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格治理“共同体” 争创一流市域社会治理惠州市全面部署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

惠州日报 2020-04-30 08:29

如果把国家治理体系比作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那么市域社会治理就是这个系统中的重要经脉,是这棵大树的根基。

中央关于国家治理的“四梁八柱”已经搭起。惠州如何打造“中国之治”的一个窗口?

日前,惠州市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全力激发从村(居)到镇(街)到县(区),各级各方面的创造力,通过构建一个上下贯通、反应灵敏、运作灵活的机制,以一流的网格治理,推动一流的村(居)治理、镇(街)域治理、县(区)域治理,最终实现一流的市域社会治理。

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宏观层面,又有微观层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是一门大学问,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全市上下将深入研究市域社会治理的规律,大胆创新创造,努力探索一套符合惠州实际的市域社会治理系统方法,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根据会议要求,惠州市将坚持高起点谋划部署,组织做好惠州市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十四五”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争取主动,高标准申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批试点,力争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用市域社会治理的惠州实践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

惠州市将成立平安建设协调机制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惠州实现一流的市域治理。县(区)、镇(街)也会尽快建立本级领导机制。村(居)、基础网格将明确责任人,全市形成“五级负责”的市域社会治理责任机制。市委政法委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作用,做到不缺位、不越位、科学定位。各级各部门将强化主体责任,相互配合,主动作为,推动本级本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治理争创一流。

打造强化网格治理后援服务“航空母舰”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惠州市在市、县(区)、镇(街)、村(居)推行了网格联防联控,全市建立起了严密网格,成为疫情防控的有力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接下来,惠州市将抓好两件事:固化网格、优化网格。对3个月来网格联防联控中实化最小最基层网格、构建线上网格等好做法好经验,要固化形成制度,助力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同时,根据疫情防控的动态需要,及时增加、不断优化网格防控内容,更新防控手段,使之成为全科网格治理的基础,按照一流市域社会治理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基层网格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网格是市域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元,是市域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网格员就像是一名“侦察兵”。

网格员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多强,关键要看后援服务有多强。市、县(区)、镇(街)党委政府,公安、环保、住建、城管、消防等部门,都将为网格员强化后援服务,成为有力支援网格治理的“航空母舰”,提高最小最基层网格及其网格员处置事件的有效性。在村(居)一级全科网格基础上,镇(街)将设立既对接村(居)的全科网格,又设立专业网格,加强资源统筹。以党建为统领,充分发挥公安、环保、住建、城管、消防、应急管理等职能部门,以及医调委、住调委、金调委等第三方专业网格的作用,提高社会治理的协同性。顺应互联网新时代、新形势,同步建立线上网格,推动线上线下网格治理联动。

接下来,如何为网格治理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惠州市将积极探索结合“数字政府”建设,把“城市大脑”、“智慧城市”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更好地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将信用体系建设深度融入社会治理。

惠州市还将总结推广惠城区构建行业防控网、惠东县“1+1+N+N”(每个网格一名驻片领导、一名网格管理员、若干网格员、若干协助人员)组建网格化队伍的做法,进一步实化优化网格治理。围绕群众需求,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最小最基层网格,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提升网格员成就感、人民群众幸福感。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网格员的人缘地缘优势,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综合网格的敏感性和活跃度,使之成为党委政府抓早抓小、掌握情况、及时调处的“千里眼”“顺风耳”,确保精确预测、精细预警、精准预防。

发动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社会治理具有跨界性,涉及多个部门。惠州市将以专业协同为主题,优化跨界治理。强化跨专业协同,优化全链条社会治理,形成跨行业“一张网”治理。今年将着力创新社会治理新机制,与法院系统一起,共同想方设法解决执行难问题,大力提高惠州执行法院判决的自觉性、主动性、及时性、有效性;着力推动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全面构建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域信用激励机制,让讲信用的“人”在惠州“一路绿灯”,让不讲信用的“人”在惠州“寸步难行”。

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市域社会治理,既要整体构建、协同推进,又要全面发动群众,网格治理的最大难点,也在于发动群众。惠州市各级各部门将大胆创新创造,走好群众路线,汇聚民心民智民力,发挥网格治理最大效能,打造治理“共同体”。

对照一流城市标准,惠州市社会治理体系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基层社会治理的行政化倾向较重、发动群众不够全面深入、跨部门推动工作的配套资源和机制缺乏系统性、“数据孤岛”等问题还有待解决。为此,惠州市各级各部门将充分运用网络新技术,依托微信公众号、APP等载体,创新线上共建共治共享新机制,完善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通过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广泛发动群众、社会组织、社工队伍参与,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信息互联互通,把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圆”越画越大,从而解决当前共建共治共享中发动群众的难题。

此外,惠州市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不断完善制度。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探索过程,要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问题检验最终成效。

健全完善各项配套保障机制

围绕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的“修路抓项目、提效抓队伍”工作重点,惠州市政法系统将主动作为、大胆创新,着力打造具有惠州特色的一流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国内一流城市建设勇立新功。

对于政法系统来说,“修路”,就是要走出一条解决惠州平安稳定难题、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体现一流社会治理的新路子,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惠州版。

“抓项目”,就是要以项目化思维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把工作做实做细,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政法委部署的41个社会治理现代化任务,推动项目全部落地,深入推进10个省级社会治理创新试点项目,一项一项做出一流成效。

“提效”,就是要提高工作效能、治理效能。一方面,每一个干部既要做好“螺丝钉”,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上级决策部署,强化执行力,又要当好“发动机”,善于动脑筋、发挥创造力。另一方面,要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强大合力,既提高全科网格治理的综合性成效,又提升市、县、镇三级专业网格的服务水平。

“抓队伍”,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政法干部应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铁军。

惠州日报记者付巨晗 特约通讯员赵新平

新闻推荐

关于惠州市三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商住项目 总平面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调整方案的公示惠仲规建公示〔2020〕7号

近期,我局收到惠州市三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对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贝陈路31号五经山水大观昕园商住项目总平面规划及单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