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十大最美宗祠”诞生每个补助20万元,风格有广府祠堂、客家祠堂、民族特色祠堂
[摘要]每个补助20万元,风格有广府祠堂、客家祠堂、民族特色祠堂
南都讯 日前,龙门县十大最美宗祠评选结果出炉,入选的宗祠每个将获得20万元补助。
评选历时1年,十大最美宗祠诞生
据了解,此次“最美宗祠”评选活动于2019年初公布方案,初选阶段由各乡镇(街道、管委会)根据评分标准,组织各宗祠进行自评,推荐1-3处宗祠作为评比对象。
永汉镇官田文佑王公祠、鹤湖王氏宗祠,龙华镇绳武主兑李公祠、功武廖氏宗祠,龙江镇光裕堂钟氏宗祠,平陵街道山下刘氏宗祠、白花塘刘氏宗祠、马池塘李氏宗祠,龙田镇凌角塘廖氏宗祠和地派镇新围刘氏宗祠入选龙门十大“最美宗祠”。
该县宗祠历史悠久,建筑风格有三
据龙门县志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龙门县有宗祠600多处。该县宗祠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时期路溪村的部分“家庙”。
龙门宗祠的建筑风格大致分为三种:一是以龙华、永汉、麻榨及龙田为代表的广府祠堂;二是以平陵、龙江为代表的客家祠堂;三是蓝田瑶族乡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祠堂。
发扬宗祠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2019年12月25日,龙门县公布十大“最美宗祠”评选结果并予以表彰。龙门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田裕东为入选祠堂进行授牌。
田裕东指出,宗祠是当地文化最好的体现,此次开展“最美宗祠”评比活动对于发挥宗祠文化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田裕东要求,入选的宗祠要做好表率,继续加强对宗祠文化的保护,不断完善宗祠建设,保存好人文文化,积极发挥宗祠“桥头堡”和宣传阵地作用。有关部门要以此为契机,总结经验,继续挖掘和保护散落在民间的古建筑以及宗祠文化等,把乡村振兴工作推向深入。
风采展示
●官田文佑王公祠
该宗祠位于永汉镇王屋古村,是四进四合院式布局:一进头门,二进“世德堂”,三进“福寿华堂”,四进“祖堂”。
据村中族谱记载,大约在元朝末年,一个叫王文祐的人为了本族的开枝散叶,从广东增城棠村迁到龙门县永汉镇。他选择了永汉镇以南,在永汉河西岸的一处平原安居,成为现在王屋村的开村始祖。
到了明末清初,王文祐的子孙耗费十八年建造了文祐王公祠、凌云阁等标志性建筑,逐渐形成有建制的村落。
历经约750年的繁衍生息,王氏后人已经传承到第二十五代,成为永汉第一大村,200多间清代古宅屹立近400年,至今仍保存完好。
●主兑李公祠
该宗祠位于龙门县的龙华镇绳武围。绳武围始建于明代,至今已经有400多年历史,是一座恢宏的围屋式建筑。由围墙、祠堂及周边的三合院式的民居组成。清朝200多年里,绳武围共走出了8名举人、14名贡生。
主兑李公祠是绳武围最辉煌的建筑,建于清朝,是为纪念重建绳武围的李待举(字主兑)而建的祠堂。
●廖氏宗祠
该祠堂位于龙门县沙迳镇功武村。功武村建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龙门廖氏来自江西,乃广东廖氏之始,这一脉廖氏世代为官。
廖氏宗祠始建于明,清代易地重修,为四进院落布局,坐东南向西北,建筑宽近20米,进深达52.3米,正门前有一个广场。内主要建筑,两侧有封火山墙。
这是一座很有建筑特色的宗祠,在构建布局上呈现“祠中有亭”的特点,为国家宗祠建筑类所罕见,既充分体现了岭南古建筑的特点,又有相近于江南园林的风格。
本版采写/摄影:
南都记者 郭秋成
通讯员 郭文斌
新闻推荐
□专题策划黄洁儿李伟专题撰文信息时报记者叶佳茵韦柑潞图片由受访者供图2020年元旦即将来临,与以往不同的是只放一天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