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春收进入关键时节 防控生产“两不误” 惠州力保“菜篮子”
横河镇黄竹枇杷正值采收期。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扫码看惠州名师课堂
现阶段,春耕春收进入关键时节,惠州的乡村田野一片农忙景象,各农业生产企业也在有序复工复产中。
日前,记者从惠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惠州市计划春耕面积约158万亩,主要为粮食、蔬菜和油料作物。其中,早稻59万亩、玉米11万亩、番薯2万亩、蔬菜50多万亩。农业企业复工方面,全市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复工复产率达98%,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复工复产率达84%,农业龙头企业复工人员达65%。
农时不等人,高质量做好春耕生产是当前农业农村的重要工作。目前,惠州市正依托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专业种植大户等,开展适度规模的春耕生产,提高群众春耕生产积极性。同时,引导农户做好个人防护,尽最大努力消除农户出门开展春耕生产的恐惧心理,在特殊时期做到防疫情、保生产两不误。
●南方日报记者乌天宇卢慧张峰廖钰娴林文通
农技上网158万亩农田正耕种
“油菜出现黄叶,请问怎么缓解,后期还要做哪些事?”微信视频的一头,芦洲镇芦村村扶贫干部斌哥提出问题。最近天气变化剧烈,村里贫困户种植的油菜出现不同程度黄叶,为了不影响春耕生产,又能让广大群众在春耕时不受疫情影响,斌哥拿起手机“网络问诊”。
“要做好春耕沥水,春天雨水多,菜心很容易出现渍害。”视频那头,镇里农业专家林志强副镇长立即给予了答复。这种“不见面、不接触”的方式,既杜绝了接触传染的风险,也保证了及时解决生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为春耕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农技靠网络、春耕有机械。今年,信息化、科技化的春耕生产随处可见,有效应对了在疫情影响下,人工少、效率低的现状。
在龙门县鸿远种子公司育秧工厂内,整齐地摆放着小山一般高的塑料秧盘、水稻种子以及一堆又一堆营养土等。在两条长长的全自动化机械旁,六七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这样的一条全自动育秧播种流水线,比传统人工育秧速度提升达10倍。
“一条流水线大约需要5名工人,目前有两条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同时运作,每小时可完成60亩至80亩农田所需的秧盘。”龙门县鸿远种子公司育秧工厂董事长邬宝华介绍,与传统人工播种相比,全自动育秧播种流水线不但效率高,育出的秧苗壮实,幼苗期抗病虫能力强,且秧苗根深稳固。目前,该公司已经接到春耕订单2000亩,稻种订单大约2万斤。
在惠阳区,当地惠企措施也有效支撑着农业企业减轻疫情影响、稳定生产。据了解,惠阳区正有序落实符合耕地地力补贴核实和发放工作,开展涉农保险购买前期信息统计,确保水稻、玉米、马铃薯种植农户保险全覆盖;同时,惠阳区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启动农机购置补贴系统申请办理,并依托春耕备耕及科技下乡行动,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免费派发优质水稻种子、花生种子等。
“要切实让农民们吃下"定心丸",全身心投入到春耕生产中来。”惠阳区委农办(区扶贫办)常务副主任黄远雄介绍,该区还组织专家制定措施科学防灾,应对“倒春寒”、防春旱和虫害等,并开展人员培训和农机调配,提高春耕播种效率,达到扶农助农科学防控疫情、科学春耕备耕工作两不误。
目前,惠州全市水稻已浸种可插秧面积约15万亩、玉米播种4.8万亩、蔬菜35万亩、花生8万亩。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早稻插秧工作预计在清明前完成,春种力争在4月20日前完成。
部分作物滞销线上线下齐发力助农销售
在惠东县铁涌镇马铃薯种植基地,田地里已经少见马铃薯,农户正在翻耕农田,为新一轮春耕做准备。马铃薯是惠东冬种春收的主要农作物。据惠东县农业部门统计,全县春收面积约25.1万亩,其中马铃薯8.2万亩。目前,春收农作物面积达21.1万亩,其中马铃薯6.2万亩,春收超过75%。
“虽然冬种期间天气复杂多变,但今年春收作物产量均比较好。”惠东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东县今年马铃薯亩产约2500公斤,平均销售价格约3.5元/公斤,价格较去年有所提高。
据悉,为了确保防疫、春收春耕不受影响,疫情期间,铁涌镇动员种植协会联系收购商,同时按照“逢人必检、逢车必检”的防疫要求,详细登记外来收购商的车辆、人员的行踪轨迹,引导收购车辆统一停放、统一装车,减少村民与外来人员的接触,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实际上,受疫情影响,惠州市有很多春收在即的作物面临运输难、销售难的局面,滞销现象频发。
在博罗县罗浮山北麓的横河镇黄竹村,300亩枇杷林挂满了金黄色的枇杷。3月8日,黄竹枇杷园正式开园。
“由于降水和光照条件适宜,今年黄竹枇杷的产量预计将略高于往年,可达10余万斤。”黄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洪辉介绍,往年游客采摘约占黄竹枇杷总销量的四成,今年这部分销量必须要尽快找到其他渠道填补了。为此,枇杷园正在与水果零售商沟通合作,以大批量采购替代往年的游客自主采摘。目前,这个枇杷园主要采用快递寄送的方式对外销售,购买者以熟客为主。
博罗县的湖镇镇也有一批农产品滞销。“2.5万吨橘子、600吨番石榴、300吨青枣均不同程度滞销。”湖镇镇副镇长田丽粉告诉记者,该镇正积极联合社会组织,采用线上线下齐发力的方式助农销售,多途径缓解农产品滞销难题。
此前,龙门县龙门年桔也因疫情而滞销,副县长罗光少亲自上阵,变身带货主播,为全国各地采购商推介年桔,并将年桔上线京东、一亩田、拼多多等平台网络销售,年桔网络发货量很快便达到200吨/天,为年桔找到了出路。
稳定“菜篮子”省级以上农企98%复产
疫情发生以来,惠州市农业农村局派出工作组深入相关县、区的主要粮食、蔬菜生产企业和基地,开展“防疫情、促生产、保供给”行动,全力确保“菜篮子”和“米袋子”产品保供稳价工作,确保特殊时期全市生鲜稳定供应。
为保障肉菜稳定供应,及时将肉菜送到客户手中,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配送中心300多名员工从大年初二开始返工,每天加班加点;惠城区的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自大年初三起启动生产和应急配送工作;惠州伴永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提前结束年假投入生产,确保大米供应充足……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惠州市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复工复产率达98%,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复工复产率达84%,农业龙头企业复工人员达65%。
而惠州市农资供应企业复工复产同样有序进行中。2月初,为保障农资供应,惠州市农业生产资料行业协会从境外订购一批口罩,并号召全市农资经营单位加入“保春耕、稳生产、农资行业无病例”的倡议中来,助力相关企业解决复工难题。
2月18日,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了惠州市春耕生产农资保供协调会。会议要求,当地农资企业要加大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农资产品的调运储备,扩大货源渠道,增加储备,协调主要化肥生产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全力保障春耕生产农资需要。同时,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加大农资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假冒伪劣、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确保农资产品在关键农时的稳价保供。
“打破农资产品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壁垒,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农资运输渠道畅通,为稳定春耕生产面积打下坚实基础。”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惠州日报讯(记者谢宝树通讯员李睿)日前,国家工信部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第一批、第二批)”名单,惠州市杰佰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