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上战袍咬着牙与疫魔较量 一次值班两次被同行深深感动

惠州日报 2020-02-23 08:23

记录者:广东省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第十六批医疗队队员、惠州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胡伟仪

时间:2020年2月22日凌晨

地点:湖北武汉

天气:雾转多云

当我提笔时,已是深夜凌晨3点多了。刚刚下班回来的我,按照“下班进门流程”进行了大约45分钟的消毒清洁后,才能进入房内属于清洁区范围的书桌。

广东援助湖北第十六批医疗队有102名队员,护士有80人,分成七个小组。我是第六组的组长,昨晚上了从晚上7:30到第二天凌晨1:30的小夜班,主要负责清点上下班的队员人数、处理舱内的各种突发事件、帮助舱内组员们解决遇到的困难。

虽然我们的驻地离工作的武汉方舱医院只有半小时的车程,可是穿好一套达到三级防护的防护服装备就需要一个小时,所以我们每一班队员都要提前一个半小时从酒店出发。上班前的一个小时,几乎所有队员都不吃不喝,为的就是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同时,不浪费一套珍贵的防护服。有些队员还穿上了成人纸尿裤。

在担任院感观察员队员们的监督下,我们顺利把防护服穿好了,每个人看起来都非常帅气。我们披上战袍,弯着腰,咬着牙和死神较量抢救生命。我们工作的方舱医院分为三个大区,广东医疗队主要负责A区的200余张病床,区护理组长是来自省第二人民医院的护士。我们与上一班的护士在床边交接班后,我带着我的4名组员和患者们打招呼,告诉患者我们是当班的护士,有需要可以找我们。然后我把4名组员分为两个小组,分别管理男患者和女患者。

我的工作是负责整个方舱医院的总务工作,协助武汉协和医院的一位护士长杨林杰一起编辑舱内的文书,并承担统计舱内患者人数等数据的整理和输入工作。杨林杰和另一位同事从当天早上8点进舱,一直到晚上9点,连续工作了10多个小时。看着他们坚持了这么久,我眼眶湿了,但又不敢真的流泪,怕弄湿了护目镜后无法干活。

经过杨林杰的指导与讲解,我慢慢熟悉了总务的工作——舱内所有的大小事务都可以找总务。我连续工作4个小时的时候,慢慢感受到防护服带来的闷热感,护目镜也开始起雾了。我已经顺利完成了舱内灯光调度的标识、药物的分发、患者生活用品和用餐数量登记、保洁组人员上班时间和人数的统计等任务。

在帮保洁人员登记的时候,我得知他们都是志愿者,有的来自山东、有的来自陕西,每天的每一班工作也是6个小时。他们跟我说话的时候,已经全身湿透,口罩里全是汗,我又被感动了。

下班时间到了,我们轮流等候脱下防护服。全套防护服脱下来时,大家的脸上被护目镜压出来的痕迹清晰可见。

愿早日战“疫”成功,所有队员们平安回家!

“我们是一个团队在战斗”

记录者:广东省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第十六批医疗队队员、惠州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师春梅

时间:2020年2月21日

地点:湖北武汉

天气:晴

今天安排我上14:00-20:00的班,吃完午饭,我们2个医生和5个护士12:30从酒店出发,和我们一起的还有我们医院的夏真洁和彭庆两位院感观察员。院感观察员的工作是协助并检查我们的防护装备,有她们在,我们进舱的安全就增加了许多。

到了武汉方舱医院,在两位院感观察员的监督和协助下穿好防护服。检查完全合格后,我们就于13:50进舱,这里收治的都是经过核酸检测阳性的轻症患者。我们的职责就是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病情加重,若有病情加重则要及时转到定点医院。患者若满足出院标准,就给予办理转舱手续,回到当地社区观察。

在工作过程中,防护服带来的感觉很闷,但忙起来就没有了。脸被压得很痛,火辣辣的,确实很难受。因为怕起雾所以没有戴近视眼镜,看东西需要凑比较前一些。

6小时后,我们顺利完成任务,在脱防护服的过程中大家互相监督及帮助。出来后,我们的院感监督员夏真洁和彭庆已经在门口等着我们,给我们完成一系列消杀工作。整个过程其实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团队,包括我们的前方和大后方。

我觉得我不是英雄,而是医者,在国家有难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努力去帮助那些被病毒感染的患者,早日打赢这场战争。

本组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张斐 通讯员王运广 程秋伊 整理

新闻推荐

TCL王牌迎来今年广西柳州首批赴粤贫困户务工人员 返岗专车迎接 医务人员随车

务工人员返岗专车出发前,防疫人员对车内车外进行全面消毒。惠州日报记者周觅通讯员贾真真摄2月18日,两辆载着57名广西务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