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南宗四祖陈楠惠州五千年 (第54期)
陈楠(?~1213),字南木,号翠虚,惠州博罗白水岩(今惠州近郊汤泉)人。他幼年师事薛道光,得太乙火符之秘。丹道己成,回归故里,以盘陇箍桶为业。曾作《盘陇颂》云:“终日盘盘圆又圆,中间一位土为尊。磨来磨去知多少,个里全无斧凿痕。”又有《箍桶颂》云:“有漏教无漏,何如水泄通;即能圆密了,内外一真空。”二颂有如禅偈,虚空明净,可见其道境已高。相传他能捻土为丸给人治病,应手而愈,人称“陈泥丸”;又“时披发走,日行四五百里,鹑衣百结,尘垢满身,间食犬肉,终日烂醉,莫测所知,而济人利物效应有不可掩者”。行迹与杭州灵隐寺僧济颠有点相近似,在罗浮山乃至两广地区是一位颇具神化色彩的传奇人物。
内丹南宗自张伯端至薛道光三代,皆注重自我修持,追求个体生命的永存与圆满。至陈楠始认为修丹之法不仅可以自身打破虚空,跳出五行之外,还能够建功立业于尘世,主张个人修持应与济世利民相结合。有一天,他的弟子白玉蟾问道:“祖师张叔平(张伯端)三传非人,三遭祸患,何也?”陈楠回答说:“彼一时自无眼力,又况运心不普乎!”所谓“运心不普”,就是指只重自我修持和金身完满,而遗忘世道人心的善恶变化,对内丹派南宗前期的弊病可谓洞若观火。陈楠在继承南宗道统的基础上救弊创新,实现了修道求真从偏重个人修持到关心社会疾苦的思想转化,并通过弟子白玉蟾而最终在罗浮山确立了道教内丹南宗神霄派的主导地位,这与禅宗六祖惠能在湖北黄梅东山得法后回到韶关宝林寺(今南华寺)对佛教禅宗进行全面革新而创立禅宗南宗颇为相似,在道教思想史中具有同样的重大意义,被一些学者称之为道教的第三次理论创新。
陈楠也因此取得“南宗四祖”的尊崇地位。陈楠著有《紫庭经》、《丹基归一论》及《翠虚妙悟全集》等著作行世。他在著作中继承、简化了炼丹方法,主张禅道合一,对全真道有很大影响。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陈楠赴漳州参加鹤会,预知将逝,给了弟子白玉蟾四句留言:“顶上雷声霹雳,混沌落地无踪;今朝得路便行,骑个无角火龙。”说完入水而逝,时人谓之“水解”。他生前共度弟子鞠九思、沙蛰虚、白玉蟾三人,白玉蟾是他最得意的弟子。
(何志成)
新闻推荐
2020惠州社区大舞台春节联欢晚会引爆水口文体广场 社区大联欢 百姓大舞台
手风琴合奏《我和我的祖国》。惠州日报记者李松权摄惠州日报讯(记者龚妍通讯员郑梓予)手风琴合奏《我和我的祖国》、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