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差异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魅力强县 博罗∶“一带一圈”撑起新产业框架
博罗规划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图为罗浮山国药生产车间。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5月15日上午,中共博罗县委第十三届九次全体会议召开。
此次全会的一个重磅内容,是审议通过《博罗县沿东江经济带发展规划(2020—2030年)》《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发展规划(2020—2030年)》《关于着力提升博罗东部地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公共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三份文件。
全球疫情之下,面对机遇和挑战该如何决断?大湾区内、周边区域竞合新格局下如何突围,逆势而上?博罗全会给出了清晰的路线图——博罗差异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轮廓已现,特别是两大平台框架的提出,让身处大湾区的博罗,未来充满张力。
南方日报记者廖钰娴叶石界于蕾
统筹:叶石界
搭平台
铸造主动力轴推动高质量发展
博罗的区位是独特的。西联广州、南邻东莞,高铁、高速路网等在快速成型。这给博罗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但周边强劲的发展势头,带来的挤压效应也不容忽视。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十大核心创新平台(广州4个、深圳4个、东莞2个)对区域创新资源的虹吸效应明显。在惠州市内,仲恺、大亚湾、惠阳、惠东等都有若干个发展平台,仲恺就有潼湖生态智慧区、357创新产业带、军民融合产业园、中韩(惠州)产业园等平台。
像这些能够吸引大项目的大平台,博罗却没有。“正视问题,调整思维,创新思路,跳出博罗看博罗,找准突破口和新增长极,实现逆势增长,跨越发展。”博罗县委书记陈国煌说。
如今,“一带一圈”(沿东江经济带和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两大平台规划成型,在战略选择上将撑起博罗未来产业发展的框架。
建设两大平台的设想不是没有依据。实际上,沿东江经济带的范围,包括罗阳、龙溪、园洲、石湾等沿东江四个镇街,是博罗产业配套最完善、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数据显示,这片占全县总面积22.3%的工业重镇,地区生产总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县的65%,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超过全县的七成。其中,园洲、石湾与东莞隔江相望,和东莞的往来甚至比跟博罗县城和惠州市区更密切,无论是经济结构还是人文底蕴,都最具珠三角“底色”。
历经30多年的发展,这四个镇街培育形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休闲服装等产业集群。对博罗来说,这个区域是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先头部队。因此,将这个县里最大的经济引擎更新换代提升马力,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也是博罗在湾区经济时代加速脱颖而出的战略选择。
一体化打造沿东江经济带——这个新区域政经概念,以整体规划、有序开发的方法论,破解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限,通过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形成点—线—面有序开发的格局,激发出“1+1+1+1>4”的效应。
石湾镇委书记李耀键表示,博西镇街的资源共享一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薄弱环节,沿东江经济带规划将统筹发展并发挥土地、资源和产业基础的优势,相信在未来的几年,这四个镇街的产业发展一定会有很大变化。
放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考量,以一流标准谋划建设,可以感受到博罗的信心——10年之后,这片区域将会是一个产业竞争力极强、城市活力十足、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满的产城人高度融合的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工业化城市组团,将成为惠州向粤港澳大湾区展示一流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
规划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的背后,则因为博罗是惠州打造“2+1”产业布局中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主战场。
葛洪、《抱朴子》、《肘后备急方》、屠呦呦、青蒿素、“洞天药市”、中医科学大会永久会址……经过历史长期的积淀,罗浮山及周边长宁、湖镇、福田、横河、龙华等五镇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
依托厚实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博罗提出将环罗浮山“三生”(生命、生态、生活)融合产业经济圈打造成为博罗高质量发展与创新平台,惠州经济增长新引擎,湾区“三生”融合先导区。这也将是博罗的新增长极。
在博罗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林志华看来,“一带一圈”两个规划集中全县优势资源打造两大平台,非常契合博罗的现实情况,对于两大平台的发展前景很有信心。
全会提出,以建设“一带一圈”为主动力轴,推动博罗高质量发展,这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实际上,两大平台的建设,也将不断提升博罗在大湾区经济版图中的位置。
盯项目
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疫情之前,经济增长已经持续面临下行压力,疫情的暴发更带来了巨大冲击。不少地区的一季度经济数据都呈现负增长。多家专业机构预测,2020年欧美和全球经济可能进入衰退,而世界经济将进一步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在消费受疫情压制、出口断崖式下跌的情况下,投资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只见星星不见月亮”,是博罗今天缺少大项目、大企业的真实写照。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在全市各县区中排在前列,但是企业大多规模不大、质量不高、带动力也不强。
在博西片区相对发达的四个镇街(石湾、园洲、龙溪、罗阳)共有一定规模的园区12个,投产企业达238家,但到2018年总产值只有300多亿元,每家企业产值约1.4亿元,质量效益偏低。“既无顶天立地,又无铺天盖地”。
在中医药产业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博罗县便以“一县五药厂”名声远播。随后历经40年的发展,虽然罗浮山国药、新峰药业等企业逐渐壮大,并形成具有本土特色、功能独特的产品体系,总体规模却并不如人意。
目前,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仅4家,年产值合计只有10多亿元,甚至不如国内一些龙头企业一个项目的产值,产业体量和能级远远匹配不了应有的影响力。
建好平台,立下框架,未来就是大项目唱主角。唯有更有方向地精准引进、培育一批大项目,才能把博罗的未来打得更开。
“不能再零散地去上项目,必须下决心推动园区整合,原则上项目必须进园区,坚持走集约化、平台式发展模式,走园区化、专业化发展道路。”此次博罗全会提出计划是,通过实施扶持企业冲百亿行动,全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打造一批100亿级、50亿级企业。
在当前形势下,既要抓好在谈项目加快落地、在建项目加快投产、现有项目能级提升,稳住发展基本盘;也要抓住受疫情影响各地产业布局调整的机遇去抢项目,围绕重点发展产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领军企业开展招商选资工作,力争引进产业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
没有等来的产业分工,只有抢来的产业机遇。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之下,必须紧紧盯住项目不动摇,争分夺秒赶进度,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做到快人一步、先人一步。”陈国煌说。
■对话
博罗县委书记陈国煌:
没有等来的产业分工
只有抢来的产业机遇
5月15日,中共博罗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体会议召开。面对惠州加快构建“2+1”现代产业体系和打造“丰”字交通主框架的重要契机,博罗将如何抢抓机遇,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会后,博罗县委书记陈国煌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
谈产业:博罗成为中医药产业投资热土
南方日报:博罗县如何高标准建设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并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
陈国煌:作为惠州“2+1”现代产业体系中生命健康产业的主战场,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后,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深知没有等来的产业分工,只有抢来的产业机遇。
我们高标准编制《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发展规划》,将生命、生态、生活产业作为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重要抓手,产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今年初,我们成立正科建制的事业单位——县中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作为专门工作机构,让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有了“主心骨”。
为了让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成为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我们将紧紧围绕“湾区所需、惠州所向、博罗所长”,做好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发展文章。做好“三生”融合产业品牌建设,我们要讲好3个故事。第一个是中医科学大会永久会址的故事;第二个是罗浮山中医药的故事,在此次疫情中,我们利用率先推出抗疫中药汤剂,实现疫情防控与中医药宣传的“双赢”;第三个是葛洪的故事,我们充分挖掘利用葛洪与罗浮山的历史文化渊源,建成全国首个以葛洪为主题的博物馆和葛洪研究会等文化机构,给葛洪上了“博罗户口”。通过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博罗正日渐成为中医药产业投资建设的热土。
南方日报:接下来,博罗将如何提升生命健康产业能级?
陈国煌:立足本土,我们着力培育引导本地药企做强做大,打牢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放眼全球,我们着力引进国内外一流资源,以深度开放促进跨越发展。
目前,我们已经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开展合作,共同建设岭南药用植物园综合体项目,筹备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产业研究中心”。此外,我们正在推动罗浮山国药与国外知名药企的合作,争取有实质性突破。同时,我们正积极对接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在生命健康产业领域主动寻求合作、参与分工,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生命健康产业基地。
产业发展离不开用地、人才和资金保障。为解决用地瓶颈问题,我们改变以前原地盘整的思路,通过空间置换等方式,把全县低效闲置土地的规模指标调整出来,从盘整个别地块的“小打小闹”变成全域土地的大腾挪大整合,解决生命健康产业项目用地问题。人才方面,我们鼓励落户博罗的职业院校结合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开设多门相关专业,培育输送大批技能型人才。当前,我们正探索成立生命健康产业引导基金,以其为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博罗生命健康产业。
接下来,我们将紧紧抓住疫情大考给中医药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将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打造成为博罗的发展新增长极,为我市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担起更大责任、作出更大贡献。
谈交通:在“丰”字基础上做好“满”字文章
南方日报:产业发展离不开通达的交通网络,如今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丰”字交通主框架,对博罗带来怎样的机遇?
陈国煌:博罗区位优势明显,境内高速通车里程达200多公里,也即将步入“一城三站”的高铁时代。但博罗目前的对接道路还不够通畅,制约了人流、物流等要素的快速流通。
“丰”字型交通主框架,在我看来,修的不仅仅是路,更体现了一种大开发的格局,蕴含着一个大发展的机遇。积极主动融入“丰”字型交通主框架,对我们而言,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按照规划,惠州“丰”字交通主框架中多条轴线直接过境博罗,为了把这些交通大动脉带来的发展活力和机遇留住、用好,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在“丰”字的基础上全力做好“满”字的文章,着力构建丰满灵动、内联外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让交通和整个城市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以交通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撑城市”。
南方日报:接下来博罗将如何对接好“丰”字交通主框架,并完善县内交通体系?
陈国煌:当务之急就是要下定决心打通沿东江经济带的发展命脉,修成连通四镇街的东江大道、振兴大道,通过修路把人、财、物引进来,把发展框架拉开来,把城市格局做起来,形成发展整体合力和竞争力,打造一个产城人高度融合的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工业化城市组团。
同时,我们坚持以交通大开放格局,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去,博罗对外连接道路“桥不畅、路不顺”,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打破制约路桥项目建设的“坛坛罐罐”,推动龙桥东江大桥改扩建工程一期通车,推动江南大道博罗段、双龙大道等项目加快建设,随着博罗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博罗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间的“1小时经济生活圈”已经形成。
修路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在做好“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的同时,我们重点优化县域内路网,着力打通镇与镇、村与镇之间的交通连接,畅通“毛细血管”,以民生为导向,修好“民生路”“幸福路”,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基层交通环境,我县将陆续投入42.5亿元用于道路改造升级,把路修到群众的心坎上,实现从“丰”到“满”再到“美满”的大好交通局面。
■观察眼
努力很重要方法论更关键
进入2020年,21世纪第三个10年即将开启。
博罗全会上,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魅力强县,在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中充分展现博罗担当。实现这个梦想的重担,不仅在决策者身上,也在所有博罗建设者身上。
美好未来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大湾区内群雄并起,疫情还在影响。每个人都应该有紧迫感,笃定心志,砥砺奋进,勇争一流。
“无论是周边群雄逐鹿的激烈态势,还是内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都不允许我们在加快发展上有丝毫的犹豫和松劲。”博罗县委书记陈国煌在全会上直言。
决策者都深刻认识到这次疫情正在倒逼产业规则、市场格局、商业模式发生深刻改变。谁能抓住机遇脱颖而出,谁就有望收获下一波产业转型变革的红利。
在大变革时代,发展时间紧迫,机会窗口稍纵即逝。
努力很重要,方法论更关键。
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抓主要矛盾的体现。博罗旗帜鲜明地提出,摒弃“撒胡椒面”、“摊大饼”均衡发力的做法,采取大兵团作战方式,着眼于发展之所需、群众之所盼,集中优势资源、精干力量,重点干好千亿级产业园规划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培育壮大和乡村振兴这几件大事,使资源效用最大化。
在迈向一流的征程中,改革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全会提出,只要是有利于促进博罗高质量发展,只要是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大胆试、大胆闯,就坚决破、坚决改,敢于跳出条条框框、打破坛坛罐罐,在资源配置、人才流动上坚决克服地方和部门利益的掣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
棋至中局,今年已经过去一小半。
唯有一往无前,全力打好“收官战、攻坚战”,并以“十四五”规划开启新的征程,博罗的宏伟蓝图才能变为现实。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思想更解放,目标更高远,改革更有力,梦想更远大,博罗的未来之路也注定将越走越宽阔。
新闻推荐
重振罗浮雄风 凝聚磅礴力量博罗力破思想枷锁,锤炼干部作风,激扬干事创业精气神
2019组织人事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学员重走善洲小道。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通讯员陈辉龙摄罗浮山下四时春,博罗发展气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