冇食清明粄 无好揽禾秆
惠阳区秋长居民在做清明粄。
清明粄,相传源于客家。容家人由于长期生活在青山绿水中,对“青”极富联想和寓意,有插青、放青、拖青、吃青、探青等。吃青即是吃清明粄。惠州一直以来,吃清明粄也很流行。惠州话有一句谚语:“冇食清明粄,无好揽禾秆”。意思是说,清明没有吃到清明粄,到了收获稻谷时就没有力气了,可见清明节吃清明粄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粗叶粄内植物成分
有祛湿功效
在惠州,清明粄是指在清明时节吃的粄类食物统称。除了人们常见的艾粄外,还有青叶粄、粗叶粄等。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到野外采摘经过严冬熬煎积蓄养分后生长出来的植物,如鸡矢藤、山苍子等植物的青叶,剁烂成浆,将汁液与米粉和糖做成粄糕蒸熟,分给男女老幼吃。因这些青叶粄内的植物成分有祛湿、通气、健脾胃之功效,所以有“吃了清明叛,身强力壮,投入春耕好生产”之说。
清明节期间,惠阳区秋长人是吃粗叶粄。相传在清明期间吃了粗叶粄,人就不会生病。秋长人口中的粗叶即是苎麻叶。苎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性温去湿,最适合清明前后湿度大的季节食用。采摘回的新鲜粗叶去梗、洗净,用开水煮半个小时左右直至煮烂,然后用冷水浸泡,过滤掉多余的水分,放凉。传统做法是放入石臼中舂成浓稠状后,加入糯米粉和少量粘米粉、一起舂成均匀、细腻、软糯的状态,捏团压成粄。刚做出来的粗叶粄,外表如同青团,蒸熟后呈现墨绿色。
艾糍艾粄咸甜做法各不同
清明节期间,人们吃的最多的是用艾叶制成的食物。这些用艾叶制成的食物,惠州各地不同方言有不同的叫法,如艾粄、艾粿、艾角、艾糍、印粄等。
龙门县永汉镇将艾叶食物称之为艾糍。艾糍由艾草、糯米粉加上不同馅料做成的小吃。做法是:新鲜采摘的艾草放到锅里煮熟捣烂,然后放进糖、糯米粉,和成绿色面团。艾糍根据放的馅料,分甜、咸两种。甜的一般是花生馅料,将炒熟的花生碾碎加上白糖。咸艾草糍的馅料多种多样,有豆类馅、猪肉馅等。或者就地取材,芝麻、花生、萝卜、沙葛、麦豆等各种各样食材都可。做好的艾糍上锅蒸熟,即可食用。
艾粄用艾叶、糯米粉、米粉做成,分有馅、无馅两种。无馅的艾粄,直接用糖和艾绒、糯米团和在一起,压扁后上锅蒸熟就行。有馅的则分甜、咸两味。甜味的馅料是炒熟的芝麻、糖,咸味的馅料是萝卜丝、葱头、萝卜干、腊味等。
印粄的做法是用新鲜艾草切碎掺入糯米粉煮熟后,再掺入生糯米粉制作成粄皮,在粄皮中放进炒香捣碎的芝麻花生和白糖等馅料包好,然后再放进木制粄印压成扁圆形或扁三角。印粄垫一块树叶蒸熟,就是美味的清明印粄。艾角皮做法与做艾粄类似,馅料是萝卜丝、葱头、腊味等,,外形如同大号饺子。
此外,惠州本地人的传统中,清明节祭拜祖先,敛糕也是不可或缺的祭品之一。敛糕一般用四分糯米、六分粘米,混合后用水调匀,加上糕种,而后制成饼状蒸熟,是一种在传统风俗礼仪中的专用食品。清明节祭祀用的敛糕,是白色的,但要盖个花朵状的红印。
文/图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朱如丹
新闻推荐
十里桃园农场和东篱俱乐部到养老院送爱心。3月26日,十里桃园农场工作人员与东篱俱乐部相关负责人,一起到位于市区惠民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