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头麒麟醒狮协会会长刘伟团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 潜心文化研究 授徒500多人
近日,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樟木头麒麟醒狮协会会长刘伟团入选,成为全市入选的5人之一。至此,樟木头镇麒麟舞项目省级“非遗”传承人共有蔡玉财和刘伟团两人。
12岁学艺
终成麒麟武术领军人
出生于1966年7月的刘伟团是樟木头刘屋村人。刘屋村传承谱系显示,该村共有六代麒麟舞传承人,刘伟团是第四代传承人代表人物。
12岁学艺,1978年开始跟随刘官保师傅学舞麒麟,刘伟团精通棍庄及全套麒麟舞的技法和锣鼓音乐,是较全面的舞麒麟能手。由于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舞蹈编排出色,组织力强,受到老老少少的热烈欢迎,并且成了樟木头麒麟武术的领军人物。
从1978年开始,刘伟团每年都会参加队伍到各村、镇进行麒麟舞表演,还远到广州、深圳等市进行表演,观众好评如潮。1988年开始,他边表演、边教授徒弟,所带过的麒麟队曾多次在省,乃至全国比赛上获金奖。
桃李盈门
每月向麒麟舞爱好者授课
鲜为人知的是,刘伟团曾经还是一名的士司机,平常开车载客,有演出活动的时候就召集队员排练。2017年,刘伟团不再开的士,而是潜下心来研究麒麟文化。目前,他担任着樟木头麒麟醒狮协会会长兼樟木头刘屋村麒麟舞队长两个职务。
刘伟团的麒麟舞以灵活、生猛、有力度著称,他最具特色的麒麟舞特点是用牙咬着麒麟头来模仿动物爬行,以重心低、劲道足、力度脆灵、凶猛为特点,将动物形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1988年,刘伟团开始一边表演一边教授徒弟。他先后到樟木头凹芝头村、樟木头凹背围、清溪罗群埔教授,而且还到过深圳、惠州等市,总授徒人数达到500多人。现刘屋村祠堂作为麒麟舞传承基地,刘伟团固定每个月都会给麒麟队和麒麟舞爱好者进行授课。
去冗存精
探索麒麟舞的创新之路
“队员们都要养家,排练和演出都是需要大量时间的,大家都不愿意为此占用工作的时间,年轻人就更不愿理睬。”刘伟团坦言,现代社会的娱乐方式多样化,麒麟舞这样的传统民间项目已很难引起年轻一代的兴趣。
如何在麒麟舞上打破传统?“要看,就让大家看到麒麟舞的精髓之处。”刘伟团说,除了自己揣摩套路表情外,他还向村里舞麒麟的前辈讨教。久而久之,刘伟团对麒麟舞进行了一次次创新,表演的总时间也因此从45分钟缩短为6分钟,只保留麒麟舞的精髓之处。
刘伟团表示,自己将继续招收弟子,不断提升麒麟队伍的综合素质,本次成功晋级为麒麟舞项目省级“非遗”传承人对自己是一种鼓励和鞭策,他将继续把客家麒麟文化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首个长者食堂开放位于澳头街道东方新天地二楼,可提供“大配餐”服务,本地户籍老人每餐补贴5~8元
继在全市率先为全区困难空巢老人提供免费送午餐服务后,大亚湾区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探索老年人“大配餐“工作上又有新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