用“美治”寻求治理最大公约数《法制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博罗探索“六治协同”乡土治理新路径经验成效
编者按
2019年以来,作为中央政法委确定的广东省唯一县级联系点,博罗被惠州市赋予了探索“六治协同”的试点任务,在推行“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基础上,把美育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开创性地将“美治”引入社会治理,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乡村治理新路径。
6月20日,《法制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以《用“美治”寻求治理最大公约数——广东博罗探索“六治协同”乡土治理新路径》为题,对博罗这一独具特色的基层乡村治理新路径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
本报今日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我们村里是不是很漂亮?”“环境变好了,村里一天天美起来,我们的日子也美美的!”……
走进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的很多乡村,享受到“美治”成果的村民,总会情不自禁地夸赞自己的村子,津津乐道地向人们讲述着他们亲身参与“美治”建设的故事。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感,感染着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2019年以来,作为中央政法委确定的广东省唯一县级联系点,博罗被惠州市赋予了探索“六治协同”的试点任务,在推行“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基础上,把美育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开创性地将“美治”引入社会治理。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博罗在夯实“五治”治理路径的同时,通过发挥“美治”的提升作用,发掘人民群众对美的共鸣,从而寻找治理“最大公约数”,吸引聚集更多治理力量和资源,全力开发基层治理的共建共治活力,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乡村治理新路径。
“引美入治”让治理成为“大家共同的事”
走进博罗县罗阳街道观背村,色彩缤纷的壁画、干净整洁的村道、古色古香的客家农舍,让人再也无法将其与当初那个垃圾遍地、房屋破旧、杂草丛生的破败古村落联系在一起。
从“脏乱差”的问题村到远近闻名的“壁画村”,再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广东省卫生村……改写观背村命运的,是“引美入治”治理思路的持续探索。
观背村党支部书记郑国雄介绍说,2015年,博罗在全县推行“法德同治”的基层治理理念,观背村将自身浓厚的文化底蕴与之相结合,提出了“文化引领法德同治”的治村思路。
拓路、绿化、垃圾清理……一场村容村貌大整治行动过后,观背村开始“活”了。而随着引入“武当别院”“手有余香”等62家文化团体协会,旧房子成了艺术家眼中的“香饽饽”,曾经长满苔藓、残破不堪的墙体被重新粉刷,上面绘制了2000平方米、400多幅寓意不同的精美壁画。观背村从此以后有了“壁画村”的美誉。
这种对美的追求,将法治和公德扎根到群众思想和生活中的形式,成了当下观背村民日常行为的“明镜”。
在记者采访所到的乡村,道路整洁,庭院美化,田园美丽,人们怡然自得:偏远的洪湖村办起了网红民宿;曾经的“养猪村”坪山村,成了国内网红“越野”基地;省级贫困村塘尾村,成了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从前“干部干,群众看”,现在积极参与美丽行动的“美心志愿者”达229人。
博罗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四安介绍说,在探索“六治协同”的过程中,博罗注重规划先行,用美丽规划引领乡村发展,在全县开展了以“家和院净人美”为主题的“美丽家园”创建活动。
记者发现,采访中,无论是党员、干部或是村民,在谈到“美治”的时候,总会用到这样的话语:“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社区)特点”“留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配合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养成美的德行、过上美的生活”“让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正是有了基层的这些有益探索,使"美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凸显,让惠州萌生了"引美入治"的治理思路,力图以惠州实践丰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博罗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朱晓方介绍说,在此探索基础上提出的“六治协同”治理实践,于2019年起首先在博罗县开展试点。
“六治协同”激活治理“源头活水”
博罗县湖镇镇坪山村,依山傍水。开车行进在平坦的水泥村道上,看着道路两旁干净整洁的民居和远处的盎然绿意,感受着口鼻间的新鲜空气,记者顿时就喜欢上了这里。
采访当天,坪山村村干部正带队施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看着村里一天天好起来,我们更加愿意出一份力。”正在忙碌的村民袁杜香,有空时就会与其他村民一起,自发在村里清扫杂物。
曾经的坪山村以养猪为主业,农舍猪舍相连,面貌破败,臭气熏天。为了走绿色发展之路,坪山村规划了集田园风光、亲子拓展、古村文化、越野露营、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欢乐稻场”,很快吸引了省内外的一些“越野”车主前来体验。
但是,由于村里环境卫生的脏乱差,道路狭窄,配套设施缺乏,让来此体验的游客吐槽不已。
2019年开始,在博罗县委政法委的指导下,以“政治”引领、“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美治”提升为核心的“六治”开始在坪山村落地实施,并逐步凝聚起基层治理合力,激活了坪山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首要的是党员干部带头,出思路,做表率。”坪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少明深有感触地说。为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陈少明既抓党建,又作示范,激活党员、干部的干事热情,形成了党员领跑、干群携手、合力攻坚的良好态势。
村道拓宽要拆自家房子还没钱赔偿,村民不理解不配合,怎么办?坪山村实行党员干部挂钩到户,反复与村民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房前屋后卫生脏乱怎么办?党员干部带头做表率,发动村民一起清洁整治村容村貌。去年以来,全村拓宽改造村道7公里,拆除约1万平方米危旧房,清理房前屋后垃圾、空地约5万平方米,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优化环境,坪山村实行人居环境整治门前“三包”制等一系列村规民约,通过公序良俗激活乡村的自我净化和纠错能力,用群众对美丽乡村的展望推动大家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
为了构建持续和谐稳定新农村,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坪山村借助普法下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工作举措,大力加强“法治”保障,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利用互联网推进村务,电商、“和美微治理”等信息化手段次第介入,不断提升村居“智治”水平。
“筑巢引来金凤凰。”如今,坪山村的“欢乐稻场”成了省内外闻名的“越野”基地和稻田文化基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节假日还需要提前预约。
坪山村并不是以“六治协同”实践带来乡村嬗变的孤例,从县城到偏远乡村,这种嬗变在博罗俯拾皆是。“六治协同”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正在焕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
“网格治理”系统协同治理力量
“以网格为单元,"三人小组"、应急小分队、网格员、村组干部各尽其责,及时联动,互为支撑,确保了防疫宣传排查到户到人,联防联控措施落地见效。”博罗县麻陂镇塘尾村第一书记陈职勇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格治理”成了乡村干部群众的共识。
“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记者了解到,惠州市将市域治理的抓手定位于“网格治理”,将综合治理网格定位为“基础网格”(全科网格),各部门、各行业根据职能职责组成联动支持的“专业网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因工作需要搭建各种“线上网格”,线上线下实时联动,汇聚共治强大力量。
实践中,该村结合“六治协同”要求,将和美理念融入网格建设,探索推行“和美网格”实施方案,因地制宜细分网格,强化责任,建立起由挂村镇领导包村,村主要负责人、市镇驻村干部、村包片干部、综治干部、“一村一警”、村民小组长、党员干部、“美星志愿者”、保洁员等339名各级网格员为主体的四级网格体系,建立了“共驻、共商、共融、共建、共享”制度机制。
“塘尾村所属的麻陂镇综治中心,通过不断整合部门行业职能,增强服务功能,提升信息化水平,为一线网格治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援服务。”麻陂镇党委书记陈慧芬介绍说,“和美网格”是“网格治理”与“六治协同”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的融合载体,用“六治协同”理念赋能各级网格主体,激励干部群众主动作为;通过网格联动机制,确保了网格治理常态化运行。
博罗县深化“网格治理”的探索仍在持续深入。今年4月,博罗在全县推行以“网格为主、群众自治、多元参与、共同商议”为核心的“网格共商”调处矛盾纠纷工作,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网格内矛盾化解,不断创新“发动群众,说理攻心”“对症下药,无效换药”的具体方法,推动基层社会矛盾有效化解。
惠州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黄石松,退休后经常回到老家乡下为干部群众答疑解惑,成为远近有名的“新乡贤”。他告诉记者:“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在许多村居成为常态。”
“六治协同”治理实践引起了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的关注,该院组织课题组赴惠州开展深度跟踪调研。该院认为,惠州探索“引美入治”,致力于培育建设美丽乡愁文化,通过发掘人民群众对美的共鸣,从而寻找治理最大公约数,吸引聚集了更多治理力量和资源。惠州“六治协同”不仅具备深厚的实践基础,也体现出呼应时代主题的创新价值,非常值得关注和肯定。
据《法制日报》
新闻推荐
旭日村古建筑群的麻石青砖,正静谧地诉说着这个村庄曾经的辉煌。离旭日村不远处的台铃电动车产业园、广东小刀产业园项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