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民医院外一科主治医师温汝辉 两个月一直处于亢奋状态
“我现在可以说,我对得起党,对得起患者,对得起这份职业。但,就是对不起家人。”谈起60天支援市中心人民医院抗疫的历程,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外一科主治医师温汝辉动情地说。
病区每天都有“新鲜事”
逆风而行,奔赴抗疫最前线,温汝辉心中不是不担心,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心里有太多的牵挂。“不过,作为一线医护人员,还是要到最前线去。这是一名医者的担当。”温汝辉坚定地说。
来到市中心人民医院,温汝辉被分到了感染七区,主要负责确诊和疑似病人。为了确保密封性,口罩、面屏都套得比较严密。尤其是口罩,为确保贴合性,得紧紧勒在耳朵上。“四五个小时下来,耳朵都缺血了,勒得生疼。”温汝辉说,每次脱下防护服,鼻梁、脸颊和耳廓都被压出了一条深深的痕迹。幸而后期防护物资紧缺状况缓解,有了保护的敷料,才好受些。
上岗第一天,温汝辉就接诊了院区第一位疑似病例。“刚开始,工作程序有点慌乱,病人和医生的情绪也比较紧张,幸亏岗前培训很到位,大家心理准备得还算比较充分,很快大家就镇定下来,一切都顺利了。”
不久,温汝辉又遇到了一项挑战——来了两位境外的疑似病人。“发烧、咳嗽、影像检查结果,3个方面都是符合疑似病例的临床症状。但是他们听不懂我们的话,我们也听不懂他们说什么。”温汝辉说,这两个疑似病人是缅甸人,他翻遍了手机翻译软件都没有找到缅甸语。最后,在民警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懂缅甸语的翻译人员,通过电话翻译,才顺利解决了沟通问题。
下班脱下防护服全身湿透
“每次下班出来,全身没有一个地方是不湿的。”温汝辉说,防护服密闭性很好,外面的空气是进不来的,自身排出的湿气也出不去,四五个小时下来,整个人都是湿的。有一次,他送一个病人从三栋院区到市中心人民医院做CT,做完又接回来,由于程序繁多,又要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全程5个多小时都穿着密封的防护服,整个人像蒸小笼包一样。护目镜戴久了会起雾,这时他只能在朦胧的情况下工作。
从2月10日到4月10日,尽管困难重重,但温汝辉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到三栋院区后,党组织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温汝辉和全体党员们在党旗下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
“大家大声地宣读誓词,心情澎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温汝辉说,宣誓完毕后,他感觉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只想着往前冲。
“其实家人不知道我报名去抗疫一线,等正式通知下来,我爸听到我要去支援的消息后,当场红了眼睛。不过我想,既然党和组织选中了我,我一定会不辱使命,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回忆起两个月的抗疫历程,温汝辉认为再辛苦也值得。
回来之后,看着爱人哭红的眼睛,抹了抹两个孩子嘉奖他的一顿“口水面膜”,温汝辉满是欣慰和自豪。
惠州日报记者林丽娟 杨敬贺 魏怡兰 通讯员廖云慧
新闻推荐
区科创局开展高新企业认定公益培训咨询 赋能中小微企业 促进高质量成长
惠州日报讯(记者林丽娟魏怡兰杨敬贺通讯员肖栀美)为从源头抓紧,挖潜扩容,促进仲恺高新区中小微企业尽快高质量成长,4月10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