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不断创新文化传播传承和繁荣发展方式 活化本土文化 留住文化乡愁
园洲少年登上舞台表演粤剧。
“一村一歌”书写乡村情怀,唱出乡土特色;当地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让优秀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留住文化乡愁。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博罗县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创新文化传播、传承和发展方式,让优秀本土文化焕发新活力。
“一村一歌”唱出乡土气息和精气神
“三嘉村的好家风,伴你我走天涯。六月来,白莲开,十二月来吃芜菁菜……”优美的旋律配上朗朗上口的歌词,博罗县石坝镇三嘉村的村歌《白莲谣》在村里广为传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元赐说:“村歌唱出了三嘉村的特色,道出三嘉村人的热情和好风尚。”
像三嘉村一样,博罗县首批村歌共38首已经成为了各村村民的“心头好”,大家都乐于哼上几句。在今年国庆期间举行的全县首届村歌大赛中,首批村歌逐一登台亮相,引起了强烈反响,深受村民喜欢。传唱村歌不仅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让大家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据了解,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博罗县创新文化的表达和传承方式,用音乐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宣传博罗各地新农村建设新风貌,帮助和教育群众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记住乡愁。今年以来,博罗县音乐家协会文艺志愿小分队组织音乐创作人才深入乡村走村串户,开始了博罗乡村村歌的创作之旅。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和付出,“一村一歌”已成为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一张靓丽的名片,是博罗县文艺志愿服务的一项精品工程。日前,在“一村一歌”文艺志愿服务项目创作座谈会上,结合2019年“一村一歌”工程完成情况总结经验,并积极探索接下来的工作模式。据悉,新时代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将创新服务方式,争取在明年的村歌创作中,创作一批村民喜欢、社会认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挑得出金句、留得住乡愁的好歌曲。
此外,该县拟于明年举办第二届村歌大赛,新创作100首村歌。通过“一村一歌”原创村歌创作工作的开展,让长期客居城市的游子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变化和文化,让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乡村特色文化得到进一步宣传和推广,让乡村与城市在村歌传唱中得到空间的无缝对接与资源的共融共通和共享。
当地特色文化进校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少年身着凤冠霞披、字正腔圆地演绎着新编的粤剧,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12月1日,在“文明之光·志愿之星”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暨12·5国际志愿者日文艺晚会上,园洲镇曲艺协会联合李屋村曲艺社在李屋小学编排的粤剧曲艺进校园展演剧目赢得满场喝彩。
文化传承,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能量,园洲镇让园洲粤曲走进校园,让青少年感受园洲粤曲的魅力,让园洲粤曲代代相传。目前,园洲镇的粤剧曲艺进校园公益文化项目已经走进星州双语学校、园洲中学、园洲中心小学、李屋小学等园洲镇的多家中小学校。粤剧爱好者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对粤剧曲艺文化的兴趣。粤曲爱好者们在尊重传统、保持底色的基础上,坚持因时而变、创新发展,让青少年能在兼具专业性、趣味性、互动性的观演和实践活动中,近距离接触粤剧文化,增长知识,从而加强对传统文化素养的熏陶和技能的学习,使之加深对传统戏曲艺术的认识。
这是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在博罗传承和发展的缩影。为了推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博罗县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如,罗阳五小让剪纸文化走进课堂,邀请老艺人为学生授课;柏塘中学把当地的扎灯艺术送进校园,邀请本地老艺人教授知识,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了解扎灯技艺;龙华中心小学通过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让龙华大鼓表演技艺在校园得到传承与发展。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朱丽婷 贺小山 通讯员陈日洋
新闻推荐
惠州日报讯(记者朱丽婷李燕文贺小山通讯员江宗斌)18岁,我来了!12月8日,博罗县榕城中学举行以“青春激昂,梦想飞翔”为主题的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