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千年古墟展辉煌 打造“三宜”魅力城
行走在淡水老街,仿佛穿越到老淡水,熟悉的市井味道,让人流连忘返。本版图片(除署名外) 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淡水成为了不少人安居乐业的首选之地。特约通讯员 朱伟华 摄
入夜的淡水,灯火辉煌。
每天清晨,淡水人民公园聚集了唱歌、跳舞、打太极、散步的市民。
惠州南站是惠州重要交通枢纽。
淡水老街是淡水商贸业的发源地。
清晨,阳光温柔地抚摸着淡水河,照射在熙熙攘攘的淡水老城。
古稀之年的李锦添,住在淡水老城九头王街,二层高的小洋楼是百年前祖辈所建,如今成为了地方保护建筑。沿着九头王街往南,是商贾林立的大鱼街,街道两旁有古朴的木雕招牌,墙上留下了岁月斑驳的痕迹。
行走在淡水老城,恍如回到往昔繁华的老淡水。李锦添今年73岁,可以说见证了淡水发展的起起落落——珍合楼喝早茶曾一位难求,杂货街人潮涌涌,正义街戏曲演出火爆,后来崇雅商圈、开城商圈、金惠商圈等逐渐崛起,淡水已经由原来“单核”商圈演变为“多核”商圈,城市在扩容提质,生活更加便利,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70年来,淡水从一个南国边陲小镇,一跃成为了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是惠阳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未来,淡水街道将坚持“为民谋福利、为事业谋发展、为惠阳打基础”的初心,围绕助力惠州市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目标,加快实施“一心一区两基地”战略,从“强基层、善治理、建新城”三方面发力,把淡水打造成一流街道乃至区域一流城市中心——一座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魅力新城。
老淡水记忆
淡水曾是惠阳地区重要物资集散地
相传在宋末年间,淡水只是一个小小墟场,名为“上墟”,后改名“锅笃镇”。到了明朝,为了警卫海疆,设置淡水卫城,至清朝乾隆初期,这里形成了较大的集镇,改为淡水墟。鸦片战争后,淡水成为惠阳和香港贸易进出口的地方,商业贸易发展较快,形成了大鱼街、猪行街、灯笼街和米街等商品交易专业街道。
淡水老街紧邻淡水河,是天然的码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淡水河上有多个码头,物流兴旺,大米、土特产等货物在淡水老街集散,通过水路运送到珠三角各地,是当时惠阳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繁华的商贸流通,带旺了淡水老街,其中珍合楼算是当时最高档的酒楼,商贾如云,常常出现一位难求的盛况。今年73岁的李锦添,是土生土长的老淡水人,年轻时候跟着父辈在老街里的九头王街从事酿酒、卖酒生意。父辈与其他生意上的伙伴交情深厚,时常到珍合楼吃饭喝酒,年轻的李锦添也就有了“蹭饭”的机会。
李锦添回忆,在他小时候,停泊在淡水河等待卸货的船只,延绵排了100多米,很是壮观,码头成为淡水最为热闹和繁忙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淡水老街商贸发展愈加成熟,但因为各种因素,淡水老街也走向了衰落,多条街道曾一度改名,直至改革开放后才逐渐恢复原名。
改革开放初期,李锦添走出淡水老街,去外面工作,也搬出了老街在外居住。“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淡水人注入了全新活力,每个人都跃跃欲试,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也给淡水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李锦添说,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淡水商圈已经由淡水老街转移到了崇雅商圈,宁静的老街留下了曾经辉煌的印记。
前些年,淡水老街成功创建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修复了街道和历史建筑,街巷外观仍有当年辉煌时期的轮廓,米街脚下的青砖石依旧光滑,在时光的侵蚀下,它依然从容。数经风云的珍合楼早已不复当年的辉煌,楼内老旧的青白地砖,复古装饰,都诉说着当年的风光。
现代化新城
城市扩容提质商圈“多核”崛起
清晨,列车从惠州南站出发,淡水黄金酥丸、客家凉帽从这里运向沿线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打着“飞的”降落在惠州机场航站楼外,半个多小时就能抵达老街;
上午,穿梭在金惠大道的上班族脚步匆匆,坐落在淡水各大产业园里,车辆穿行如梭,年轻人寻找着奋斗的“金钥匙”,企业播撒着发展的“金种子”;
入夜,餐馆饭店美食飘香,市政广场、人民公园人头攒动,淡澳河边、村里小广场,拉二胡、唱粤剧,热闹非凡。
进入新时代,随着淡水城市化进程加快,淡水商圈由“单核”演变为“多核”,天虹商场、印象汇、COCO商场、万联商场等大型商贸综合体布局淡水,沃尔玛、家乐福、永辉等知名超市也纷纷落户,为淡水商业带来了更多活力。
在这些大型商贸综合体中,好宜多商贸广场曾是淡水商业龙头,是21世纪初期的淡水乃至惠阳的商业标签。上个世纪90年代末,淡水老街商业模式式微,以好宜多商贸广场等为代表的新生代崛起,替代了淡水老街的地位。
好宜多商贸广场运营方惠州市中山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汉军说,好宜多商贸广场建成之前,崇雅路一带已自发形成了一个小型商圈,都是铁皮房,类似夜市。好宜多商贸广场建成后,第一次将商贸综合体带到了淡水,崇雅商圈的品质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此后新的商圈不断涌现,引领着消费升级,让市民生活更加美好,也见证着城市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如今,淡水街道辖区总面积83平方公里,2018年,淡水街道GDP176.91亿元,占惠阳的32.5%,第三产业产值达147.36亿元,占惠阳的64.3%,辖区工商税收达47亿元,占惠阳的39.1%。
70年的发展,淡水街道从一个县城古墟,摇身一变成为惠阳区乃至惠州市有名的活力新城。
未来可期
打造一流街道乃至区域一流城市中心
淡水地处惠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古称“依河而生,因鱼盐而盛”,是东江流域最繁华的商贸集镇。70年砥砺前行,淡水从一个南国边陲小镇,一跃成为了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下,淡水将充分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在“强基础、善治理、建新城”三个方面发力,将淡水街道打造成一流街道乃至区域一流城市中心。
淡水以打造惠阳现代产业综合发展示范区为目标,按照“一心一区两基地”战略布局,构建经济发展新引擎。淡水规划四大片区:以白云新城、白云南、石桥新城为依托,打造惠阳现代服务业中心;以古城项目、淡水老城区猪行街为依托,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区;以洋纳、行诚工业园为依托,打造“百亿级”智能硬件产业集聚基地;以南站新城为依托,打造南站现代产业示范基地。
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淡水街道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认真检视反思,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明确了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70年来,淡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市政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淡水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治宇检视淡水发展短板时说。
近年来,淡水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达70多项,其中今年实施的有66项,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在打通淡水交通动脉方面,拉通了连接大亚湾的东华大道,今年将全力拉通云新大道、康寿路、天安南路等6条城区连接路,建设惠州南站新城片区的新桥一号路、大门埔路,拉通白云南片区的内环东路,畅通淡水城区交通微循环。
与此同时,淡水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资源尚未充分挖掘,城乡差距依然比较明显。根据自身实际,淡水创新提出了以城市更新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全域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杨治宇说,淡水以城市更新为核心,以产业导入为重点,全面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着力导入商贸旅游、文化创意、房地产等产业。
目前,淡水大部分村小组签了村企合作意向书,达160多宗。杨治宇说,接下来,淡水街道将坚持“为民谋福利、为事业谋发展,为惠阳打基础”的初心,围绕助力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目标,加快实施“一心一区两基地”战略,根据四大片区产业定位,相应导入商贸服务、文旅创意供应链、金融、智能硬件等产业,充分发挥城市中心产业、人才、经济聚能效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扩容提质,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居民增收致富,把淡水建成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魅力新城。
统筹/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采写/惠州日报记者蔡伟健
新闻推荐
广东安元矿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以技术创新促进矿产资源的优质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继研发了工程采矿法、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