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访谈葛洪的养生思想 深刻影响广东人生活
羊城晚报记者黄翔宇
嘉宾:惠州学院中文系主任、副教授申东城
广东省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博罗县葛洪文化研究会会长刘俊发
羊城晚报:葛洪大半生行医修道、著书立说,他开创的中医药学体系,对后世有怎样的影响?
申东城:葛洪身处乱世,经历过西晋和东晋两个时代。在战乱中,葛洪深切认识到现实的纷争和百姓的疾苦,所以他才不止修道,在医学方面也勇于探索尝试,并且给普通百姓治病,把治病的过程、药方都详细记录下来,著书立说。葛洪开创的中医药学体系,是他个人成果的见证,也是他思想研究变化的结果,更是时代的产物。对后世来说,很具有开创性和借鉴意义。
羊城晚报:葛洪对预防医学、传染病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比西方早很多年,他在当时的条件下,为何能做到这一点?
申东城:葛洪从修道到行医,是经历了一个思想的转变。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都说,葛洪实际上是一位“外道内儒”的人,他在战乱中曾立下军功,也亲眼见到路上有病死的人、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所以出现了内在的驱动力,去推动他学医、研究医药,并用于实践中。葛洪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人,博学善思,罗浮山的草药种类和数量都很大,也给葛洪提供了现实的条件。
羊城晚报:葛洪在化学方面的发现,对中国的科技进步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申东城:葛洪在炼丹时,详细地把操作过程、出现的现象情况都记录下来,这是开创性的,相当于把化学方程式记录下来了。有葛洪作为先例,后世这种类似的记录也逐渐增多,无形中推动了科技进步。因为有迹可循了,避免后世研究者走弯路。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最早以热提取的方式提取青蒿素,但不成功;她看到葛洪的记载,改用冷提取方法,就成功了。
羊城晚报:葛洪对他之前的道教神仙思想进行了梳理,这一点怎么评价他的价值和意义?对后世的民间信仰有什么影响?
申东城:道教是从底层发展起来的我国本土宗教,葛洪建立完备的道教体系,既是对已有思想、论述的整理,也是他自身的总结开创。对于道教本身的发展来说,有了完备的体系,更能站得住脚,让原本的道教更具有学理化和专业化,有利于传播发展。葛洪这一开创性的举措,让后世的民间信仰更为坚定,有了不同方面去信奉祭拜的神,丰富了民间信仰。
羊城晚报:在葛洪的著作中,儒道融合的味道较重。这是开创性吗?
申东城:葛洪是一位外道内儒的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开创性的。首先,道家从东汉时期才发展起来,经历了三国、西晋,到葛洪的那个时代,还不到一百年,时间太短,中间很难出现儒道融合的人物。但是葛洪做到了,这一来是由于他本人的家族渊源,从小既学儒、也跟着师父郑隐学道,本身就具备儒道两种思想;而且现实的战乱,单单修道或者论儒,都无法解决现实问题,所以葛洪一方面炼丹修道,一方面又研究医药、治病救人。葛洪帮助道家建立了完备的理论体系,推动道教从底层走向上层社会,后来在唐朝成了国教。也让后世许多人兼修儒道,如李白、苏轼等,对思想的融合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羊城晚报:对普通百姓来说,葛洪的学说带来哪些观念变化?
刘俊发:葛洪在中国、乃至国际上,都有着良好的声誉,因为他确实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中医药这一方面。葛洪提倡养生,以修炼的方式,内修精气神,外修德修身,内外兼修达到一种淡泊闲适的状态,这点对广东人影响很大的。广东人的生活,普遍很悠闲放松,讲究养生。比如爱喝凉茶、煲靓汤,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备有药膏药油,饮食上比如吃早茶,也是很放松、慢节奏的,追求一种养生的生活状态。
羊城晚报:葛洪的主要活动在民间,为民众健康做了很多探索,他的这种精神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刘俊发:葛洪在罗浮山多年,一直医病救人,有求必应。他的《肘后备急方》一书,记载的许多医方草药,都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起到治疗应急的效果。既方便又灵验,而且成本还很便宜,给老百姓解决了后顾之忧,不会出现治不起病的情况。而且,有很多普通百姓文化水平低,药方要是很复杂,人家根本看不懂。所以说葛洪是一位很接地气的中医药养生大家,他对民众有求必应,思想高尚,在今天也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羊城晚报:这种便民思想,在当时算是开创性的吗?
申东城:肯定是开创性的。两晋时期,高门士大夫都喜欢清谈,谈论研究玄学,对现实世界往往没那么高的追求。当时的选官用人制度是九品中正制,社会上分出了等级。所以葛洪的便民思想在当时社会是十分罕见的,可以说是超越了时代发展。葛洪对后世的影响,除了医书本身的实用性以外,更深的就是这种便民思想,就是以人为本,真正百姓的生活。
本版制图/杜卉
新闻推荐
历史悠久、手艺独特、味道鲜美…… 麻陂肉丸跳三跳 百年老品犹飘香
非遗名片麻陂肉丸有100多年历史。早在民国初期,博罗麻陂一位名叫李珠安的厨师,他把猪肉捶碎,添加白胡椒粉、精盐、鱼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