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后期,惠州地区瓷器制作水平逐渐提高 原始瓷豆见证 先秦时期惠州文明史

惠州日报 2020-03-15 07:52

原始瓷豆属于国家三级文物,现藏惠州博物馆。钟雪平供图

惠州博罗横岭山商周墓葬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省为配合国家基建工程而进行的第一个大型考古发掘项目,共发掘面积约8500平方米,清理302座商周时期墓,出土各类文物1000多件,200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商周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先秦之前惠州地区状况怎样?除了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我们几乎一无所知。今年,刚好是该遗址发现20周年,横岭山出土大量文物,这对研究惠州地区先秦历史文化及社会文明状况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地方历史的最好见证。上图的原始瓷豆,就是其中一件。

原始瓷豆,高6.2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6.3厘米。该原始青瓷为直壁豆,盘与圈足分别轮制成形后捏接、修整成豆。直口内壁往里收,高柄圆底圈足座;豆外壁饰弦纹,豆内壁旋纹有刻划痕点,其他各部素面磨光,器表施青绿釉至足座中部。圈足内侧素面有刻划符号,保存完好,经广东省文物专家鉴定为西周原始瓷豆,并定为国家三级文物,现藏惠州博物馆。

原始瓷是学术界对夏商至西汉时期烧制高温青釉窑瓷的统称,也是从陶到瓷的重要转变时期。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烧陶窑炉的改进,为烧制出耐高温的原始青瓷创造了条件,此时的陶瓷业也从农业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手工制造业。由于原始青瓷的坚固耐用,器表有釉不易污染而又容易清洗的特点,因此到了西周时期,原始青瓷已逐步发展成为日常生活所有器具。惠州博罗横岭山墓葬出土原始瓷器均采用高岭土胎,青绿釉。器类主要有豆、盘、钵、尊、罐6种。从出土的陶瓷器物来看,商周时期显然以陶器为主,约500多件,原始瓷器111件。这些惠州博罗横岭山墓地发掘出土陶瓷,豆类器物289件,其中原始瓷豆105件,按盘部特征分直壁、曲壁和钵形3种器形,纹饰多样,刻划符号丰富。这件瓷豆在M056号墓葬出土,该墓葬出土文物较为丰富,还有水晶珏、青铜斧、陶豆等。这件原始瓷豆的发现,证明到了西周后期,惠州地区陶瓷烧制原材料有所改变,瓷器制作要求逐渐提高,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所生产的日常生活用品开始从陶过渡到原始瓷,这一时期的陶瓷生产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发展状况良好。

另据研究表明,横岭山墓地出土的陶器从初期的低温陶发展到三、四期以后高温硬陶及原始瓷开始出现,表明惠州地区在商周时期烧陶工艺技术已不断发展,而同属广东地区,处在粤中的博罗梅花墩和粤东的饶平浮滨类型原始瓷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也不尽相同,横岭山墓地出土原始瓷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惠州市博物馆藏这件西周原始瓷豆,保存完整,为我们研究惠州古代陶瓷发展历程及商周时期古人生活习俗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及历史收藏价值。

(钟雪平)

新闻推荐

疫情下,西湖边

生命之光周可唯/摄楼封心暖罗东/摄防控疫情从门开始欧国强/摄全副武装上街买菜欧国强/摄跳起来林慧坚/摄“罩”看宝贝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