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坚守一线未能见爷爷最后一面曾参加援藏医生王春晖强忍悲痛坚守病毒检测岗位
2月13日早上,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检验中心实验室门口,一位年轻人接完一个电话后,突然向着窗外大喊:“爷爷,孙儿不孝,不能回去送您了,您老人家走好!”然后,倚靠着窗台,失声痛哭……
这位年轻人就是市中心人民医院检验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长王春晖。近日,在接受采访时,他打开一段春节期间与卧病在床的爷爷视频通话的回放后,哽咽着对记者说,如果没有这场疫情,他就可以见上爷爷最后一面……可如今,爷爷走了,他再也见不到爷爷了,这段视频通话成了他和爷爷的最后诀别。
放弃休假
改变原计划选择留守岗位
说起爷爷,王春晖感到无比悔恨与悲伤。他说,爷爷对他的爱,已经深深地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2018年3月,爷爷鼓励他参加了惠州市第二批援藏医疗队,到朗县执行为期一年的医疗援藏任务。援藏期间,爷爷经常通过视频通话对他嘘寒问暖,让他在千里之外也能感受到亲情的温馨。
2019年初,王春晖援藏回来后,爷爷因身体每况愈下,想回老家落叶归根,王春晖理解老人的心愿,与父母一道,护送爷爷回到老家,让大伯帮忙照看。
今年春节前夕,大伯打来电话,说爷爷身体不行住院了。王春晖与父母商定,等他值完大年三十的夜班,就一起回老家去看望爷爷,顺便给爷爷庆祝九十大寿。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情地打破了他的计划。
当惠州出现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时,医院检验中心作为临床诊断的先头部队,被推上了抗疫最前线。艰巨的检测任务摆在面前,同事们都冲上去了,他又怎能离开岗位。没有过多的考虑,王春晖决定放弃休假留下来抗疫。他对父母说:“你们先回去吧,告诉爷爷,等疫情一结束,我就回去看他。”
坚守岗位
每天穿着防护服工作到深夜
1月26日,市中心人民医院开始筹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王春晖与同事们不分昼夜,连续奋战,从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到仪器设备和试剂物品调配;从安全防护培训,到实验流程演练,每一个细节他都全力以赴落实,每一项操作他都认真对待,以确保检测快速、结果准确。
短短几天,实验室投入使用,王春晖成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核心成员。从正式接收检测样本起,他就一直坚守在第一线,与病毒“零距离”接触。随着疫情的发展,病毒核酸检测的标本日渐增多,最高峰时一天突破200人次。王春晖每天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负压实验室里工作五六个小时甚至六七个小时,常常要忙碌到深夜,一直无法进食,也不能喝水。每次完成检测走出实验室,他都是汗流浃背、筋疲力尽。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每天下班后他都要跟家人视频通话,询问爷爷的身体情况。他说,看见躺在病榻上的爷爷,却又不能在他身边照顾尽孝,心里特别难受。他只希望每天的工作能助力疫情快点结束,好早点回去看望爷爷。
爷爷去世
强忍悲痛继续投身战疫一线
2月13日早上,王春晖草草地啃了几口馒头,正准备进实验室开始一天的检测工作,突然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爷爷病情突然恶化,已经走了!父亲告诉他,爷爷走之前嘴巴吃力地张合着说了一句:不要让春晖分心……
接完电话,王春晖瞬间懵了。他难以接受爷爷就这样离他而去,但这却是真真切切的现实。他控制不住悲痛的心情,对着窗外大声哭喊:“爷爷,孙儿不孝,我不能回去送您了,您老人家走好!”
原本要回去看望爷爷,一心想给爷爷祝寿,最终却没能见上爷爷最后一面,那段与爷爷病榻中的通话视频竟成了王春晖今生与爷爷的最后诀别。
“爷爷,原谅孙儿吧,我不能回去送您入土。等疫情结束后,我再去您的坟头磕头。”稍稍平静后,他擦干泪水,强忍着悲痛,转身走进了实验室。
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曾宁
新闻推荐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降雨逐渐增多,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期,也是误食中毒的高发期。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综合协调管理科科长朱浩东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