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波:而立之年学艺成木雕工艺师

东江时报 2020-03-26 08:38

黎波在雕刻崖柏作品。

黎波的木雕作品观音像神形俱备。

用手认真摸了几下“弥勒佛”的脸,黎波觉得已经很光滑,就擦了擦手,满意地看着自己这件刚完成的崖柏作品:一片大荷叶下,一尊弥勒佛微笑着,露出憨厚的表情;旁边一根叉枝上雕刻有一个金元宝,底部还雕刻有一片“水”。这件崖柏作品,还保留着部分崖柏原色和包裹的石头。黎波是惠州一名木雕工艺师。最近,他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这件木雕作品。难以想象,他初中毕业闯世界,而立之年才决定学艺,几经用心和坚持,成为了一名木雕工艺师。

30岁开窍半路出家学木雕

作为一名木雕工艺师,1978年出生的黎波,算是半路出家。黎波是重庆人,初中毕业后就从家乡外出闯荡,到过深圳、东莞等地打工,行业做了不少,钱倒没有挣到多少。到了30岁那年,用黎波的话说,突然开窍了,觉得自己应该要学有一技之长,这样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也算是机缘巧合,黎波从深圳来到惠州时,在网上看到有一个免费学技术的招聘,是惠州民间艺术大师毛国忠正在免费招收学徒学木雕。黎波小时候就很喜欢看木匠干活,他觉得木头的香味很好闻,在家乡时经常看木匠干活闻木香。当得知不用交学费、还包吃包住学木雕时,黎波就动心了。黎波虽然结了婚,但女儿在重庆老家,由父母看管,妻子有自己的工作,经济上压力不大,当学徒虽然没有很多收入,但对家庭影响不大。黎波就报名当了学徒。

一切从零开始。没有任何基础的黎波,刚开始是从学打磨开始。木雕刻好后,木头上留有刀痕,需要用手拿着砂纸来慢慢打磨,特别是一些细微的接缝处,要用指甲压着砂纸在缝隙里打磨,打磨起来非常困难。“打磨久了,手指和指甲都会爆裂,特别是指甲与手指接缝处,裂开后非常痛。”笨鸟先飞,当了三年学徒,勤快的黎波学会了雕木头、雕石头。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三年出师后,在师傅的支持下,黎波与另外一个徒弟合伙开了一间木雕店,黎波一边经营生意一边雕刻一些作品去参展。

根据木料形状 设计雕刻作品

黎波说自己很喜欢崖柏,崖柏的木质比较硬,带有一种天然的香气,形状不规则。他会根据崖柏原来的形态进行雕刻。黄色崖柏是已经陈化,黎波往往会在这些位置进行作品主体雕刻;白粉色位置比较嫩,黎波往往用来雕刻配饰。在一件《寿星》的作品中,寿星像是淡黄色,白色的地方,就被雕刻成寿星长长的胡子和长长的眉毛,整件作品仿佛是天然“上色”。“崖柏作品,几乎是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件作品。”的确,在黎波的工作室,黎波用崖柏雕刻的观音像,模样款式相差很远。

用崖柏雕刻,黎波喜欢部分保持崖柏的原木和包含在崖柏内的泥土和石头,他觉得这样才是“原汁原味”。在黎波的工作室,有一个崖柏作品,只是几根“树枝“。黎波说,这件作品,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修剪后打磨,保持了崖柏原来的形状,代表着一种坚毅的力量,而且还有一种自然色泽的美感。

木雕作品获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铜奖

硬邦邦的小叶紫檀木料,在黎波的手中,也能雕刻成一件细腻精美的艺术品。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出此曲的感情和意义。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和寡。终于有一天,樵夫钟子期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黎波把这个典故雕刻成一件艺术品——《伯牙抚琴》。在小叶紫檀木料中,黎波雕刻出一座山,山中有流水,有生长在峭壁的松树,和建在崖壁上的庙宇房屋等。半山腰的一棵松树下,伯牙在抚琴,钟子期站在小桥上听琴。人物、松树、房屋,雕刻得栩栩如生。这件作品,在惠州市第二届工艺美术“书香奖”评比中获得银奖。

雕刻还有莲蓬、牡丹、锦鸡等题材。黎波说,要把这些吉祥之物,雕刻在一柄如意上,非常不容易。要在木头上先画草稿,然后用刻刀打胚、雕刻。慢慢地全部雕刻完工后,还要细细打磨,这样作品才算完工。“沉香木比较轻,修光时,要用金刚砂来修光,一点一点来慢慢磨,打磨了有20多天。整件作品用了一个多月才刻好。”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件《富贵吉祥》木雕作品,入选了第十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另外一件用黄杨木雕刻的如意作品《富贵如意》,获得“岭南杯”2017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铜奖。

其实做木雕又累又脏,挣的钱也不多。黎波说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多,但他喜欢这个行业,也可以做到老。所以,他要一直做下去。

文/图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朱如丹

新闻推荐

招商银行惠州分行关于变更《金融许可证》的公告

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惠州监管分局批准,变更招商银行惠州分行的金融许可证,现予以公告:一、机构名称:招商银行股份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