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高新区加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促成87家企业融资

惠州日报 2020-03-26 07:43

“贵公司的信用很好,可以获得我们银行的贷款支持。”2019年以来,仲恺高新区加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不少企业获得了银行的贷款支持。截至今年3月23日,累计覆盖204家企业,促成87家企业融资,小微企业贷款额达5.7亿元,其中信用贷款额2.53亿元。

小微企业凭良好信用获融资支持

“我们公司规模较小,但通过良好的信用建设,与银行金融机构接触后获得了融资支持。”惠州市珩兴实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祖谋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五金、电子产品元器件加工企业,该公司于2018年6月获得中国银行300万元信用贷款,用于支付供应商货款、补充流动资金。如今,该公司的销售收入稳步增长,抗风险能力日益增强。

像珩兴实业这样的企业在仲恺高新区内数量并不少,通过打造良好的信用,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的企业越来越多。去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多个部委签署了38个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广东省选取了11个部门作为试点单位,惠州市作为全省试点市,在省的基础上增加4个部门,要求15个部门梳理联合奖惩的措施清单、措施类别清单和应用事项清单。

仲恺高新区信用办根据有关要求,联合相关部门加快梳理联合奖惩措施、措施类别和应用事项“三个清单”,发布了《关于仲恺高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首批联合奖惩试点事项清单的公告》,确定8个部门22个审批事项进行联合奖惩试点。强化信用信息应用,仲恺高新区网上办事大厅和区房产管理中心行政审批系统嵌入信用信息和“红黑名单”,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按规进行处理。

据悉,仲恺高新区各部门设立了专人专职的“双公示”定期报送机制,定期将17个职能部门涉及“双公示”事项信息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报送市信息中心,在信用惠州网的专门栏目公示。2019年3月,区科技创新局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召开仲恺高新区“双公示”暨涉企信息归集工作推进会,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数据标准,提升数据质量,优化数据归集公示机制。强化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各单位按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定期报送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双公示”,“双公示”数据信息报送的数量和质量逐步提升。

联合推广小额担保贷款扶持

仲恺高新区的信用建设持续推进,助推该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据悉,自2014年以来,仲恺高新区国地税部门多次联合开展纳税信用评定工作,对中小微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对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不断拓展“银税互动”项目激励对象,实现金融服务与优质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有效对接。

此外,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社会事务局、各商业银行联合推广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启动仲恺高新区科技金融在线服务平台,发动区内中小微企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截至今年3月23日,累计覆盖204家企业,促成87家企业融资,小微企业贷款额达5.7亿元,其中信用贷款额2.53亿元。

与此同时,信用建设还推动了仲恺区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建设信用示范园区。据悉,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已完成《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级示范园区工作方案》,通过举办“诚信周”等活动营造园区信用建设的浓厚氛围,帮助企业了解园区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明确自身定位,提升诚信管理水平。推动“信用惠南”信息管理平台上线,统筹抓好园区企业信用数据的全面统计和大数据发掘,强化信用信息搜集和信用产品应用,推动信用工作向纵深发展。

在取得了较好成效的同时,仲恺高新区信用建设工作也还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仲恺高新区信用办设在区科技创新局创新体系科,科室目前只有3人,由其中一人兼任信用办日常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沟通协调部门多,时间精力较分散,很多时候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工作要求安排为主,较少主动开展工作。”仲恺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坦言,仲恺高新区信用办的业务工作方式还需进一步改进,要更灵活有效。

惠州日报记者杨敬贺 魏怡兰

通讯员孙晓阳

新闻推荐

叶玲:在武汉,大家都是一家人

叶玲(右)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为病人检测。受访者供图“穿戴好防护服,打开一扇又一扇的门,我突然在想,这不就是打怪升级吗?很快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