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链接今年暂时 不拜山了

羊城地方 2020-04-03 08:33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在惠州,传统清明节的头等大事当属拜山祭祖。由于防控疫情的需要,今年清明节不能开展聚集性活动,拜山活动暂停。不过作为一种传统习俗,人们不会忘记对先辈、逝者的追思,只是临时变了方式,改在网上,或在心里。

往年清明节前后,惠州客家人会带上一家老小回到老家祭奠先人。拜山作为一种仪式,也有很多讲究。祭拜者为先人打扫墓园,按照“茶前酒后、左鱼右肉、水果在后”的顺序摆放祭品,还要在先人坟头压上一叠福纸(又称为“鸡血纸”,用鸡血点红的纸),也会把柳条插上坟头,寄托哀思。随后,由家族中最年长的人摆上香烛,家族成员按长幼顺序烧香、祭拜。

前去拜山祭祀,还要带上“吊望饼”。这是一种糖果或饼干,按照民间说法,是分给坟茔附近的放牛娃的,意思是向他们示好,希望放牛娃能帮忙看护好自家先人的坟茔,避免牛羊去坟茔附近吃草。

按照习俗,惠州人拜完山后还有一个重要活动,就是族人一起聚食,被称为“食公尝”。意思是,这一顿吃的,是祖先留下来的家族公产(房产、铺面、农田等)。虽然现在已经不存在公产之说,但这种习俗延续至今。拜山和聚食活动的组织任务,由家族中各房轮流担任。

(夏杨)

若外出踏青

一定做好防护

虽然清明节首要的文化内涵是祭祀先人、慎终追远,但清明不只有悲伤,同时也是个郊游赏春的好时节。

清明前后天气温暖,草长莺飞,野花开放,最适合到空旷的野外去亲近自然。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唐宋时尤盛。杜甫诗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这样的场景。

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机会。因此,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南宋诗人吴惟信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说的就是踏青之事。

“踏青结伴过南塘,二月春风夹路香。蜂蝶紧随衣袖舞,田野十里菜花黄。”这首古诗中描述的踏青场景,就更抒情了。

除了春游踏青,适合清明的活动还有荡秋千、放风筝等。这些活动,孩子们最喜欢!(夏杨)

新闻推荐

铁纪护航 同心战疫惠州纪检监察干部一手抓疫情防控监督一手抓复工复产保障

督导组到罗阳力王新材料公司督导检查防疫物资生产车间管理情况。“关键时候,纪检监察干部就要有担当、敢向前!”这是他们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