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统筹资源配置,推动城市高效高质发展 力保工业项目用地用海 让“好钢用在刀刃上”
惠州市自然资源局致力于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
王昌辉摄
地球孕育万物生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依托地球馈赠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随着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深入,如何珍惜和保护地球也成为人类不断思考的话题。
4月22日,第51个世界地球日如约而至。“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今年的宣传主题。聚焦惠州当前的自然资源工作,绿色、高效、和谐利用自然资源被提到了新高度。统筹推进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优化自然资源管控引导;创新机制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海构建天蓝地绿水清生态等,均有效地推动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共生发展。
“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自然资源体量都是相对固定的,我们只有加倍珍惜和集约利用,才能最有效地发挥资源的效能,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城市新阶段的发展需求,该局将不断贯彻发展新理念,全面施策助推自然资源的高效高质发展,为惠州开创国内一流城市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实的自然资源保障。
撰文:张峰王贺
统筹规划引领?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
今年的地球日提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进程,如何实现和谐共生发展?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做好顶层的规划设计是关键。“一个城市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只有科学统筹,规划好利用好,才能尽可能地发挥资源的效能。”
关注到近年来该局的工作开展,结合当前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推进,从源头上做好规划统筹,优化城市自然资源配置,推动城市高效高质发展,惠州正在不断取得成效。
当前,惠州正处在建设一流城市的新征程里,一流的城市建设首先离不开顶层规划设计。在这一方面,该局严格落实各级政府要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要留足想象空间”等批示精神,高站位谋划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以规划龙头引领和资源精准供给助力一流城市建设。
笔者注意到,针对该项工作的实施,惠州已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市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专班,印发了编制工作方案和局内分工方案,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建立规划作战室,市直相关部门、局领导班子和全局各科室共同参与、献计献策,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概念性战略规划等22个专题研究,初步划定三条控制线并形成方案上报,构筑起了支撑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四梁八柱”。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惠州接续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重要一年,是自然资源工作搭建主体框架的关键一年。”该局相关负责人称,全市将进一步高标准、高站位扎实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及专项研究工作,规划划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空间,构建集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治理于一体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城乡国土空间格局。同时,结合今年初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的“修路抓项目、提效抓队伍”要求,该局将针对“丰”字交通主框架以及金山新城、产业园区等建设发力,做好自然资源保障。
“该轮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将对此一并统筹考虑,系统优化推进。”上述负责人介绍,全市自然资源系统都将全力聚焦到加快推进“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推动项目进园区的目标,以国土空间规划为龙头,引导各专项规划实现“多规融合”,精细化编制区域详细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此外,该局还将统筹推动“多规融合”,整合城市规划资源,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执行刚性,推动城市资源要素、人文环境、综合交通、基础配套在规划上实现有机融合,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
强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当前,惠州正处在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进程中,大项目带动大发展,而自然资源的有效供应无疑是产业项目落地的保障。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做好自然资源保障,助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就是要把有限的资源要素配置供给到惠州关键战略、关键区域、关键产业,切实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对工业项目,尤其是对于投资亿元以上成规模的重大工业项目用地用海,要"优先保障""应保尽保"。”上述负责人称,该局将不断加大对重点项目和工业产业项目的资源服务保障力度,推动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并对工业用地报批实行全程跟踪服务。
聚焦当前城市自然资源的配置情况,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已然成为主流。据该局统计的数据显示,仅在2019年,惠州便争取省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459亩,并将其中的76.05%用于工业项目的建设。同时,盘整存量产业用地1.19万亩,试行工业用地带方案出让,制定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暂行办法等,切实推动产业项目的有效落实。
在项目实施环节,该局创新搭建起来的资源差别化管理和高效率供给机制也带来了项目落地的高效实施。例如,于4月22日正式开工建设的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项目的项目用海顺利获批就得益于该局的全流程跟踪、服务、指导、协调,使其成为了国家严控围填海政策出台以来,全国唯一获国务院批准的围填海项目。此外,中海壳牌三期项目、惠州LNG接收站项目等重大项目用海报批均进展顺利。
产业项目的快速落地建设加快了自然资源效能的发挥,与此同时,存量资源的加速盘活也极大地激发了城市发展活力。
笔者从该局办公室获悉,该局当前已制定完成已批未建土地盘活利用工作实施意见、《惠州市建设用地开竣工管理办法》等措施,为打好盘活处置闲置土地的“组合拳”做足了准备。年度处置闲置土地50.5公顷,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
用足“三旧”改造优惠政策提速城市更新工作的推进同样如此。编制完成《惠州市“三旧”改造实施办法》《惠州市惠城区中心区“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及9项配套操作指引,初步构建起改造管理体系,厘清未来5年“三旧”改造工作的方向、布局、重点、时序。
该局城市更新科室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年新增实施改造面积4890亩和完成改造面积2445亩,完成率分别达169%和122%,划定小金口乌石片区“三旧”改造示范项目完成改造范围界线,切实推动城市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夯实管控体系?优化生态资源管控机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强化城市用地和规划机制高效发挥自然资源效能的同时,惠州市自然资源局也逐步建立起了成体系的生态资源管控措施。针对山水林田湖海矿、耕地保护,生态整治修复等环节均实现了和谐发展。
笔者注意到,在过去一年,惠州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山水林田湖海矿一体保护,积极推动综合治理,深化固牢绿色发展理念,构建起天蓝地绿水清的城市自然生态格局。
基于城市耕地面积占比较少,人均面积较低的局面,严守耕地红线不动摇。坚持保障发展与保护红线并重,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足额足量完成耕地保护任务,确保城市耕地占补平衡。
据市自然资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惠州全市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1097份,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1.98万亩,严格按照“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原则依法占用耕地258.54亩并全部落实占补平衡。
与此同时,该局大力推进的水田垦造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经过市、县、镇三级日夜奋战、合力攻坚,全部兑现历史承诺任务并有3238亩指标盈余,按省平台交易限价75万元/亩计,为财政节约指标交易费用超24亿元。截至去年底,全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约为224万亩、161.35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保护任务,获得年度耕地保护考核二等奖。
全市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综合整治和修复工作也得到快速发展。在矿产开发环节,全年投入资金4586万元,对28座矿山开展复绿,完成复绿面积1264.2亩,完成率118%;而在海域资源改善环节则争取省2000万元海岸线生态修复专项资金用于海堤生态化和海岸线红树林种植,并逐步搭建起了全市海岸线及重点海湾整治项目库。
除了在生态修复领域的持续发力,不断强化的自然资源综合监管执法工作则为自然资源的保护完善提供了更有力的“抓手”,督促不合理的用地、用海行为有序规范。
市自然资源局发布信息指出,该局将国土卫片执法与“两违”整治、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有机结合,全力配合市“两违”整治攻坚战,严肃处置违法用地。仅在去年,全市就立案查处违法用地3933宗,拆除违法建筑面积91.24万平方米,复绿4179.3亩,顺利通过省检查考核。同时稳步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组织编制考洲洋片区、大亚湾东片区、大亚湾西片区3个片区及东部湾游艇会有限公司游艇码头项目等4个项目的生态评估和生态修复方案,为妥善解决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支撑。
新闻推荐
李永前“回归”首年350亿目标食言中交地产净利下滑、负债高企等问题待解上市房企年报观察中国网财经4月23日讯(记者卫榕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