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近七成驰援湖北医护人员为女性 她们是母亲妻子女儿 现在都是战疫女兵

南方日报 2020-03-10 06:15

古慧英穿好防护服,准备进入病房。

出征湖北前,蓝颖(右二)的同事为她送行。受访者供图

扫码请看

走近“她们”中的十个“她”

3月8日是第110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这一天,惠州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参与支援的武汉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正式“清零”并休舱,队员蓝颖开始原地待命。

1000多公里以外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感染一区护士长古慧英收到了同事送出的节日礼物。不久前,惠州在院治疗确诊患者刚刚“清零”,在感染病区忙碌了一个多月的她终于有了轮休的机会。由于防疫要求,她现在还不能回家与即将参加高考的儿子团聚。

记者从惠州市卫生健康局了解到,在76名驰援湖北医护人员中,52名为女性医护人员,占比近七成。不仅是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在惠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中,女性同样占比过半。她们本是母亲、妻子、女儿,在抗击疫情一线,她们都有了共同的身份——“战疫女兵”。

●南方日报记者廖钰娴

儿子即将高考仍坚守抗疫一线

自1月19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开始,古慧英就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像陀螺般从早到晚忙碌不停,时而清点和协调物资使用,时而指导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其间,还要变身“管家”,负责同事们的饮食并关注他们的健康。

古慧英的儿子正在读高三年级,即将参加高考。在抗疫一线奋战的这些天里,她从未回过家,只能通过视频和儿子及73岁的母亲短暂交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特殊时期坚守岗位,我应当仁不让。”她说。

古慧英从事护理工作超过20年,曾经参与甲流、禽流感、手足口病等疫情的救治工作,如今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更清楚参与救治的危险性和紧迫性。肩负抗疫一线党员和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她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抗疫期间,古慧英以感染病区为家,每天从早到晚都在这里忙碌着。每天早上7时30分到达科室,清点前一天防护耗材的消耗及存量,并做好对环境消毒的检查监控;早会后,换上厚厚的防护服进入病区,细致观察工作人员穿着防护装备后的工作环节、流程和衔接情况,及时修订流程以减轻负担,提高效率;中午,继续留在科室整理工作,协调医务人员所需耗材、隔离病人所需生活用品的供应,并注重了解病人情绪,疏解隔离产生的焦虑等问题;下午,则对新到科室支援的医护人员进行工作协调、组织防护培训,通常忙到晚上八九时才回驻地。

在同事眼中,古慧英就像家里的大姐一样,无私付出,无微不至地关爱着大家。每天晚上回到驻地,她都和在轮休的姑娘们聊聊天、拉拉家常。因为队伍里有不少年轻妈妈,对年幼儿女的想念时常让她们难过。

“面对疫情,她们谁也没有退缩,都争抢着值最辛苦的夜班,但在与家人和孩子视频时,却经常偷偷流泪。”古慧英说,看着这些“舍小家、为大家”的姐妹,她既感动又心疼,希望能多倾听她们的心声,安抚她们的焦虑。

看着一些年轻同事因长时间穿着防护装备工作引起头痛、失眠等不适,古慧英予以密切关注,耐心细致地照顾他们,并进行心理疏导,让同事们都以更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战斗中。“我们要争取将自己状态最佳的一面展示给患者,用一言一行为患者加油打气,增添信心,以此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古慧英说。

尽管同事们都在古慧英身上感觉到家人般的温暖,在她眼中,自己却是一个不太称职的女儿和母亲。自1月19日以来,古慧英就再没回过家,除夕也只能通过手机视频和73岁的老母亲短暂交流,更抽不出时间给亲戚们拜年。

最让古慧英放心不下的是马上要参加高考的儿子。工作忙碌的她一直没空陪孩子,原本打算趁着春节好好补偿,却因为抗击疫情缺席了整个假期。让她欣慰的是,儿子不但没有怪她,还每天打电话嘘寒问暖。

“我们从进入感染科的第一天就知道使命是什么,就是要保障全惠州人民的健康。”在古慧英看来,此刻的“舍小家”,是为了更有需要的“大家”,只有坚守岗位,共战病魔,直至疫情退去,她才能和大家一起安心回家。

“武汉很美,有樱花陪我,我不怕”

来自博罗县泰美镇新塘村的蓝颖没有想到,第一次来武汉不是旅游,而是治病救人。

1990年出生的蓝颖是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护士,也是惠州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参与支援武汉市武昌区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

武汉曾是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蓝颖盼着去旅游的城市。如今,这里的樱花开了,只是每天从医院到宿舍两点一线,让她没有机会好好欣赏。“武汉生病了,作为医护人员,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这里有樱花陪我,我不怕。”她说。

“今天下午直飞武汉,你愿意吗?”蓝颖至今仍然记得自己接到驰援武汉通知时的场景。2月15日8时12分,她刚上完夜班做好交班工作,就接到科室领导打来的电话:“今天下午的飞机,直飞武汉,你愿意上前线吗?”

尽管有些突然,但早已报名的蓝颖还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去!”当时,距离出发只有短短几个小时,她匆忙赶回宿舍,发现同事们正在为她准备物资。

“现在哪里有剪头发的,非常急。”出发前,蓝颖连忙剪了一个“最特别”的发型,为了降低感染风险,她先是把头发剪短,后来发现旁边还是有很多碎发无法被头套包住,就决定把后半部分头发全部剃掉。“如果不是因为去支援武汉,不会剪这个发型,这是我这辈子最短的一次头发,这个经历对我而言毕生难忘。”蓝颖笑着说。

由于事发突然,蓝颖的父母甚至没来得及为她送行。接到蓝颖的报备电话,他们起初是担心与害怕,但最终还是决定支持,再三嘱咐她要注意保护自己。前来为她送行的妹妹同样是一名护士,对于姐姐的选择她很支持。姐姐出征当天,她在朋友圈中写道,“她一直以来都很勇敢,这一次也不例外。她是我爸爸捧在手心里的宝,愿疫情早日结束,把她平安健康的还回给我们。”入舱上岗以来的这段时间里,平常不爱多说话的父亲,每天晚上都坚持与蓝颖视频电话。

驰援武汉前,蓝颖并未接触过感染病区的工作,对于穿脱防护服等没有经验。尽管经过前期训练,2月16日,进舱第一天,她还是花了近1.5小时才穿上防护服,她反复检查,担心自己有暴露。进舱后,蓝颖被分到分诊区,对班的老师详细说明工作流程以后,她开始为患者测体温、问病史、填写表格……一分钟也没有停下来过。

在分诊处工作的蓝颖需要接收整理前来就医的患者信息。在平时,分诊处的工作并不算复杂,可是当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防护口罩后,即便是简单的核对表格信息都变得困难起来。“由于护目镜起雾,表格信息很多,总是会看不清内容。”由于语言不通,她总是碰到和武汉籍患者沟通不畅的情况。面对这些情况,患者不但没有埋怨,还鼓励她说:“我慢慢说,尽量不用武汉话,你们太不容易了。”

对于患者的理解,蓝颖深受感动,“患者没有因为排队等候、重复询问信息就埋怨否定我们,而是给了我们理解、包容和鼓励。抗疫期间,融洽的医患关系让我们深感欣慰。”

来了武汉以后,蓝颖常常被朋友问起:“你怕吗?”“武汉很美,这里有樱花陪我,我不怕。”她总是这样回答,“武汉生病了,作为医护人员,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虽然在这里,我们不能出去,但是一想到春天来了,武汉樱花开了,我就很开心。”

新闻推荐

■医学指导:市中心人民医院产科二区 疫情期间,准妈妈要注意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准妈妈们既关注又担心:自己该如何做好防护措施和自我监测?如果去医院产检,应该注意什么?分娩期间又该怎样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