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县龙华镇水坑村绳武围李氏族人是南宋武将李延龄后人 武将血脉在此绵延700年
水坑文笔塔处在城堡大院的中间。
孟盛李公祠。
绳武围特别壮观。
镬耳墙有着其特殊的寓意。明清以来,镬耳屋象征着官帽两耳,最早是只有取得功名的官宦人家才有资格享受这种镬耳屋,体现出一种激励读书入仕,光宗耀祖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堂皇雄伟的建筑也慢慢平民化起来,但也只有大户人家才有条件拥有这样的豪宅,镬耳墙也是家境殷实的象征。一座镬耳屋,足以显示其富有与气派。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惠州,有着众多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古村落古建筑随处可见。龙门县龙华镇的水坑村和绳武围,就是两个值得探幽的地方,随处可见明清建筑。来到这里,仿佛穿越百年时光,和古人静静对话,缓一缓紧迫的城市生活节奏。想要到水坑村和绳武围逛逛,最好先了解这两个地方的历史和值得探究拍照的地方。
◆水坑村
景点简介:
水坑村,古称“蓼溪龙江围”。据说居住在水坑村的李氏族人,是南宋末年武将李延龄后人。水坑村建村已有700多年。水坑村为广府建筑。
看什么:“孟盛李公祠”“谊谅二公祠”“水坑广合楼”水坑文笔塔。
从高处看,水坑村依山而建,连片白墙黛瓦建筑物,东西排列整齐。房屋由纵横交错小巷“串联”起来,村前有一个偌大半圆形风水塘和广阔的田畴,后山植物郁郁葱葱,整个村落建筑占地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蔚为壮观。
水坑村的小巷四通八达,明清院落式的青砖老宅遍布各个角落,置身其中,如同走进一座明清民居博物馆。在水坑村,最壮观的建筑物,是两座祠堂:“孟盛李公祠”和“谊谅二公祠”。
“孟盛李公祠”是纪念水坑村李氏先祖李延龄的。据传,南宋时龙门尚未设县,还属于增城管辖。当时李坑村的先祖李延龄在朝廷担任官职。其妾周氏生下了李谊、李谅两个儿子。《龙门县志》记载,南宋祥兴元年(1278),李延龄随卫王(即赵籨)迁厓山,后积劳猝卒于军中。其两个儿子李谊、李谅在水坑村繁衍下来,如今水坑村的李氏后人都是他们的后代。
“孟盛李公祠”是一座明清建筑,坐南向北,三进五开间,硬山顶,龙船脊上的灰塑是形态各异的瑞兽和花鸟树木。“孟盛李公祠”三进建筑都建有高高的镬耳墙。令人瞩目的是,“孟盛李公祠”前空地立有5对旗杆石,是光绪、宣统等时期中举的李氏族人所立。据说原来公祠前的旗杆石有更多,后来被掩埋了。离“孟盛李公祠”不远处,是“谊谅二公祠”。“谊谅二公祠”是纪念李谊、李谅的。“谊谅二公祠”始建于明代嘉庆六年(1527),清代嘉庆二十年(1815)曾重修。它坐南向北,门厅、中厅、祖堂三进沿纵轴线排列,硬山屋顶,三进建筑也建有镬耳墙。
在水坑村值得探幽的还有一座叫“水坑广合楼”的建筑,这是一座两进合院式的建筑。两进的外墙,都建有高大的镬耳墙。建筑物外墙的墙楣上,其立体灰塑图案栩栩如生,有佛手、石榴、牡丹花,锦鸡、瑞狮等图案。“水坑广合楼”庭院错落有致,其空间布局十分合理和实用。引人瞩目的是其大厅有一件雕刻精致的木雕挂落。这件挂落,两侧与地面接触部分是一个雕刻有如意的花瓶,花瓶上方是宛如枝条缠绕的镂空木雕。枝条上雕刻有玉兰花、牡丹花、锦鸡等图案,整件木雕精美,令人惊叹。
水坑村还有一处非常重要的建筑——水坑文笔塔。位于村头的水坑文笔塔,是一个类似城堡一样的建筑物,围墙四角建有碉楼。
水坑文笔塔处在城堡大院的中间,尽管当地人都把它叫做水坑文笔塔,但首层红砂岩门额上的三个篆体字“文明阁”才是它的真名。据说这塔宋明之间就有了,损毁后又于清代乾隆元年(1736)重建。据民间传说,文笔塔是供奉魁星(亦称文曲星)、掌握文人骚客功名命运的神塔,文曲星手执一笔,谁被此笔点中便可高中功名。正因为此,水坑村几百年来留下一个传统,就是小孩在踏入学堂前一定要环绕文明阁一周,预示将来定能学业有成。
水坑文笔塔有两种不同样式的镬耳墙,附属建筑物顶部是方形镬耳墙,碉楼建筑物顶部则是半圆形镬耳墙。相传,方形镬耳墙代表文官的官帽,半圆形镬耳墙代表武将的头盔。在水坑文笔塔城堡修建两种形状的镬耳墙,寄托着水坑村村民美好的愿望:文武人才辈出。这种愿望,在绳武围李氏后人身上得到了印证。
◆绳武围
景点简介:
明万历年间,水坑村李氏出现了家族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分家,李氏后人李震达迁居龙华圩旁,开建绳武围,建造大屋“鼎革楼”。“鼎革楼”富庶的李氏族人引起了匪寇关注,一天匪寇对绳武围鼎革楼发起进攻,李氏族人惨遭匪寇灭绝人寰的血洗。血洗之时,十一世李待举(字主兑)因在外婆家,幸免于难而得生。李待举在大祸之后发奋图强,重振家业。此后儿孙几代人前赴后继,农商兼顾,称雄龙门一方,终于在清朝光绪年间重建具有防御功能的绳武围。绳武围和水坑村是有“亲戚”关系的,居住在绳武围的李氏族人是水坑村李氏族人的后代。
看什么:主兑李公祠、镬耳封火山墙
面阔有100多米的绳武围,外表特别壮观。其围墙和大门门楼高有两层,门额上刻有“绳武”二字,是这个围村名字。绳武二字典出《诗经·大雅·下武》之“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意思是希望后辈能继承祖业,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引人瞩目的是,门楼两侧各有一排的旗杆石,显示出绳武围人才辈出。
绳武围的主体建筑为主兑李公祠。为纪念李待举,李氏后人在绳武围建造了规格型制较高的主兑李公祠。
主兑李公祠是一座三进五开间的建筑。灰塑龙船脊,三进都有高高的镬耳封火山墙。花岗岩墙基,青砖清水墙,两根花岗岩前檐柱,与两侧包台,显得特别气派。围内建筑以宗祠为中轴线,从左右两侧延伸建民居,建筑之间以小巷相隔。这里的民宅构造都差不多,是三合院模式,三面房屋和一面墙围成庭院的建筑格局。而且多座建筑两面山墙上都建镬耳墙,镬耳墙的数目达几十个,非常壮观。
绳武围的西面有一个侧门,门楣上刻有耘经两个字,耘经表达的是李氏家族理念,与耕读传家异曲同工。耕耘,是家庭、家族生存发展的物质需要,是先决条件。所以绳武围人把耘列在前面,意思也是希望后辈能够辛勤耕耘四书五经,成为栋梁之才。绳武围两个大门门楣上刻有绳武和耘经,寄托了李氏先祖对后辈文韬武略的期待。
留影技巧
水坑村和绳武围一些青砖大宅之间的巷道间,是拍照好地方,穿上一件汉服,在这青砖镬耳墙下,就能拍出一张张古韵浓郁的照片,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在水稻成熟季节,站在稻田边与古建筑合照,就是一张乡村味十足的“画”。
旅游攻略
从市区到水坑村和绳武围游玩非常方便,自驾导航走高速就能到达。可先到位于龙华镇圩镇的绳武围游玩,中午可在圩镇品尝龙门美食,龙门胡须鸡是必点菜肴,午饭后到水坑村游玩,水坑村的巷道很多,宛如迷宫一样,迷路时问一下当地村民。
本版文图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朱如丹
新闻推荐
碧桂园助贫困户改造危房圆“安居梦”龙门县水坑村、朗背村所有符合条件贫困户去年均完成危房改造
搬入新家后,李九在门前贴联“谢党鸿恩”。“我住泥砖瓦房一辈子了,现在住上了水泥房,很开心!”坐在通透明亮的新房里,龙门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