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善治成为惠州名片
治理能力是反映一座城市担当作为的重要领域,良法善治是衡量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准之一。对于瞄准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惠州而言,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争创一流的重点之一。
去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同时还提出,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并要求“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这对惠州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争创一流,不仅要有一流的经济“硬实力”,还要有一流的治理能力“软实力”。这就迫切需要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尽管近年来惠州的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有较大提升,但相比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惠州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不少企业和市民反映,对比近邻深圳,惠州的营商环境、公共服务水平还是存在短板,政府的阳光度、透明度有待提高,审批效率和便民服务有待提升,扶持企业和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有待完善,优质的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及相关公共配套也还跟不上,等等。
发现问题、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惠州市政府此次公布的《报告》也坦言法治政府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而如何有效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正是检验一座城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
当下正面对疫情防控的特殊环境,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要做好“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更加考验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要加快复工复产、吸引项目落户发展,就需要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优质的公共服务,努力让善治成为惠州闪亮的名片。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惠州还任重道远,也更须奋鞭策马。
新闻推荐
惠州日报讯(记者李芳娟通讯员陈婷)清明将至,日前,叶挺将军纪念园开展线上“云缅怀”活动,市民可通过参与线上哀思寄语、致敬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