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心衰儿童成功“换瓣”系惠州年龄最小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例,医生提醒反复感冒可能诱发心衰要及时就医
惠州日报讯 (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刘坚 郑海燕)日前,患儿小华(化名)因反复咳嗽2周、发热1天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经详细检查,12岁的小华被诊断为心功能衰竭。近日,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团队为小华施行了心脏主动脉瓣置换术,系惠州年龄最小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例。目前,患儿已康复出院。
按照防疫流程,小华在门诊排除了患新冠肺炎的可能后入院治疗,医生结合小华反复咳嗽发热症状,诊断心功能衰竭可能性大。经心脏彩超检查后,发现小华有“主动脉瓣钙化、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左房、左室增大”等相关病情,当即请市一院心脏外科主任黄志辉会诊后明确诊断。黄志辉介绍,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症状较轻的患者会出现心绞痛、眩晕等症状,症状较重会突发晕厥,甚至猝死。
心脏瓣膜疾病多发于老年男性,患儿才12岁,为何会出现这种病情?黄志辉追问患儿家属既往病情,患儿家属告知小华既往无特殊病史,平时会反复感冒发热,都是自服草药等对症处理后好转。结合该情况,医生考虑患儿主动脉瓣病变可能是由于患儿既往因感冒发热没有及时规范治疗,导致细菌进入血液,患感染性心内膜炎并侵蚀心脏瓣膜,继而导致主动脉瓣病变可能性大。
由于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年纪小、体重轻,各个脏器功能均未发育成熟,黄志辉反复研究患儿的心脏彩超等检查结果,与心脏外科团队成员反复讨论,在准备充分后为患儿实施了体外循环下心脏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并于近日顺利出院。
黄志辉介绍,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直接感染,而产生心脏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反复发热、盗汗、食欲减退、关节痛等,容易被忽略。如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需规范抗感染治疗4~6周,如出现瓣膜穿孔、破裂等,发生难治性急性心力衰竭,就需要实施心脏外科手术干预治疗。
黄志辉提醒,若反复感冒发热持续一周不见好转,不论是高热还是低热,都要引起警惕,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导致细菌进入血液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继而侵蚀心脏瓣膜,引起心衰。
新闻推荐
以网格管理强化社区防疫,成立工作专班严控境外输入 惠州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医生在为患者检查。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近日,经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全省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