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湖镇镇三水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显成效,村集体年收入从不足4000元增至44万 昔日落后小山村 今绘富庶新画卷
三水村地处博罗县湖镇镇东部山区,辖区面积9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千人,曾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长期以来,村里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微薄,2016年被纳入省级贫困村。因村“两委”班子不够团结,党组织领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去年被列为全市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重点难点村。
去年以来,结合贯彻落实《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惠州市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一年多来,通过整顿提升,三水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村集体收入飞速增长,神山田园综合体初具规模,紫芽茶产业链雏形渐显,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正徐徐展开美丽富庶新画卷。
三水村的变化大得让人惊讶
流水潺潺,鸟鸣啾啾;林木苍翠,稻谷金黄。走进冬日暖阳下的三水村,一幅生机勃勃、自然和谐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
11月15日,记者在三水村走访时看到,村里的道路宽敞整洁,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民们忙着管护、收获各类农作物,田间地头、院里院外,忙碌而祥和。
村民钟燕平在茶园仔细查看茶叶的长势及虫害情况,“村里组织种茶技术指导、培训,茶叶产量、质量都提高了不少,收入也增加了,今年茶园产值超20万元。”她高兴地说。
在今年8月投入生产的现代化茶厂里,村民陈秉廉正在机器旁有序操作着。现在,既是茶农又是工人的他比以前更忙了。
今年77岁、曾是村里贫困户的陈相泉大爷和老伴在新建的房屋里开心地看着电视,屋外的场子晒满了各种秋收作物。“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感谢扶贫干部、村干部常来看望我们。”老两口非常激动,道出了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感谢。
……
前几年的三水村,不管是村容村貌还是村民生产生活,都不如今天这般美好。“以前朋友来玩,看到村里破烂不堪的路面,一个个直摇头,而现在他们再次到来时,对比村里前后变化,脸上满是惊讶。”村党支部委员陈育兵对记者说。
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三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其中的奥秘在哪里?不妨跟着记者一起寻根问底,探寻背后原因。
选“头雁”强队伍,强化村党组织建设
为化解三水村“软弱涣散”的困局,去年7月,市委组织部选派副处级干部袁勇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全面负责村党支部工作,统筹扶贫、新农村建设工作。同时,在县、镇层面,实行县委书记联村、镇委书记包村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局面,推动村党组织由“软弱涣散”向“凝心聚力”转变。
袁勇来到三水村后,深入农户,全面掌握村情民情,借助去年出台的《惠州市强化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暂行办法》的“东风”,从村党组织的“话事权”入手,逐项落实村党组织人事安排、重大事项决策、资金使用、民主监督4项权力,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促进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有机统一。
今年初以来,惠州市聚焦重点难点村班子羸弱的共性问题,大力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重点储备百名、公开选拔百名、外出培训百名、绩效奖励百名”的“四个一百工程”,形成了激励担当作为、吸引人才返乡的鲜明导向。
“三水村借势借力,在市县镇三级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选"头雁",配班子,并加强党员教育学习,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党员的党性意识和组织观念不断增强。”袁勇说,带富能力强、办事公道、为人正派的老党员陈佛生受邀返乡,并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扭转了村党支部“头雁”长期缺失的局面。
同时,博罗县、湖镇镇有关部门依法依规撤换了不称职的原村委会主任和2名支部委员。村党支部挖掘本村经济能人陈天容、退伍军人陈育兵、大学生陈思思返乡参选担任村“两委”干部,形成“第一书记+能人+大学生”三核驱动的“两委”新班子,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说起村党支部工作的变化,支部委员陈金城深有感触。“以前纪律涣散,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人员不齐,会上意见不一,甚至出现相互指责谩骂等现象。”他对记者说,现在,大家都准时参会,遵守会场纪律,协商议事。
抓产业促发展,村企合作养“下蛋金鸡”
市工信局是三水村挂点帮扶单位,自挂点帮扶以来,通过光伏发电、引水工程、医疗卫生站等项目建设,逐步完善村内各项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增加村民特别是贫困户收入。
袁勇和挂点帮扶单位沟通协调,结合三水村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环境、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较好的茶产业基础等优势,依托恒大集团的资金、设施援助和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技术支持,制定了“造血式”产业扶贫计划。
“通过开展村企合作,打造千亩紫芽茶种植生产基地,发展集茶文化、茶旅游、茶民宿和茶康养等为一体的神山田园综合体,使其成为三水村一只永不休息的"下蛋金鸡"。”袁勇表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造血”功能,实现三水村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村集体带头“走出去”,注册“罗浮山紫芽茶”“罗浮山绿叶青”等本土品牌;积极把资金、技术“请进来”,采取“村集体+企业+村民”发展模式引进优质企业,研发出针形茶、片状茶、曲叶茶、冷泡茶等;通过参展国内外农产品交易会、茶业博览会等开拓市场……使产业发展走上了康庄大道,村集体年收入也从不足4000元增长至44万元。
聚民心惠民生,启动48个惠民项目
“如果不是他们,我们怎么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陈相泉老人指着前来探望自己的扶贫干部和村“两委”干部说,10多年来,老伴一直患有糖尿病,由于山路远,又没钱,没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是党和政府的关怀才让他们一家渡过了难关。
李观赐是来自挂点帮扶单位的“扶贫第一书记”。他告诉记者,产业发展不仅促脱贫,还起到了惠民生作用,随着产业逐步发展起来,村里的留守老人、妇女等富余劳动力可在家门口就业。“同时,村里产业发展所得收入的20%将用于帮扶精准扶贫对象,剩余部分作为村集体收入继续回馈村民。”
以茶叶生产基地为基础,三水村大规模建设紫牙茶文化公园,打造集惠民休闲、企业投资、文明实践于一体的窗口阵地。“公园建设正加速推进,地面已平整,马上就开始盖楼了。”袁勇指着村党群服务中心后面的一片空地对记者说。据了解,通过党员干部共同努力,目前,三水村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等48个惠民项目,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
一年多来,村党支部从树立新理念、培育新风尚入手,开展了每日广场舞训练、健康公益讲座、乡村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惠民活动。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通过“我是党员我带头”“星级评比促新风”等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干部争做群众贴心人,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造美丽乡村,开创三水村美好明天,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三水村的未来,袁勇充满信心。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新闻推荐
何志勇文/图符畅粤残宣12年前的突发脑出血,彻底改变了何志勇的人生。意外发生前,他作为深圳市宝志国实业发展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