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银保监分局努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强化金融监管 精准施策打出“组合拳”

惠州日报 2020-03-31 09:11

2019年1月30日,惠州银保监分局召开“2019年度监管工作会议“。

2019年6月27日,惠州银保监分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减费让利为企业节约成本,编制发布《惠州市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指南》、推动“大病二次补偿医疗保险”项目……去年,惠州银保监分局工作紧紧围绕防控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治乱象、强监管、严问责,努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惠州市银保监分局坚持“防疫情”与“保复产”两手抓,跨前谋划,积极作为,要求惠州市各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实化、细化工作举措,优化服务方式,守住风险底线,提升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效率,在助力惠州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精准施策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持续提升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

【回顾2019】

2019年,在惠州市政府和广东银保监局的正确领导下,惠州银保监分局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聚焦惠州地区金融特色化发展,以防范金融风险、支持实体经济、托底社会保障为工作总揽,扎实推动辖区银行保险机构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持续提升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

金融对经济发展贡献度进一步加大

2019年,惠州市银行保险机构运行总体平稳,经营质量持续提升,全年实现经济增加值约239亿元,同比增长9.9%,占全市GDP的5.7%,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金融业对经济贡献率为12%,拉动GDP增长0.5%。同比,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加大,对经济的贡献率大幅提升。

银行业资产质量进一步优化。截至年末,全市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849亿元,比年初增长近20%。各项存款余额6417亿元,比年初增长7%。不良贷款率0.45%,比年初下降0.22个百分点,为全省最优。总体看,2019年辖区银行机构回归主业趋势明显,12月末制造业贷款比年初增长1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新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61%,比去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

保险市场经营进一步规范。2019年末全市保费规模排名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11%。赔付支出45亿元,排名全省第5位。保险密度为2888元/人,同比增长12%;保险深度为4.39%,比年初增加0.28个百分点,保险业与实体经济及居民生活的紧密度持续加大。

开展产品与流程优化,全面落实小微信贷政策

为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提升普惠金融专业水平,惠州银保监分局持续指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搭建小微企业融资专业化体系,构筑专业化服务生态。指导辖内银行机构落实无还本续贷和贷款“年审制”,简化小微信贷流程,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截至12月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0余亿元,较年初增长30%,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3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4万5千余户,比年初增加1万2千余户,增长近40%。

为实现减费让利,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运用政策工具,从手续费减免、利息下调、落实无还本续贷等方式着手,实现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压降。惠州银保监分局通过窗口指导各银行机构压降小微信贷费率,先后对小微客户减免律师见证费、资信证明费等费用,实现今年四个季度当季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年化利率持续下降。

“农行纳税e贷真是太快捷了!不要抵押,随借随还,1分钟就解决了我们的困难,真没想到!”惠州某公司负责人看到手机“发放成功”的提示,向农行客户经理由衷赞叹。为打破阻碍小微企业发展的“玻璃门”,惠州银保监分局引导银行结构发展线上业务,提高服务质效。如引导辖区10家银行机构开展了“银税互动”业务,业务余额27亿元,比年初增长161%;存量客户3千8百余户,增长3.5倍。

同时,全年辖区银行机构累计向869个有信贷需求的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应贷尽贷”完成率达100%;余额比年初增长35%。法人机构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78亿元,较年初增加16亿元,增幅26%,实现持续增长。

深化小微金融产品创新,疏通融资堵点

“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推动银行业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让银企信息交流更顺畅、更便捷、更有效,惠州银保监分局编制发布了《惠州市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指南》,集中收录了惠州27家银行92个特色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产品,向惠州市中小微企业免费发放。并搭建信息交互通道,协调“银保企”三方搭建全市普惠金融平台。

为加快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惠州银保监分局牵头辖区8家银行机构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选定470余个试点村,甄选23项涉农金融产品,规划639亿元授信额度,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对本地乡村特色产业进行授信支持。

为加速农村金融服务基础网络建设。指导银行机构结合县域发展特色,引入网格化服务,通过“跑户建档”和“进村入户”方式,把农村中小银行点多人多的成本劣势转化为线下服务的优势,建立乡村客户数据库,解决客户信息“碎片化、孤岛化”问题。如博罗农商行,全年完成340余个行政村的村情报告,累计走村入户2万人次,走访商户农户6万多户,面访企业总量3千6百余家,为加速农村金融服务建设奠定基础。

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落地,立足本地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近几年来,惠州多家金融机构立足惠州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目前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6家机构率先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落地。截至年末,惠州地区存量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共132户,累计贷款金额8亿元。

立足保障民生,积极强化保险保障效能发挥

持续推动“大病二次补偿医疗保险”项目。对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个人自付超1万元以上的部分支付95%,比例为全省最高,现已覆盖全市426万人口,常住人口覆盖率达89%。

继续发挥保险的社会救助功能。要求辖区保险机构承接惠州市民政医疗救助保险服务项目,为全市近8万名困难群众提供高标准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该项目为全国首创,获得国家民政部肯定,有效解决救助对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强化车险市场治理。通过保费监测、指导落实自律等方式,积极引导车险业务由费用驱动向服务引领转型,全年产险公司经营情况明显好转。车险业务综合费用率同比下降2.73个百分点;承保盈利同比增长2.3倍。

立足服务群众,持续推动便民利民金融措施落地

去年,惠州成为“广东110”互联网报警平台处理轻微交通事故的试点城市。2019年4月,在广东省公安厅交管局、惠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惠州银保监分局的指导下,由人保财险负责筹建惠州警保合作轻微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于6月1日在全省率先启动试运行,并于8月12日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正式上线运行。“广东110”小程序的推广应用,将交通事故报警从电话报警推向了视频报警时代,通过警保合作,实现“报警不报险,报险不报警”的全新模式,将显著减少交警现场出勤量,最大限度地提升交警服务效率,也节约各保险公司查勘成本,并显著改善事故当事人的服务体验,实现交警部门、保险公司、事故当事人的三方共赢。

惠州银保监分局还推动太保产险联合交管部门开发“太好保”车辆监控平台,通过车载摄像实时抓取司机不安全驾驶行为,协助企业快速甄别驾驶水平,引入智能化手段提升警保合作效能。目前全市超九成危险品运输企业投保,1000多辆车安装设备,出险率、伤死亡率、赔付率比照投保前分别下降39、47和51个百分点,惠州警保合作创新举措已受到公安部高度评价。

陆续铺开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引导惠州农商行开设广东省农信系统首个“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部分银行推出了不动产登记便民窗口和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代理点,提高了企业贷款办理效率,实现了抵押登记业务“少跑腿”、“零见面”。

【展望2020】

推动辖区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大影响下,辖区经济持续遭受冲击。对此,惠州银保监分局将疫情防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聚焦地方企业生产恢复和实体经济平稳过渡,以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改革为主线,推动辖区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

将防范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全力支持地方经济恢复

非常时刻,非常担当,惠州银保监分局强化责任担当,压实防控工作主体责任,配合构建全盘参与的防控“大格局”。引导金融机构做好保障履行社会责任,引导辖区金融机构改进线上自助渠道及模式,尤其是畅通资金支付结算,加强保险快速理赔机制建设,有效发挥金融的民生保障及风险分担功能。

为全力保障疫情防控需求,帮助企业稳定现金流,惠州市推出“一揽子”金融措施和创新服务。惠州银保监分局要求各大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的解危纾困力度,保障疫情防控相关企业的融资需求,优化安排,缓解受困企业的信贷还款压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这笔贷款来的太及时了,我们可以复工生产了。”惠州市一家药企获得工行惠州分行3300万元信贷资金后,正有序开展复工复产。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惠州市各银行创新迭出,火力全开,从绿色通道快速审批、提供线上自助服务、给予费率优惠等多方面发力,通过信贷重组、调整贷款利率和还款计划、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全力支持企业恢复生产经营,助力地方经济恢复。

同时,有效发挥保险的风险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督促保险机构发挥健康管理优势,强化疫情期间的健康保险支持力度,畅通赔付渠道,加快理赔管理,有效实现风险分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惠州共有20家保险机构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援鄂医护人员、当地医护人员其家属、公安民警、新闻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赠送专属保险,向中小企业和广大市民免费发放含有新冠肺炎保险责任的保险产品,累计保额近1000亿元。此外,各大保险机构也为受延迟复工影响大的餐饮、住宿、食品制造等中小微企业以及疫情防控相关企业提供多重保费优惠,开通理赔绿色通道,还积极通过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为中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提供增信支持,帮助企业稳定现金流。

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着力提升地方金融风险管控有效性

加强不良贷款风险化解。全面摸清可能影响辖内金融安全的重大信用风险,加大辖区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确保惠州地区金融资产健康向好。

加强流动性外生性风险防范。加强地方法人银行流动性监测,密切关注同业负债依赖度大、存贷比高、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严重、流动性指标偏离明显的法人机构,及早介入化解法人银行风险。

加强交叉性金融风险管理。加强跨市场金融业务风险评估和管控,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担和隔离机制。加强并表监管,按照穿透原则,摸清风险底数,及时采取风险管控措施,避免风险交叉传染。

持续开展金融乱象治理。重点对辖区银行保险机构的经营违规和市场乱象加大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力度,指导督促各机构有效落实依法自律要求,培育机构规范经营长效发展机制。

紧扣普惠金融工作主线 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服务惠州核心产业群建设。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惠州地区石化、电子、康养“2+1”核心产业群的支持力度。

对标服务实体政策要求,全面支持地方实体经济。持续推动小微企业融资扩大和减费让利,在机构内部推广尽职免责、容错纠错工作措施,发挥监管考核的“指挥棒”功能,将金融资源引入对接地方实体经济发展。

强化扶贫工作落实。继续打好金融扶贫组合拳,充分发挥地方农商行“三农金融服务部”和“扶贫攻坚堡垒”功能,引领银行保险机构全面推动扶贫小额信贷工作。

继续为小微企业增信扩容减费让利。持续扩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范围,扩大授信规模,总结推广“银税互动”“政银担合作”等小微金融服务先进经验,探索小微企业风险分担和信用增信机智,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尽职免责有关制度,督促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为小微企业减费让利,盘活基层实体经济。

积极营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协调出台政策性担保、风险补偿等激励政策,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突出保险公司的风险对冲功能,推动优化地方信用环境,联合工商、税务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完善科技金融配套基础设施,为服务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持续深化改革发展 着力增强金融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能

深化公司治理改革。督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专注主业,完善特色化服务功能,建立健全股东股权监管机制,强化股东行为约束,增强机构持续发展支持力。

深化绩效考核机制改革。督促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持续深化考核机制的内生完善功能,严查不当激励行为,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平衡好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搭建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

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督促各类涉农机构立足服务三农的定位,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管理机制和业务流程,发挥好支农功能,积极探索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提高三农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强化树立保险行业合规规范。持续加强对辖内保险机构传导监管精神和监管要求,明确行业经营管理规范,树立行业稳健经营标准。

一年之计在于春,复工复产进行时,惠州各行各业逐渐加足马力运转,经济加速的引擎已经开启。惠州银保监分局将始终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安排部署,引导行业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群策群力、精准施策,做战“疫”的同行者,金融服务的保障者,全力以赴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新闻推荐

仲恺高新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多措并举抗击疫情 筑牢疫情防控网 保障长者全安康

“虽然我们不能外出,家人也不能来探望,但是工作人员把我们照顾得很好,我们在福利院住得很舒心。”居住在仲恺高新区社会福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