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溪旁出土笋 竹海之中味拔尖龙门西溪笋相传种植500余年,为龙门土特产“当家花旦”之一
“群山之地”龙门县,物华天宝,自古以来出产各类土特产,这些山间珍稀之物,受到各地人们的青睐。薄如蝉翼、肉质爽脆、清甜甘滑,这是龙门著名特产西溪笋的口感,西溪笋在没有污染的深山中自然生长,符合现代人追捧绿色食品的理念和要求,极受市场欢迎。
夏季雷雨天破土而出
龙门盛产竹子,清康熙六年《龙门县志》记载“竹类”有12种,有观音竹、纸竹、甜竹等,经过多年发展,清咸丰元年《龙门县志》记载的“竹品”已经达到24种,数量翻了一倍。龙门竹产品中较为著名的,除了蓝瀵纸原料纸竹,还有制作西溪笋的甜竹。
清咸丰《龙门县志》称,西溪甜竹笋甘脆异常,蒸熟暴干可久藏。其他的如大头竹、筋竹、竻竹、苦竹、毛竹五种笋俱佳,不过名气比不上西溪笋。
新寮村,是西溪笋的产地,位于龙门县龙潭镇南部,紧邻龙华镇,进入该村六暗(地方名,又称鹿庵)等地,竹林遍野,犹如一片竹海,极易让人迷路。细看,各类竹子长相不同,有碗口粗的大头竹,有细小的单竹,还有带白毛的毛竹。
据介绍,大头竹的笋也就是西溪笋,要在夏季七八月份的雷雨天才破土而出。大头竹又称甜竹,在龙门栽培历史悠久,相传龙门人在500多年前的明朝弘治年间便开始种植,并将母竹上长出的幼嫩竹笋煮熟鲜食或加工制作成笋干食用。因其产于龙华镇与原左潭镇(已与原铁岗镇合为龙潭镇)交界的西溪附近,故称西溪笋,其中六暗生产的竹笋品质上乘。
新中国成立前,西溪地域划分为如今的龙华镇西溪村和龙潭镇的新寮村,所以西溪笋的正宗产地已从龙华镇西溪村变为龙潭镇新寮村六暗村小组。
背后有个美丽传说
关于西溪笋的由来,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龙门县龙潭镇的深山密林里居住着—户人家,母子两人相依为命。母亲叫秀娟,儿子叫雄青,儿子非常孝顺。
一年冬天,秀娟病了,雄青到处寻医问药,日夜小心看护。秀娟一连服了十多剂药未见好转。眼看母亲的病越来越重,雄青十分着急,跪在床前问母亲想吃点什么。秀娟有气无力地说:“现在吃什么东西总觉得没味,就想吃一点竹笋。”
雄青立即扛上锄头,跑上山去挖竹笋。这时正值隆冬季节,天寒地冻,久旱无雨,竹笋难找。雄青找了一座又一座山,还没找到半根竹笋。他想到母亲把自己抚育成人,如今母亲病重,想吃点竹笋却无法满足她的要求,便坐在溪边的竹林里哭了起来。他一边哭一边狠狠地用锄头刨土,突然锄头被夹住了。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又肥又嫩的竹笋,他喜出望外,赶快拿回家中,煮给母亲吃。母亲吃了竹笋后,十分高兴,病也慢慢好了。
第二年秋天,雄青用心管理家门前溪边的竹林,结果长出了无数的笋来,而且特别好吃。雄青靠卖竹笋买了田地,建了新屋,一年富过一年。人们给这笋起名“西溪笋”。
曾是龙门出口四大土特之一
物以稀为贵。民国二十五年《龙门县志》收录的中山大学报告称,“沙迳之西溪有甜竹,以其笋为脯,名溪笋,极爽脆,为最佳之特产,惜所出无多耳。”
新中国成立后,西溪笋继续销往港澳以及广州等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西溪笋就和蜂蜜、胡须鸡、草菇成为龙门县四大出口土特产,成为龙门土特产“当家花旦”之一。
西溪笋的收成从7月开始,8月达到丰产。村民将竹笋挖出来后,将竹笋剥皮用清水煮熟,鲜笋体大肉厚,肉质肥嫩爽口。
用鲜笋加工制作的干笋薄而透明,村民将煮熟的竹笋切成薄片,再经两天暴晒,干笋的肉质爽脆,清甜甘滑。龙门西溪笋正因自然清甜的独特风味,深受游客以及海外友人的喜爱。
如今,西溪笋成为游客钟爱的手信,游龙门不吃西溪笋或者不带包西溪笋,枉来龙门走一遭。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非遗名片
从龙门的山沟里,飞出了西溪笋这个“金凤凰”。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溪笋就和蜂蜜、胡须鸡、草菇并称为龙门县四大出口土特产。2009年,西溪笋制作技艺被列入龙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闻推荐
我单位在实施金龙大道平陵段改扩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中,一直无法取得征收范围内金龙大道小塘段“太平加油站”建筑及其所占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