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新花引围观 渡头古村添新景

东江时报 2020-05-28 08:16

600多年秋枫树上石斛花绽放。

见龙围“器”字型炮楼。

5月,一棵600多年树龄枫树上附生的石斛开花了。难得一见清新秀美的石斛花,引来众多赏花者。古树的所在地——龙门县地派镇渡头村也热闹起来。其实,渡头村除了有这棵古树外,还有不少古建筑:清代建筑见龙围和炮楼,还有一个清代古牌坊。

古枫树上粉色石斛花成簇成团

渡头村古枫树下,一片热闹,“长枪短炮”对着古树上的石斛花。古树枝桠交错,树冠如伞,枝繁叶茂。树身附生长着不少石斛,开出了成簇成团的粉色石斛花。每年的4、5月,就有游客专程前来这里赏花。

这棵古枫树有660多年树龄。据相关部门测量,古树高45米,腰围近6米粗,覆盖面积近千平方米。它的长相有些奇怪:在主树干旁边,长有一棵腰围较细的枫树。当地村民说,这棵腰围稍廋的枫树,是从老枫树的根部长出来的。据说也有几百岁了,两棵枫树就好像兄弟一样共同生长。此外,枫树根部还与旁边一棵有百年历史的龙眼树连根生,当地人笑称它们为“夫妻树”。“夫妻树”树叶茂盛,盘根交错,很难分辨出哪一部分是枫树的根、哪一部分是龙眼树的根。

古枫树周边还有不少古树,形成了一片古树林。如今,这片古树林已被修建成一个村级小公园。公园内建有几条步行小径,地面种上了花草。这里空气清新,鸟鸣阵阵,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祠宅合一”,围垅屋达四五层

古枫树附近,是龙门县名人、清代光绪年间举人、两广学务处查学员刘士骥的故居——见龙围。据了解,见龙围是刘士骥的祖父刘渭中修建,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落成于道光六年(1826年)。见龙围现称新围,属于“祠宅合一”的马蹄形围垅屋。中轴线三进两井三厅堂屋为刘氏宗祠,左右置横屋。三堂屋前有一禾坪,禾坪前有半月形的池塘。禾坪立有两对旗杆石,其中一个旗杆石依稀可以看到“光绪十一年乙酉科第一名拔贡刘士骥立”的字样。当地村民介绍,这旗杆石是清朝四品官刘士骥取得举人后所立。

三堂屋正大门门额上挂有“举人”牌匾。两边有横巷通左右横屋。三堂屋背后为青砖砌的围垅屋。随着围屋内居住人员的不断增加,在原围垅屋后面又修建了多层呈半圆形的围垅屋,每层房屋都有多条横巷相通。粗略算了一下,见龙围有四、五层围垅屋。见龙围房屋由砖石砌墙,木材架梁,屋顶盖瓦,看起来古朴浑厚壮观。

“器”字形炮楼固若金汤

见龙围的右侧是炮楼。一栋5层高的炮楼修建得较晚,始建于咸丰三年(1853年),历时3年才完成,也是刘士骥的祖父刘学荣修建。

见龙围炮楼用“固若金汤”来形容它再合适不过了。5层楼高的炮楼青砖砌筑,平面呈“器”字形,被称为惠州乃至广东省最有特色的清代炮楼。

炮楼的每一处设计都蕴含了那个时代工匠的智慧,有些独特的建筑设计,不仅在惠州是独有,在全省亦是罕见。100多年过去了,炮楼仍屹立如初,从外墙来看丝毫没

有破败的迹象。据说在修建炮楼地基时,使用了8人才能抬得动的巨石做基础,地基的范围一直外延到炮楼外墙的七八米处。至于地基有多深就无人知晓了。为了防止敌人挖地道进入炮楼,估计也有近10米之深。如此稳固的地基,才有今天仍固若金汤的炮楼。

围着炮楼转一圈,发现整座炮楼只有首层一个不大的门可进出。门窄而厚,厚度足足超过1米,门框用粗大石块砌成。据有关资料显示,见龙围炮楼面阔17.67米,进深16.68米,占地面积约295平方米。这不到300平方米的内部空间也大有乾坤。炮楼内有水井、粮仓、伙房,每一层都区分出用于居住的房间和用于聚会商议的议事厅。炮楼内房间有几十间,足够容纳过去所有居住在见龙围的村民。

炮楼顶层还有高大的女墙,站在炮楼顶上,可鸟瞰全村。守军可居高临下射击远处的敌人。炮楼顶端还竖有两根避雷针,炮楼100多年来未发生一起雷击。这些无不显示了炮楼建筑师的匠心独运和高瞻远瞩。

清代牌坊基本保持完好

除了有围屋炮楼外,渡头村还有一座清代修建的牌坊。这个与常见的牌坊有些不同,不是用石料修建,而是用青砖砌成,保存较完好。

牌坊坐西向东,为清代单间三楼式牌楼。牌坊呈梯形,从下到上由青砖砌成,中间设有一个拱门。牌坊高6米,宽4.5米,门阔1.28米,宽1米,占地面积约4平方米。牌坊顶处置龙船正脊,上方还有精美的花草灰雕。据了解,牌坊左右两侧原砌有围墙,现只剩下左侧青砖砌筑的墙基。

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风吹雨淋,但从牌坊的外表并看不出其已经历这么久的岁月。牌坊基本保持完好,青砖石灰缝颜色分明,只是牌坊正面匾额上的两个字被挖掉了,露出里面的灰沙。后来经过龙门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考证,被挖掉两个字为“履中”。

按照建造牌坊的地形,这个牌坊原来是设在村道的中央,村民走过村道时要从拱门穿过。后来为了方便行车,村民在牌坊旁边又修了一条村道,牌坊反而变成在路边了。

为什么会在村道中央设立一座牌坊呢?据当地村民说,这座牌坊与当地的风水有关。渡头村(上围)村民居住地不远处有连绵的大山,大山与民居之间有一大片空阔田地。为了挡“煞气”,当时的村民就在村头处竖立了这座牌坊。当然,究竟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建牌坊就不得而知了。

◆人物:刘士骥

据龙门县志记载,刘士骥在清光绪19年(1893年)考取癸巳恩科举人。光绪28年(1902年),清廷开经济特科,刘士骥应征入京。时年广东遭灾年,刘士骥联同京外官绅,向朝廷奏准,豁免广东苛捐杂税。继后以龙门山多田少、土质瘦瘠为由,奏准减轻龙门税额,收回一部分钱附加庙捐,用于开办官立高等小学,深受乡民颂扬。

文/图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朱如丹

新闻推荐

关于《龙门县龙滔循环经济产业项目部分地块 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草案)的公告龙华府公告[2020]1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的有关规定,现将关于《龙门县龙滔循环经济产业项目部分地块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