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实施防疫措施,就诊人数增多 惠州各大医院逐步恢复日常诊疗秩序

南方日报 2020-04-10 10:17

市民有序地排队,经过扫码、测体温和填写信息登记表后进入医院门诊大楼。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在户外搭建起临时发热门诊。

医院入口处安放了红外测温仪实时监测每一个人的体温。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推行非急诊全面预约就诊。廖钰娴摄

发热病人由医护人员代为取药,避免与他人接触。

4月8日零时起,武汉解除了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封城”76天后,武汉与外界的通道重新开启。

疫情尚未结束,距离武汉千里以外的惠州,日常医疗秩序正在逐步恢复,前往医院就医的患者越来越多。作为疫情防控“重镇”的定点救治医院,经历过艰苦卓绝的疫情抗击战后,开始迎来复苏期,平稳过渡到原有的诊疗秩序。尽管全社会整体疫情风险等级降低,医疗机构仍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口,在记者的采访中,多家医疗机构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将延续原来的疫情防控措施,随着武汉“解封”和全社会复工复产的推进,防控措施将持续或升级。

业务减半,风险未减

4月8日上午,记者走进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外近百名患者正在排队,在医院护士和客服人员的引导下,他们有序预约诊疗,接受预检分诊,填报健康信息,等候进入门诊区域就诊。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是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救治医院,截至3月3日“清零”前,共有62例确诊患者在这里先后治愈出院。截至目前,惠州已连续超过50天无新增确诊病例,自3月底以来累计报告3例无症状感染者。在最近3周公布的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名单中,惠州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

在“清零”后,惠州各家医院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快恢复日常诊疗服务。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务部负责人吕一帆告诉记者,该院在疫情期间调整或暂停的诊疗服务近日正在逐步恢复,专科门诊、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心)、住院部等已全面恢复诊疗服务,至3月底,整体诊疗量已经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50%—60%。

“疫情对医院的业务量影响很大,主要集中在2月。”吕一帆介绍,今年2月该院整体业务量为去年同期的40%左右,在3月确诊患者“清零”后,逐步恢复的门诊量有11万人次,为去年同期的一半,急诊量和手术量则更少。

在县区一级医院,疫情期间业务量的锐减同样显著。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下称“博罗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吴阳告诉记者,今年2月和3月,该院的门诊诊疗量分别为2万多人次和3.7万多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至少两到三成。

3月24日,广东省卫健委公布了新的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名单,惠州市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大亚湾区均为低风险地区。而在此前一周发布的名单中,惠州全域除龙门县为低风险地区以外,其他区域均为中风险地区。

疫情风险等级的调整带动人们就医意愿的提升。吴阳通过观察和统计发现,进入4月以来,医院的诊疗量开始快速上升——“3月初诊疗服务恢复后,每星期的门急诊手术量仅有100台左右,随后每周递增50—100台,到了4月第一周,每周的门急诊手术量就达到500台左右了。”

与业务量上升相伴随的,是医院防控压力的增加。“相较于疫情高峰期,现在医院里的人员流动量明显上升,防控风险也随之变大。”吴阳告诉记者,由于原有的防控措施继续保留,疫情防控和医护人员接诊的工作强度都在逐步提升,“除了正常的诊疗服务,医护人员还要询问和登记流行病学史,如果是特殊群体,还要联合相关科室采取防控措施。”换言之,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上升了,医院层面对于人力的调配也开始出现更大的压力。

在吕一帆看来,随着武汉的“解封”,医院的防控压力还将进一步增加。“医疗机构本身是一个人员密集的地方,人们有不舒服的情况才会前来,来看病的患者抵抗力通常比较差,一旦出现无症状感染者,很容易形成聚集性的传播。”吕一帆告诉记者,针对这些隐患,该院继续实行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推行非急诊病人全预约,先预约后看病。此外,对密切接触者、发热门诊患者、普通门急诊和新入院患者中有流行病学史者等3类重点人群进行核酸检测排查。其中,流行病学史包括近14天内有湖北旅居史和近14天内有境外旅居史。不过,目前该院对非重点人群入院或实施侵入性操作前已不再强制要求核酸检测。

疫情下的发热门诊

从4月7日开始,每一位进入博罗县人民医院医疗区域的市民都需要出示“粤康码”方能通行。

疫情发生以来,动态调整防控政策成了医院控制诊疗秩序和管理患者的主要手段。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为例,自1月底以来,该院先后发布了至少5个内部或公开疫情防控指引,“在对中央、省、市最新出台的防控政策综合解读后,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拟定指引,让政策落地更精准、更具实操性。”吕一帆说。

记者了解到,从1月27日下午起,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即启动了门诊病人就诊临时措施,对部分通道实行临时封闭或半封闭,仅保留门诊大厅和急诊科正大门供人员进出。与此同时,为保证发热病人就诊需求,该院还在急诊科户外临时搭建了发热门诊棚户诊室,发热病人可依照标识指引前往就诊。

发热门诊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重点。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王国标告诉记者,该院原本只有一间发热诊室,疫情初期,最高峰时的门诊量多达每天300多人次,患者等候时间长,导致交叉感染风险增加。为此,在该院统筹部署下,感染科、后勤保障部等多部门联合改善发热门诊就诊流程,仅用3天时间就迅速搭建了3间棚户诊室作为临时发热门诊,缓解了急诊区域的就诊压力,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目前,4间发热门诊可应对400人次/天的就诊量。

2月10日,博罗县人民医院升级改造后的发热门诊投入使用,经过升级改造后,博罗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整体搬迁至该院4号楼,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病区,实现发热病人的集中诊疗,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博罗县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升级改造后的发热门诊在整体布局和分区上更加合理,设有两个诊区:一区主要接诊具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患者;二区主要接诊没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患者,同时,二区还分设儿童诊室与成人诊室。“新发热门诊的投入使用实现了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患者与非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患者无交叉,流行病学患者与非流行病学患者无交叉,儿童患者与成人患者无交叉。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医院发热门诊的诊疗救治力量,进一步强化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水平。”该负责人说。

作为博罗县唯一一家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收治医院,发热门诊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道关口。吴阳表示,发热门诊的升级改造和搬迁,是为了阻断病原体在医疗机构内传播,降低感染发生风险,“未来我们将继续保留发热门诊的独立设置,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疫情。”吴阳说。

急诊预检分诊是发热患者筛查的第一道防线。王国标告诉记者,为确保合理、有序、安全分流患者,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尽可能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科不断优化各项设施及发热患者就诊检查流程,如今,发热患者可在集中区域排队候诊、接受检查、缴费和取药,实现“一站式”就诊。

自疫情发生以来,王国标没有休息过一天。从1月到3月,该院发热门诊诊疗量超过7000人次,除了参与患者会诊工作以外,他还要全盘把握科室的运作,协调包括发热门诊在内的急诊各区以及新冠肺炎患者的转运,避免出现漏诊误诊问题。让他欣慰的是,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同事的积极配合下,疫情防控和治病救人“两不误”,至今维持医务人员零感染。

“全面复工的步伐正在推进,武汉"解封"以后,我们还要迎接一场硬仗,防控形势依然不乐观,需要时刻打起十二分精神。”王国标说。

延误就医致病重患者增多

疫情之下,特殊的就医场景陆续出现——以往在冬春季节总是人满为患的儿科,如今变得门可罗雀;一些患者因为害怕感染,不敢到医院就医,导致病情延误,前来就医时病情已经加重……

在博罗县人民医院,2—3月儿科专科门诊的诊疗量仅为去年同期的50%左右,“因为学校没有开学,孩子们都待在家中,发生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概率大大降低了。”吴阳分析认为,居家学习和限制外出减少了儿科疾病的发生。

“原来一位医生每天开60个号都不够,现在儿科两个病区并成一个都收不满。”吕一帆介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的诊疗量也显著下降,部分原因是患儿父母对疫情的恐惧,“冬春季节是流行病的高发季节,一来是疫情之下感染人群更少了,也有不敢来医院的因素,如果是一般的发烧,很多家长都不会选择来医院。”吕一帆说。

记者了解到,早在1月底,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对儿科患者实施分区分诊管理:对于发热的小儿患者,如果近期有湖北旅居史等流行病学史,将引导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普通的发热患儿,则引导到急诊儿科就诊;儿科门诊专科只接诊没有发热的患儿。分门别类的引导就诊,有利于降低疫情在就诊患儿和家属间互相传播的风险。

尽管如此,包括儿科患者和家属在内,受疫情影响,惠州市民就医意愿仍普遍下降,甚至因为拖延就医,导致病重乃至引发生命危险。

王国标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以来,前往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的患者数量减少,与此同时,病重患者的比重却有明显增加,“因为害怕疫情延误就医,导致病情加重的病人有不少,尤其是一些脑出血和心梗病人,来到医院的时候已经非常严重了,错过最佳救治时机,非常可惜。”王国标说。

4月2日上午,一位50多岁的心梗患者来到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医务人员询问病史发现他出现心绞痛已超过两天,停药一个多星期,因为担心疫情迟迟没有到医院就医开药,不料在当天病情突然加重,尽管该院立即启用绿色通道,进行冠脉造影和心脏支架手术,但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

类似的病例不胜枚举,多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同样是4月初,一位心梗患者从县区医院被转送至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同样因为担心疫情延迟就医擅自停药,“刚送到抢救室门口,心跳就停了,让人很惋惜。”王国标告诉记者,仅4月6日,该科就收治了5名脑出血患者,都因为没有及时或就诊,入院时已是急重症状态。

“希望患者了解到,医院是分区分类管理,有严格的筛查通道,可以放心前来。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一定要及时服药和就诊,不要因为害怕疫情而耽误了病情。”王国标说。

■观察眼

完善互联网诊疗

是下一道考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惠州为抗击疫情投入了大量医疗力量和医疗资源,正常的医疗服务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医疗机构正逐步恢复正常的诊疗秩序。

2月中旬以来,国家卫健委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各地落实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的要求,按照高、中、低风险等级,差异化地恢复医疗服务。惠州全域已连续3周被列为低风险地区,按照要求,需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恢复医疗服务,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全面保障门急诊、住院、手术、检查检验等服务。

尽管诊疗秩序恢复早已提上日程,但是受到群众就医意愿的制约,目前惠州各家医院的业务量仍未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随着武汉“解封”和学生开学,外围的疫情风险同样会对医疗机构诊疗秩序的恢复造成影响。

疫情催热了互联网诊疗服务。2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作用,大力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特别是对发热患者的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功能。

这些要求,剑指发挥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在疫情防控中更为重要的作用,目标是让人民群众获得及时的健康评估和专业指导,精准指导患者有序就诊,有效缓解医院救治压力,减少人员集聚,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从1月底开始,惠州多家医院相继推出线上“发热门诊”,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开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线诊疗窗口,让惠州患者足不出户即可得到有效的诊疗服务。

除了发热患者,同样需要得到保障的是急危重患者和特殊群体的看病就医需求。在惠州,已出现部分患者因担心感染延误就医,导致病情加重。笔者认为,这是互联网诊疗服务可发挥更大作用的契机——针对心脑血管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及时提供复诊服务并开具处方,既可缓解医疗机构的接诊压力,又可降低疫情防控的风险。

在惠州,疫情对人们就医习惯的影响正在初步显现。面对不断提升的在线问诊需求,相关在线问诊政策需要进一步明确,就医全流程的服务功能也需要进一步放开。

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成为惠州医疗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好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和制度进一步总结完善,并维持其热度,是惠州医疗健康领域应对疫情的下一道考题,这也将成为下一个10年推广互联网诊疗服务的重要契机。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廖钰娴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除署名外)

新闻推荐

惠州海关落实新政助企通关再提速 “两步申报”好处多

惠州日报讯(记者刘炜炜通讯员陈刚乐春霞)记者日前从惠州海关了解到,为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口岸通关环境、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