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蚬之思□龚国民

惠州日报 2019-12-15 09:37

秋日的周末早晨,我们几个当年的老博罗城街坊发小,应约在罗阳一间酒店饮早茶。吃罢排骨、烧卖、虾饺老广早茶“老三篇”等,悠闲“叹茶”之际,有人说:“很久没上葫芦岭,上去走走如何?”众人一拍即合,说走就走。

久违的葫芦岭,我来了!登上岭头,凉风吹拂,满眼翠绿。俯瞰县城,风景如画;极目东江,碧水缓流,对岸开发如火如荼。阿强仔注视着山中的那片东江河蚬贝丘遗址、红土间镶嵌着无数白色蚬壳的岭床,不禁脱口而出:“这蚬壳,勾起小时候吃蚬的情景啊!”阿红仔插话:“很久没吃蚬了,真怀念呢!”“想吃蚬?容易,江边河鲜酒楼老板跟我是老同学,一个电话过去就有得吃。”强仔接话,大家异口同声:“好提议!”于是,强仔一个电话就敲定了午饭的吃蚬行程。

行完葫芦岭,游罢东山湖,已是中午时分,我们直奔江边酒楼,也是博罗城人的酒楼老板迎接我们入席坐定,片刻之间,丰盛的“东江河蚬全桌宴”就开席了。呈现眼前的是:奶白色的蚬肉汤、黄澄澄的炒蚬边、别具特色的蚬煲鸡、传统风味腌咸蚬、新法蚬肉煮油条、韭菜炒蚬肉……可谓五花八门,色香味俱全。众人早已迫不及待,筷下如雨,大快朵颐。

蚬子,对于我们来说,不只是美味的河鲜代名词,也带着满满的记忆。古人曾有《蚬子赞》诗云:“不钓鲸鳌只捞蚬,得此滋味兴偏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几个出生在罗阳古城,喝着东江水长大,也可以说是吃着东江河蚬成长。那时,东江水清莹秀澈,甘甜有加,沙底河床清晰可见,于是在这河沙里生长的蚬子个大,肉质嫩白肥美,食之鲜甜可口。每当夏秋河流干涸季节,东江河床水浅,总会露出大片沙滩,正是人们捞蚬的大好时机。每天下午放学后,特别是周末、暑假,都是我们游水兼摸蚬的好时候。只要用脚在河底细沙中搅拌几下,持续一阵子,等水流冲过扬清,便会露出不少黄澄澄的大蚬,俯首可拾,盘满钵满。还有人用自己做的铁蚬耙、竹蚬耙捞蚬,事半功倍,收获多多。不下河者,只要在近水的沙滩边上看见一个个露出的小洞,随便用手指抠两下,也能收获不少小蚬。那时节,我们摸蚬捞蚬,与蚬子结下不解之缘。

收获的蚬子不忙吃,先用水养一个晩上,让它们把泥沙吐净,第二天做饭时,先用清水煮,待蚬子半张口时捞起,剥去半边壳,再用薄荷、蒜蓉、醬料转锅略煮片刻,一碟美味的“炒蚬边” 就可以上桌了。小的蚬子则直接煮汤,用少许葱姜调味,汤色奶白,鲜甜可口。无论何种做法,蚬子总会让人收获口腹之间的大满足,一句话:河鲜美,河鲜甜,百吃不厌。

那时县城老市场天天都有蚬子供应,大多都是城郊江东村民捕捞而来。大蚬一毛钱两三斤,小蚬一毛钱四五斤。此外还有江东人挑着用古法剥出来的蚬肉搭配着蚬汤沿街叫卖,也有挑着腌制的咸蚬四处兜售的,此物多有孩童及年轻妹仔光顾。花三五分钱,买一份用芭蕉叶兜着的咸蚬,食之冷甜鲜辣,别有风味。

东江蚬,也叫黄沙蚬,是东江特有的贝类,肉质肥美鲜嫩,也是上苍赐予我们的尤物精灵、天造地设的美食。那些年,它是我们饭桌上物美价廉的上品,更是街坊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食物,难怪发小们常说:“东江河蚬养大了我们一代人!”

令人叹惋的是,随着生态环境变化,现在想到博罗县城及附近河段捞蚬摸蚬,只能是奢望了,如水中捞月,难矣。酒楼老板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吃的河蚬,是在惠州往上的地方采购回来的。品食回味着,我们这顿在东江边上花了几百块钱的“全桌蚬”,就在众人的嬉笑说趣和追忆慨叹声中结束了。

这时,我想起古人曾有“莼鲈之思”,近乡情怯,而今我们的河蚬之思,古今一般同。蚬味依旧,童趣依旧,乡愁依旧,往事并不如烟。

新闻推荐

18岁,我来了!

惠州日报讯(记者朱丽婷李燕文贺小山通讯员江宗斌)18岁,我来了!12月8日,博罗县榕城中学举行以“青春激昂,梦想飞翔”为主题的20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