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执法强化监管 剑指环境违法犯罪 新塘镇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查处“散乱污”场所。
河涌保洁。
拆除万田水库周边违法建设。
蓝天白云碧水绿地是民生之本、民心所向。近年来,新塘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并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切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守护绿水蓝天净土。
尤其近段时间以来,新塘镇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总要求,以持续改善东江北干流一级支流及国考大敦断面水质为主线,重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全面落实“散乱污”场所、工农业污染源排查整治,大力提升环境质量,擦亮生态底色。
文、图/记者钟林威 通讯员段晓军
震慑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新塘镇敢于“亮剑”,以“零容忍、严打击、重处罚”的坚决态度,持续加强执法监管,切实加大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震慑力。
12月1日晚20时30分至12月2日凌晨3时,新塘镇联合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区分局,对东江北干流的洗沙船进行执法检查。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江面上一艘洗沙船(粤惠州货066)正在洗沙,而洗沙后的“黄水”则直排入东江,严重破坏水生态环境。对此,执法人员立即对该洗沙船进行扣押,对船上3名船员进行调查,并委托第三方监测公司现场对其洗沙污水进行执法监测。目前,该案件已依法立案调查。
12月4日,新塘镇组织相关部门对官湖支涌(龙塘段)和白石涌废水直排问题开展联合整治,对涉嫌违法抽排废水直排河涌的供电工程施工单位等依法立案查处。
大力查处“散乱污”场所
12月2日,新塘镇环保、市政等部门出动126人次,对35间企业或场所进行排查整治,其中封停10间“散乱污”场所,责令停产立行立改。
这是新塘镇坚决取缔“散乱污”场所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镇按照区有关“散乱污”场所和村级工业园整治的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整治违法排污行为,坚决对无证照印花、洗水、废胶、废旧资源加工、化工、五金等涉工业废水场所落实“两断三清”措施(停水停电,扣押生产设备、原辅材料和产品)。此外,与村级工业园对接服务企业,指导规范整改,接驳生活污水纳管,进行集中处理稳定达标排放。
截至12月4日,该镇共排查整治“散乱污”场所4337间,分别关停取缔2298间,整治提升2039间。
坚决消除农业面源污染
近段时间以来,新塘镇班子成员率队深入到各农村巡查整治农药化肥使用情况,并大力检查农药化肥经营店,切实消除农业面源污染。
12月1日,新塘镇联合区农业局对大敦一级水源保护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巡查,共巡查农田面积约4000亩,发现农田农业固废物约25公斤并立即清理;检查黄沙头村2 间农药化肥经营店未发现有含磷化肥销售行为。2日,新塘镇共巡查田心村、大敦村、塘边村、南安村的农田约3000亩,发现农田农业固废物约0.3公斤并立即清理;对田心村、南安村的鱼塘进行日常巡查,未发现鱼塘向外排水行为。3日,新塘镇农共巡查农田面积约1000亩,发现农田农业固废物约0.1公斤并立即清理;联合区农业局对白江村一农药化肥经营店进行检查,未发现有含磷化肥销售行为。4日,该镇共巡查农田面积约600亩,发现农田农业固废物约0.2公斤并立即清理;检查南埔村一间农药化肥经营店未发现有含磷化肥销售行为。
与此同时,新塘镇还举办了2019年冬季农药化肥减量使用技术培训班,邀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抓起,为该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员、各村农业干部、农资店法人、大敦村种植户等进行授课,普及冬季农业生产农药和化肥减量使用知识。
勇于啃掉违建“硬骨头”
违法建设,严重扼杀城市肌体的健康和活力,也往往容易“藏污纳垢”;拆除违建,是提高城市发展品质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对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的城乡环境的追求。
今年截至11月15日,新塘镇共拆除违法建设1541宗、面积约57.76万平方米(其中拆除乱搭建窝棚807宗、面积约11.37万平方米,拆除河涌管理范围违法建设483宗、面积约14.16万平方米),提前超额完成区下达的57万平方米年度拆违任务。
拆除违建,没有休止符。近日来,该镇又组织相关部门,对万田水库周边的违法建设及乱搭建窝棚进行专项整治,拆除面积约23000平方米。
源头减污挂图作战
新塘镇大力推进网格化治水工作,组织各村(居)的网格长、网格员对全镇范围内污染源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检查,通过“广州河长APP”上报污染源信息,全面摸清辖区内污染源底数;同步组织相关部门、挂村部门及村(居)对污染源进行逐个整治、逐个销号,实现源头减污。
“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该镇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管(理)”等组合拳,有力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记者手记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要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并进一步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要确保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环境“美丽”成为中国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也反映出生态文明建设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诚然,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并不能单单靠政府,企业必须主动担责,公民要积极参与。企业方面,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将污染治理作为分内之事,不能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把治污责任甩给社会,更不能牺牲群众的环境权益来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公众方面,要自觉参与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添砖加瓦。
新闻推荐
惠州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斯接受《惠州日报》记者专访 全力保障民企依法经营健康发展
惠州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再出新招。今年3月份,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省中级人民法院中率先推出司法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