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五先生”以家学德业扬名后世宾兴馆惠州科举名人展区显著位置陈列惠州历代文化名人事迹

惠州日报 2020-01-12 09:07

惠州科举名人展区陈列着“湖上五先生”的生平介绍。惠州日报记者宫晓磊 摄

近日,“宾兴馆——古代科举制度陈列馆”已全面免费对外开放。在最新开放的惠州科举名人展区内,显著位置陈列着惠州“湖上五先生”等惠州文化名人的生平简介。惠州历来文风兴盛,至明代文教最为繁荣,其中以晚明“湖上五先生”为典型。所谓“湖上五先生”,指的是明朝惠州在政绩、文化等方面有突出业绩的叶萼、叶春及、叶梦熊、李学一、杨起元五人。他们各自传承家学,青出于蓝、立身行道、以德业扬名于后世,后人曾在西新园建五先生祠供人祭祀瞻仰,显示了家乡百姓对他们文化成就的敬重和人格力量的认同。

叶萼:上疏剿寇为世人所称道

据史料介绍,叶萼为明代大儒薛侃的得意门生。字韡夫,号浮谷,广东惠州府归善县(今惠州)人,叶时(字允中,号惠江)之子。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年)贡生,官训导,选严州教谕。曾因惠州山贼海寇之患严重,穷查贼情三年,绘地形图,上疏请剿惠州积患,为世人所称道。叶萼辞职回乡后,任教于天泉书院。著有《西湖大势论》《合图易疏》《广莫游草》《方壶漫游》《诗书精释》等。

李学一:为人正直敢于抗颜直谏

李学一为明朝清官李鹏举之长子,24岁中解元,隆庆二年(1568)进士。历官庶吉士、刑部给事中、吏部给事中、转左给事中、湖广参议、贵州督学、转广西副宪、量移苑马寺卿等职。他学有家承,祖父李信曾任江西理问。父亲李鹏举曾判梧州,署怀集、容县,多善政,从理学名士薛侃讲学于丰湖。李学一得主考官吴桂芳指点,学识日见长进。读书中秘时,文章得内阁学士、宰相李公最为器重。他还非常关心地方治安。父死归丧,时惠州山寇、海寇并剧,地方官蒙蔽朝廷,民不聊生。遂上疏“言当事者掩饰弥缝,无为国家计者”,请责两广总督殷正茂剿寇。不久,寇被歼,百姓奔走相告。李学一为人正直坦诚无城府,敢于抗颜直谏,不趋附权贵,被晋升为苑马寺卿,终因劳瘁而卒于任上。著有《文轩集》,奏疏亦不少。

叶春及:为政之廉足以垂范后世

叶春及为惠州明代方志学家,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举人,隆庆初授福清县教谕,未赴任即上万言书论《端治本》《纠官邪》等,名动京师。后擢升宾州守,妒忌者藏匿他的任命书,使他不能赴任而受弹劾,削籍为民。后归隐罗浮山,读书谈道,著述不辍。万历二十年(1592年),入为户部员外郎,随转江西司郎中,拟上书《拟请核九边屯田具》,疏未上,以劳瘁卒。

作为一个典型的儒家循吏,叶春及为政之廉,足以垂范后世。叶春及赴任时,轻车简从,“匹马入境,出入单骑,从者两三人,不知其为令也”。他事前发布安民告示,禁止士民前往迎接,唯恐惊扰百姓。其间,有里长三人循常例前往迎接,还为这位县太爷办置酒食供应。对于违背自己“禁令”的迎来之举,叶春及一概拒绝,丝毫不取。但这件事毕竟因自己而起,他不能让惠安百姓为此埋单。为此,叶春及逐一罗列里长途中所用之费,并声明上述费用由他本人悉数偿还,绝不累及父老。他还特别强调,照价给付担脚轿夫,里长如有欺上瞒下、中饱私囊之举者重治。叶春及廉洁自律,不仅善始,而且善终。他在离任时,行李简单,惟“蔽衣一箧”。叶春及体念民生之多艰而为廉洁之政,公道自在人心。如朱彝尊收录在《明诗综》里的《惠安民为叶春及歌》所云:“叶君为政,惟饮吾水;设施不烦,五风十雨。”

叶春及一生修志甚多,有《肇庆志》《顺德志》《永安志》《惠安志》等。

叶梦熊:明代著名三尚书之一

叶梦熊,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字男兆,号龙塘,改龙潭,又号华云。明代惠州府城万石坊人(今属惠城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当过福清县令、户部主事,后改山西道监察御史,曾因上谏朝廷反对蒙古鞑靼部首领为其孙请封之事被贬为郃阳县丞,以后转为归德推官,南京户部主事,督江西凤阳仓。历任赣州知府、安庆知府、浙江副使、永平道兵备、山东布政使、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陕西、甘肃。最后,因战功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升兵部尚书,转南京工部尚书,是惠州明代著名的三尚书之一。

叶梦熊初以文官入道,当县令时,即以廉能著称,以后东调西任,皆有杰出政绩,旧史志称其“廉能第一”,“洗贪习,诛叛乱”,留下很好的口碑;后半生则以武将的辉煌功绩载入《明史》,被视为民族英雄;杨起元所撰《墓表》则以“圣贤”称之,赞其胸襟高旷,急流勇退,韬略过人但自谦如此。历代名人诗词乃至民间传说、民间歌谣等,亦多有记颂。

叶梦熊文才武略皆通,所著甚丰,有《华云集》《太保集》《五镇奏疏》《筹边议》《战车录》《运筹决胜纲目》《四库提要》等。

杨起元:明代名儒以理学著

杨起元,字贞复,号复所,明代归善县塔子湖(今属惠州桥东)人。少聪颖,8岁能作诮鬼文;15岁被贼俘掠,从容赋诗得释。隆庆元年(1567年)中解元,万历五年(1577年)成进士。历任编修、国子监司业、司经局洗马、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右侍郎、南京吏部右侍郎摄吏部、礼部尚书事。万历二十六年(1598)召为北京吏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因母卒未任,持丧归乡。次年9月在惠病逝。

杨起元是明代名儒,尊罗汝芳为师,以理学著,曾任广州禺山书院山长。治学“以明德、新民、止至善为宗,而要归于孝、弟、慈”。认为善恶皆人之所有,百姓之恶亦有其根源,圣人之善也有其条件。据此提出:“凡属于己者,有善务须看到无,无恶务须看到有;凡属于人者,无善务须看到有,有恶务须看到无。”由此承认人的欲望的自然性和合理性,肯定了人的存在的现实性。著述甚富,有《证学篇》《证道书义》《杨子学解》《论学存笥稿》《杨子格言》《杨子政序》《天泉会语》《平氛外史》《白沙语录》《仁孝训》《识仁编》《杨文懿集》等。宋元以来,儒必辟佛,起元却学不讳禅,儒佛合一。

“湖上五先生”均受益于明代惠州文教之盛,同时又以自身成就回馈惠州文教。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吴骞集郡人议,于披云岛西新园建“五先生祠”,合祀叶萼、叶春及、叶梦熊、李学一、杨起元,供后人祭祀瞻仰,又称为“五贤祠”,显见郡人对他们功业的认同和人格的敬重。令人惋惜的是,抗战时期,西新园被毁,五贤祠也随后坍塌。

惠州日报记者宫晓磊

新闻推荐

作者 手记

晚明的惠州,相继出现了一批较大型的私家园林,并相对集中于惠州府城和西湖周边地区。这些园林的营造,巧妙地利用了西湖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