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计划成立非遗保护中心和非遗项目展示馆,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力度 文旅融合赋能非遗传承创新
市级非遗惠州剪纸走进社区,惠州剪纸传承人给居民授课。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谢菁菁 彭红霞 通讯员李晓雪 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12月6日,惠城区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授匾仪式暨非遗保护与传承培训班举行。据悉,目前惠城区共有15个列入非遗保护名录的项目,其中省级项目3项、市级项目10项、区级项目2项,公布的各级传承人39人。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惠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使得非遗融入生活,焕发时代活力。接下来,惠城将在抢救性保护的基础上,文旅融合赋能非遗传承创新,并计划成立惠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设立惠城区非遗项目展示馆,不断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现状 共有15个项目列入非遗保护名录
在惠城区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授匾仪式暨非遗保护与传承培训班上,小金口麒麟舞、惠州李家拳、惠州剪纸等15个各级非遗项目的代表人和39名代表性传承人分别获授牌匾。近年来,惠城已先后完成5批15个惠城区非遗项目、39个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工作,此次集中授匾旨在增强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传承人身份感和荣誉感。
随后举行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培训班,由惠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袁学欢主讲,培训内容主要是非遗保护与传承基础知识、常用非遗法律条规等,旨在通过培训学习,提升广大一线非遗工作人员业务知识水平。
惠城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做好惠城区非遗保护工作,组建了惠城区非遗专家委员会和惠城区非遗联席会议,积极指导所在地区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同时完善了教育传承机制,使得非遗融入生活,焕发时代活力。
惠城针对非遗项目的不同类别、不同情况,分门别类制订保护和传承意见,采取不同保护措施。如推动小金口麒麟舞走出国门,登上俄罗斯国际大舞台,提高麒麟舞在世界的影响力,培育了新一代的麒麟舞弟子;小金口、河南岸分别将龙形拳、李家拳列入当地中小学特色课堂,实施传统教育,进一步扩大非遗项目的影响力和传承范围。
2019广东旅游文化节暨第十届(惠州)东坡文化节活动设立鹅城民俗非遗欢乐嘉年华分会场,这也是惠城区首次举办非遗项目传习展演月活动,共有小金口麒麟舞、水北民谣、汝湖舞草龙等多个非遗项目参演。据悉,接下来每年的11月,将作为惠城区非遗项目传习展演月,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惠城非遗。
困境 保护经费缺乏,传承发展任重道远
总体上看,惠城区的非遗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传承和保护的路上,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需要突破的困境。
记者从惠城区文广旅体局获悉,当前惠城区非遗传承和保护主要面临三大困难:保护经费缺乏,许多非遗项目因经费紧缺,传承人迫于生计,无法开展正常的传习活动,存在濒危失传的现象;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仍然存在,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有待尽快建立;非遗保护机构建设欠缺,不利于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实际传承中也面临困境。2013年,惠州李家拳入选广东省第五批非遗名录。作为传承人的欧阳粤强由此通过多种途径保护传承李家拳,如开设培训班招收学员、推动李家拳进校园开展特色教学、暑假开设公益培训班免费教拳等,不断普及和扩大李家拳的影响。同时他还注重对李家拳影像、拳谱、实物、史料等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为惠州李家拳的传承、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
尽管如此,欧阳粤强仍对惠州李家拳的传承和发展感到担忧,“练拳需要有吃苦的恒心和耐力,现在小孩子生活条件好了,各种培训选择也多了,愿意长期练拳的孩子并不多。”“希望政府帮助和支持代表性传承人设立非遗工作室。”欧阳粤强说,这样就可依托工作室开展各种公益活动,更好地加大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力度。
市级非遗项目惠州糯米酒酿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钟兴玲也一直在努力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只有不断拓宽糯米酒的销售渠道,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酿造技艺。”钟兴玲说,为此,除了传统线下销售模式,她通过京东、淘宝等网络平台在线上销售,让更多人知道并了解惠州糯米酒。与此同时,钟兴玲还积极创新,通过开发惠州糯米酒酿造技艺的文创产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不过她坦言,惠州糯米酒保护和传承仅靠酒厂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她盼望政府加大投入、扩大宣传、搭建平台,让惠州糯米酒走向全省、全国乃至全球。
计划 争取建立非遗保护经费长效机制
记者获悉,为更好地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充分发挥非遗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中的积极作用,惠城区文广旅体局将争取建立非遗保护经费的长效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传承人保护的政策措施,完善传承机制。计划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补贴制度,建立传承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鼓励传统技艺的传习和保护、发展,激励和扶持传承人通过带徒传艺、办班培训、职业教育等方式,培养后续人才,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艺从业。
惠城区将加大社会宣传,继续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和“文化遗产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展览、演出和民俗等活动,以及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社区、进乡村行动,建立一批传播、教育基地,发挥非遗在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自觉性。
在抢救性保护的基础上,文旅融合赋能非遗传承创新。在保护方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组织开展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活动,组织李家拳、龙形拳、麒麟舞开展对外交流,培育拓展非遗传承人群,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在传承方面,鼓励传承人群积极创新,挖掘惠城本土非遗多样性,注重非遗的生活化、商品化与品牌化,开发文创产品,让非遗产品从传承人手中走到消费者手中;注重媒介传播,用数字化手段助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用网络直播文化遗产公开课、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情景剧展演等形式,吸引青少年参与;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网络媒体加大非遗文化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知识进教材、非遗传承人上讲台活动,举办非遗文化艺术节等,打造非遗传承智库,激发公众参与热情。
惠城区文广旅体局还将尽快申请成立惠城区非遗保护中心,便于辖区非遗的调查、传承、传播、濒危项目抢救等保护、保存工作。同时在新建的“一场三馆”设立惠城区非遗项目展示馆,采用文字图片、单独展柜、实体模型、场景还原等多种方式,全面、集中展示15个现有非遗项目,让广大市民更深入了解惠城非遗项目。
新闻推荐
桥西街道实施“微改造”破解老旧社区治理难题 社区居民赋诗点赞 “惠民空间”计划
老旧住宅小区在市区住宅小区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老旧社区改造工作的群众呼声很高。为解决老旧社区群众生活的痛点、堵点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