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莫砺锋做客“书话坪山” 分享唐诗宋词 古典作品盛宴

深圳商报 2019-12-02 07:13

“书话坪山”讲座现场。

11月30日上午,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莫砺锋教授做客坪山图书馆“书话坪山”主题沙龙,以“唐宋诗词的现代意义”为题,与现场读者分享一场穿越千年传统文化的古典作品盛宴。

“高中时期我的语文成绩平平,唐诗宋词陪我走过人生中一段灰暗的时期。后来,我偶然考到了南大读研究生,碰到了我的导师程千帆教授,让我真正与中国古代文学结缘。”讲座伊始,莫砺锋教授讲述了他与恩师程千帆教授、与古代文学结缘的小故事,莫教授幽默生动的语言魅力瞬间拉近了与读者距离。

唐诗宋词最重要的现代意义是什么?莫砺锋教授认为,我们的祖先在评价文学价值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好的标准,他们从来都是人文并重,就是一方面看作品,一方面也看作者的人品,凡是还流传到今天的被大家公认的大诗人、大词人,他们不但作品好、人品也好,所以他们的作品当中所表现的人生态度、人生观都有正面的意义,有一种正能量,对今天的读者有一个向上提升的引领作用。比如唐代的杜甫,宋代的苏东坡。

“杜甫被称为"诗圣",诗歌之中的"圣贤",杜甫把儒家的仁爱精神用诗篇,用非常优美的诗歌文本通过生活场景生动地传达出来。”莫砺锋教授表示,“我一直觉得杜甫的作品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学作品,他不仅是语文课要讲述的对象,也是所有的读者都应该好好品读、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好的文本。我坚信,假如你认真读了"杜诗",你的心灵境界一定会得到向上的提升。”

“我另外一个心中的偶像就是宋代的苏东坡,苏东坡的作品对我们现代到底有什么意义?”莫砺锋教授介绍,苏东坡有一首六言诗,诗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回答了苏东坡一辈子去了三个地方,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都是他被流放的地方。苏东坡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完美的榜样,他的一生从那么长的坎坷走过来,他不但走过来了,还把逆境变成了人生的顺境,很多的作品就是在这些地方完成。苏东坡的天才我们没办法学到,但是他的人生态度我们都可以模仿,这真正是正能量。

“唐宋诗词的经典作品在人生意义上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精神源泉,这是其最重要的意义。”莫砺锋教授指出,唐宋诗词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其文字之功,更在于其所传递出的古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对于当代读者有重大的启发意义。唐宋诗词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汉语汉字的审美潜能,是现代读者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典范文本。唐宋诗词抒写的是人们心中共有的喜怒哀乐,能与现代读者产生深刻的共鸣。

讲座结束后,记者随机采访了现场读者。来自深圳高级中学的语文老师刘启瑞告诉记者,“从大学到研究生期间,我一直在读莫老师的书,他对我而言是一种真正的陪伴,莫老师对唐诗宋词的解读,让我感觉到了人生中的温暖,认识到了唐诗宋词的美丽,让我受益匪浅。”

“今天我和几位同事驱车从南山来到坪山,见到了莫教授本人非常开心,感谢坪山图书馆带给我们像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一场美好的高端学术讲座,一场美好的文学欣赏盛宴。”曾坤是红岭中学的一名老师,他表示,“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引用莫教授的经典语录,经常和学生一起研究莫教授的作品。”

相关链接

莫砺锋,1949年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78年考入安徽大学外文系英文专业。1979年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师从程千帆教授专攻中国古代文学,198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是国内首位文学博士获得者。1984年以后在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社科名家。代表作品有《江西诗派研究》《杜甫评传》《中国文学史·宋代卷》《朱熹文学研究》《唐宋诗歌论集》等学术著作和《浮生琐忆》《莫砺锋诗话》《漫话东坡》《莫砺锋说唐诗》等非学术性著作,同时出版个人文集《莫砺锋文集十卷本》。

本版文/图 潘咏 刘育銮

新闻推荐

华侨华人与诗人学者齐点赞《惠州文脉》“报纸还有吗?想给朋友带几份”

羊城晚报记者黄翔宇吴大海林海生陈骁鹏11月29日,羊城晚报人文周刊《惠州文脉》第二期推出之际,正值第十届世界惠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