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房见新村幸福日子节节高
作为全省水库移民安置重点市之一,惠州市移民村居住人口达22万多人。记者近日走访惠州市多个移民村了解到,惠州市正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重点推进移民村环境整治和特色精品村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水库移民美丽家园。
全市移民分布在7个县(区)300多个村,近800个村民小组。可以说,不包括水库移民的乡村振兴,是不完整、不全面的乡村振兴。全市水库移民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水库移民村全部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成20个左右特色精品村,移民安置区社会可持续发展势头全面形成。市移民办表示,当前处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时期,有了前面的移民村建设基础,正力争让移民村的乡村振兴走在全市前列。
安居工程 让移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在龙门县龙华镇高沙村新民村民小组,从泥砖房到如今统一的两层半小洋楼,村民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大变样。“以前是泥砖房,有时刮大风还会漏雨。”72岁的黄洪兵说,现在心情好多了,生活也不错。
新民村民小组于1968年由河源市新丰江水库移居到此,移居之初都是泥砖房,且大部分都是危房。2008年,该村民小组危房改造工程正式动工,拆旧屋建新房,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用地、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进行建设。
“村民们目前大多数靠打工,特别是做运输、物流业谋生,生活好起来了,环境也更靓了。”村民小组长黄国兵说,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建新房、见新村、见新貌的目标。
“实施安居工程,保障移民住有所居。”市移民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市按照“一村一策,整村推进”的建设方式,对所有移民村组实施重新规划和整体建设,解决14.63万余人的住房难问题,并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文明和谐型”“产业支撑型”“整村推进型”“山村小区型”“田园风光型”等亮点村。
安居才能乐业。位于龙门县永汉镇的梅州村是梅州水库移民村,当地土地肥沃,村民们靠发展种植业谋生。在该村约300多亩的山地里,种植了5000余棵杩桗。
“去年少量挂果,今年可能比去年要增加一半。”村民吕伟亮种了100多棵杩桗,因杩桗管护简单,他还有时间外出务工。
“丰产期一棵树可挂果100至200斤,随着树龄增长产量也会增加。”梅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运有介绍,杩桗当前市场价约25元/斤,可为村民带来长远效益。
为取得更好的收益,龙门县移民办将梅州村种植杩桗列入2019年生产开发重点帮扶项目,已投入资金40万元,进行果树培育。下一步,梅州村将充分调动当地村民种植杩桗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为实现移民村的振兴做好示范。
环境整治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移民新村
走进惠阳区永湖镇大坑村,村道干净通畅,村内文化室、文化广场、篮球场一应俱全。1958年,当地大坑水库动工建设,大坑村被安置至永湖镇彩一村。1969年,该村再度迁移至现址。据当地村民回忆,当时村内道路多为山间小路,整片的荒地、鱼塘随处可见。
“山清水秀,空气又好,村里建设也非常好,发生了想都想不到的变化。”71岁的邱瑞芳说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大坑村抓住机遇大力开展“三清三拆”行动,通过组织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形成了大坑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本框架。“打算做一个小公园,丰富村民娱乐活动。”大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邱新民介绍,目前,村内的公园建设已在加紧筹备,建成后也将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除了大力整治人居环境外,移民村也参与乡村振兴的相关试点工作。走进惠阳区良井镇黄洞村,农房风貌管控方案的展板引人瞩目。以客家风格为主体的农房风貌管控示范——黄洞村老人活动中心,已完成基础建设。该中心的外墙,使用仿古式屋檐、仿古式窗檐,朱红色的如意门则搭配着深色青砖墙裙。
因黄洞水库建库,村民在1962年被安置到如今的黄洞村。该村三面环山,风景宜人,备受广大驴友青睐。但如何补齐农民建房服务管理和农村风貌短板,高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大花园,一度成为当地村干部要破解的难题。
“我们成为良井镇"一户一宅"、农房简约报建和风貌管控改革的试点村,现在农房风貌管控设计已完成。”黄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国良介绍,该村将老人活动中心作为示范,动员村民按照这个建筑风貌来建房。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市移民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市移民系统以完善基础设施、美化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民生为重点,采取集中扶持资金、整村推进的方式,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移民新村,移民美丽家园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目前,移民村已逐步建成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提升移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产业融合
推进移民村全面振兴发展
在惠东县巽寮度假区榄涌村棉畲移民村民小组,刘帝生的3层小洋房位于金海湾大道旁,这是巽寮的主干道。近年来,巽寮滨海旅游业火热,直接带动当地餐饮业发展。刘帝生的房子成了餐饮店,一年租金收入10多万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点。棉畲移民村民小组是白盆珠水库移民安置点,从2007年开始利用水库移民旧房改造资金,加上村民自筹资金建设了商铺店面,实现“户户有产业”,提供了超过130个就业岗位。
“我们抓住滨海旅游餐饮业发展良好机遇,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的优越地理位置,统一规划店面,打造具有滨海特色的"美食一条街"。”村民小组长刘日星介绍,村民通过自行经营或出租店铺,有了持续性的收益,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
博罗县横河镇郭前村上良村民小组利用其位于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核心区的地理优势,着力打造新型乡村旅游景点。当中,各级移民管理部门遵循“规划先行、加大投入、筑巢引凤”的基本思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布局、统一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的建设模式,以较高标准建设移民住房,并建设村道、村内巷道、文化广场、民俗馆等公共基础设施,修建栈道、荷花池等休闲设施,为村企合作开发休闲民宿项目创造条件,现每年每户利用房屋出租可增加收入约3万元。同时,充分利用移民自家的房屋及土地资源,开设农家乐餐饮店,出售农产品和特色纪念品,既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就业问题,不断提高移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移民村乡村振兴的示范和带动效应正在显现。惠东县大岭街道万松村书房移民村民小组,是枫树坝水库移民安置点,土地一直分散经营,经济状况差,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里逐渐空心化。近年来,该村民小组通过重新统一规划村庄,集中集约建设,布局了门楼、居住区、停车场、绿地、活动休闲区以及经营区域等,以更科学合理地利用全村土地,昔日破旧落后的面貌开始蜕变。
该村民小组毗邻惠东县城环城北路和大岭工业园A区,距离县城中心区域仅15分钟车程。目前,已经规划了商业街、农贸中心和配套服务设施,以出租或者合作经营的模式运营。
记者从市移民办获悉,近年来,在积极发动移民自筹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的基础上,全市移民系统共投入专项资金近6000万元,帮扶移民村组发展乡村产业,促进移民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接下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惠州市将继续支持水库移民村振兴发展,积极推进水库移民村全面发展。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杨长志 王俊
新闻推荐
东方树玫瑰园花房。本版图片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摄东方树玫瑰园的玫瑰娇俏可人。群山中,云雾下,被称之为世外桃源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