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坚守在各自工作岗位,为城市正常运转而尽心尽力尽责 不畏艰险守望相助 共克时艰温暖惠州

惠州日报 2020-02-22 08:16

疫情要严防,百姓的生活也要继续,今年春节以来,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很多人放弃假期奔赴一线,为城市正常运行而奋战。

坚守医院不能回家、坚守卡点检查过往车辆、转运新冠肺炎患者、送餐到医院……正是许许多多的平凡人物坚守在工作岗位,不畏艰险,义无反顾,担当作为,给我们所在的这座城市注入温暖和力量。

医生瞿嵘

回到集体住宿地,非常想念家中父母

换好洗手衣和白大褂,交接班,开完医嘱后,马上到规定区域更换三级防护装备,准备进入隔离病房查房……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瞿嵘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我们科分管几个重型患者,病情都较重。”瞿嵘说,这类病人除了呼吸困难外,还情绪不稳定,每次查房要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取得他们的信任,以便更好地治疗。

结束查房,瞿嵘和随行医生按照院感防控流程脱下隔离衣、防护服等防护装备,里面的衣服也基本湿透了。

回到办公区,已经接近中午12点了。瞿嵘抓紧时间调整病人的治疗方案,开好医嘱,匆匆吃完工作餐,赶紧打了一个盹,又打起精神书写上午的查房记录,更新完成各种资料。这时有3名患者发来了微信,瞿嵘逐一进行了回复。瞿嵘知道,若不及时回复,他们容易心生疑虑,影响治疗。

交班时间到了。同夜班同事交接后,瞿嵘离开科室,回到集体住宿地。“此刻,不知道从千里之外到惠州来看望我的父母双亲是否已经吃过晚饭,真的,非常想念他们。”瞿嵘说。

120司机吴志华

“等打完这场战争,我想好好睡一觉”

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科除了要承担正常的院前急救任务外,还要负责周边地区发热病人的转运。担此重任的,除了冲锋在前的医护人员,还有救护车司机,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科120司机班组长吴志华就是其中的一位。

2月14日晚10时40分,刚完成急救出车任务回到医院,这时一道转运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指令传来,吴志华二话没说,迅速做好个人防护,跟随车医生、护士向目的地出发。他穿着严密厚重的防护服,在密不透风的负压转运车内来回颠簸一个多小时。回到市中心人民医院时,钟表指针已指向深夜。

疫情发生后,像这样每天在保证120正常用车的情况下,还要负责新冠确诊患者的转运,已成为吴志华的工作常态。“新冠肺炎患者接送过程中,我们都是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拉,完成任务才能脱防护服。”吴志华说,最多一天跑了5趟,累计路程600多公里。当天,脱下防护服时,内层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湿透。

1月20日以来,吴志华和他的班组没有休息过一天。即使没有排班,也要时刻待命,24小时都绷紧了神经。“等打完这场战争,我想好好睡一觉。”

警察叶云辉

“关键时期,可不能退缩当逃兵”

2月15~16日,冷空气携暴雨如期而至,惠州市气温骤降近10℃。严寒冷雨中,有一群“萤光绿”坚守在战疫一线,他们加强疫情防控和交通管控,筑牢了惠州疫情防控的坚实屏障。

“降温不降干劲。”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仲恺大队潼侨执勤组副队长叶云辉就是其中一员。去年12月底,他患病住院,医生叮嘱出院后需在家静养一个月。“我可以上岗。”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叶云辉“轻伤不下火线”,咬紧牙关,坚守防疫站点,对每一辆车都仔细盘查,做到“逢车必查、逢人必检”,每天一站就超过8小时。

冒雨执勤,连续作战,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叶云辉本着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责任心,一丝不苟地做好疫情防控和交通管控工作。“注意身体,若感觉身体不适要及时反映。”不少同事劝叶云辉调换工作岗位。

“疫情在前,警察不退。这个关键时期,可不能退缩当"逃兵"。”叶云辉说,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一旦离开岗位将给其他防疫人员增加负担。“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筛查过往车辆多一份认真,疫情防控就多一道屏障,群众安康就多些保障。”

物业经理梁宇佳

化身外卖小哥免费给业主送物品

上午10时许,在惠州奥林匹克花园,快递运来了一包包新鲜蔬菜。经过小区物业分拣后,惠州奥林匹克花园项目经理梁宇佳麻利地提起一袋袋蔬菜,直奔业主家门口,一个上午他送了10几户人家。

这段时间,梁宇佳和同事们化身成为外卖小哥、快递员,在疫情期间免费为业主代送菜。“物业认真负责,业主买的菜都送到各自家门口,减少接触,还省口罩。”业主罗女士对自家物业赞许有加。

“为了更好解决小区业主日常必需品采购问题,我们尽可能引导他们在线上采购生活物品,减少人员流动和直接接触。”梁宇佳说,惠州奥林匹克花园共计3000多户人家,常住住户有1000多户。此前,有多名外地返惠的业主自行进行居家隔离,隔离期间,物业人员帮助他们代买菜等生活物资以及上门收垃圾等。后来,为便利所有业主,这项举措就在整个小区铺开了。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梁宇佳带领物业团队尽心尽责做好疫情防控。大年初一,他就赶回到工作岗位上,对自行隔离户逐一上门走访,安排封闭管理小区等。“有的业主为物业捐了200斤消毒水,有的业主则捐了口罩、防护镜等。接下来,我们还会从细节上进一步加强防控,大家一起齐心抗击疫情。”梁宇佳说。

清洁工雷付清

24小时坚守岗位清运医疗垃圾

他每日与被污染的医疗垃圾打交道,第一时间将感染源妥善处理。他就是市中心人民医院外包方益物业公司的一名老员工——雷付清。

穿着蓝色工衣,戴着蓝色帽子、口罩,还有黑色的手套,只见雷付清把病房外垃圾桶里的医疗垃圾一件件搬到大垃圾桶里,收集好后再默默拖动着大而重的垃圾桶车,一步步缓慢地走到该院的医疗垃圾固定集中处理点,如此反复,一遍又一遍。

自该院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开始,这位曾经在抗击“中东呼吸综合征”战“疫”中负责医疗垃圾清运的“老黄牛”便接受公司的指派,再次默默地勇敢逆行。

无论是清晨傍晚,还是深更半夜,他始终24小时坚守岗位,只要有垃圾产生,他都在第一时间按标准、按流程随产随清,并及时对垃圾清运车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确保感染源不被扩散。

随着收治的感染病人增多以及临时发热门诊的启用,雷付清的工作量也不断增加,但他没有丝毫怨言,而是像一位毫不起眼的“拾荒者”,每天不停地穿梭在各污染源“生产点”,默默地收集、清运,将可能造成传播扩散的污染源清除在他无畏的眼神中,消灭在他勤快的步履里。

把污染带走,把安全留下,这就是雷付清每天全部的工作。

“快递骑手”郑定激

最乐意把热心市民的“单”送到医院

“有些外省的同事还没回来,我只好顶上了,自己做好防护。”入职风火轮配送已有5年的郑定激说,从春节到现在,他每天都在岗,几乎每天都要出入惠州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市中心人民医院。

受疫情影响,他每送一单都特别小心翼翼。接货时,用酒精消毒双手,检查好口罩,戴上脚套,放下头盔面罩,一个流程都不能少。随后就到了无接触配送环节,物品到达小区后,电话通知业主到门口接,把物品放在门口,他与业主保持一段距离。“少点接触,这是为了大家都好。”

“我自己做好防护措施再进去,就不怕。”郑定激说,他给该院感染科送过餐,看到医护人员脸上被口罩压出的痕迹,很受感动。

“许多市民点东西送给医护人员,有水果、牛奶、饼干等等。”郑定激说,他最乐意送这些单到医院,代热心市民向医护人员致敬。有一次在市中心人民医院2号楼送完餐后,郑定激看到一位护士戴着普通医用口罩,便拿出身上“珍藏”的一个N95口罩递给她,但护士谢绝了,他放下就走。“大家一起努力才会战胜疫情。”郑定激说。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张斐 杨熠 陈春惠 周智聪 刘建威 通讯员张娜妹 邓闽榕 曾宁

新闻推荐

先进科技(惠州)有限公司落实严格防疫机制,借助先进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加强防控助力有序复工 目前近半员工到岗 产能有望很快全恢复

“额头温度,36.3℃,太阳穴外表温度,36.4℃,体温正常,欢迎上班。”2月19日下午,随着红外测温仪“嘀!嘀!”两声,先进科技(惠州)有限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