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南昆山的绿意暖阳里廖大秋

惠州日报 2020-01-29 08:18

犹如人生,最美的感觉是登顶。天堂顶高耸入云:原生态的顶,一块平地,几丛灌木,几丛蒿草,天更蓝,云更轻,太阳更近,雄伟的山顶是成功者的舞台,“天堂顶”的标识牌是最珍贵的奖杯。漫漫人生路上,坚持前行,每个人都要学会为自己加油;不管成功与否,都要为自己喝彩!

小雪时节,应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邀请,我与文友周后运等人前往南昆山采风,参加首届广东省森林文化周——南昆山分会场活动。

南昆山距惠州约180公里,交通便利。从惠州市出发,走潮莞高速,转从莞深高速,过增城到龙门县出口再转S355,经过弯多弯急坡陡的盘山公路,翻过天堂顶风景区的“南昆山”大门,即可进入自然保护区。

我们依从导航,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奔波,车子终于爬上了南昆山的大门,虽然到目的地还有几十公里,我还是停下车来小憩一会。东边山色微暗,西边余晖满目。夕阳透过“南昆山”高大的门楼,一丝温暖像母亲的手,轻抚脸庞。四顾群峰,尽收眼底,峰峦起伏,层林叠翠,凉风习习。站在坝上极目远眺,不由心旷神怡。

下山的公路蜿蜒,真可谓“山路十八弯”。沿途暮色沉沉,行车需要打开车灯,紧张的妻子在一旁不停地提醒。下山二十多公里,才找到下榻的网红酒店——南昆一叶酒店。

晚餐极为丰盛。据管理处的钟科介绍:笋片炒肉,泉水焖鸡,泉水焖大头鱼,泉水豆腐,泉水坑螺,泉水焖南瓜,最后还上一道泉水焯“观音菜”,青翠欲滴,味甜爽口,让我大饱口福;三壶浸泡十年的金樱子,让我飘飘欲仙。

也许是舟车劳顿,也许是山里清静,多年早起的生物钟失灵,第一次睡到自然醒,睁开眼已经是早晨七点多。赶紧叫醒妻子,我们一起出门走走,看看这美丽的早晨。没有琐碎的纷扰,没有俗事的牵绊,找找林间的竹笋,闻闻冬桂的清香,看看池里睡莲默默地开放,我们手牵着手,携一缕阳光,慢慢地,一起在山间的绿意里徜徉。

这里的别墅依山而建,房屋四周无需刻意栽种,就有原生态绿树掩映,屋前的小溪,潺潺流淌,溪边竹林幽深。一方荷塘,碧绿宽大的荷叶,静静地托举蓬勃的生命,已入冬,依然苍翠欲滴。闭了眼,大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此时此刻,与自己的爱人,端坐露台,沏一壶茗茶,朗读一篇美文,吟诵一首情诗,任时光流逝,留一段情,圆一个梦,岁月不老,我们不散。

茶余饭后,抓着太阳的影子,沿着小溪,我们徐徐前行,像一尾鱼潜入幽蓝的大海深处。问候一片叶子,探望一枚野果,欣赏一朵小花,随意地想,随意地逛,古老的原始丛林,和谐宁静,一路走来,阳光很温情,轻抚你眼里的每一个生命。深呼吸,一股惬意慢慢聚拢,神清气爽。那惬意穿过肌肤透过你的心灵,沁凉过后,充满生机和活力,我想你一定是愉悦的。因为此时此景,我的妻子回归了童趣,摘野果,饮山泉,她的爽朗弥漫整个林间,偶尔还会传出我久违的歌声——与鸟儿逗唱的旋律。

这里有众多优美舒适的度假村,假期里,最好是带上家人来一趟亲情游,带上了家人,放飞心情。老人来了,有垂钓的鱼塘,有漫步的天然绿道;小孩来了,这里有环保美食,这里有勤劳的蜜蜂和美丽的蜻蜓。南昆山是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库,在健身、度假、休闲的同时,增长不少的自然知识。比如华南农大和管理处联手打造的蜻蜓馆,精致而美丽,品种繁多的蜻蜓标本,栩栩如生。

若是有兴致,就去爬天堂顶。从酒店到一号休息亭大约五公里,公路全程硬化,进山公路顺山势而蜿蜒,两旁时有植物的标识牌,标识牌是华南农大的专家教授带领学生制作,供游人识别各种植物。从教育径到主峰天堂顶往返大约耗时三个小时,登山道大约2.8公里,建有三千多级大理石台阶,并建有水泥栏杆。

我和妻子缓缓而登。因为痛风,不敢疾行,妻陪我远远地落在队伍的后面。我俩沿着台阶,走走停停,时而看看古树身上的标识牌,时而感叹路边巨石的造型。山涧水已经瘦身,清澈明亮,潺潺流淌。林间的鸟儿歌声清脆,撩拨我笨拙的喉音。累了喝口水,拍照留影。你鼓励我,我鼓励你,正如我们前行的人生旅程,扶持和陪伴是人生最好的食粮。

犹如人生,最美的感觉是登顶。天堂顶高耸入云:原生态的顶,一块平地,几丛灌木,几丛蒿草,天更蓝,云更轻,太阳更近,雄伟的山顶是成功者的舞台,“天堂顶”的标识牌是最珍贵的奖杯。山高我为峰,极目四望,所有的山峰向我俯首,微风吹拂,汗滴飘散。卸下一身的疲惫,拍照留念,纪念过往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漫漫人生路上,坚持前行,每个人都要学会为自己加油;不管成功与否,都要为自己喝彩!

我羡慕南昆山的子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桃花源般的仙境,健康长寿,开心快乐,享受着生态平衡,和谐发展的幸福。携一缕冬日暖阳,徜徉在南昆山的绿意里,亲近自然,排除纷扰,放松身心,饱览美景之余,心生敬畏:人在博大的自然面前是脆弱的卑微,自私和贪欲在自然的宽厚和包容里遁形。

新闻推荐

龙门“十大最美宗祠”诞生每个补助20万元,风格有广府祠堂、客家祠堂、民族特色祠堂

每个补助20万元,风格有广府祠堂、客家祠堂、民族特色祠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