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陶纺轮 距今近3000年历史见证古代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制作工艺水平逐渐提高

惠州日报 2019-10-08 08:44

2000年在惠州博罗横岭山墓葬群出土,该陶纺轮(见上图)直径3.7厘米、厚2.1厘米,灰褐色泥质硬陶、素面。周边竖直,两面刮去边棱,正面略成圆饼凸圆形,中间开一圆形孔,插入木柄或骨柄可以捻线,刻划多组线条沿凸圆呈圈排列。器物有小缺损,保存较好,经广东省文物专家鉴定为西周陶纺轮,距今近3000年历史,现藏于惠州博物馆。

陶纺轮是纺织生产工具,北宋刘恕撰《通鉴外记》曾有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这说明5000多年之前,古人已经开始有养蚕来纺织成服饰的历史。据考古发掘证实,陶纺轮最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发现,这件西周时期的陶纺轮是在新石器时期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表明此时制作技术不断进步,制陶规模也有很大的发展。惠州博罗横岭山墓地出土陶纺轮66件,这件陶纺轮在M037墓出土,该墓共出土5件随葬品,其中陶纺轮就有2件,纺织工具以陶土制成明器随葬,说明此时陶制品已经突破了日常生活用具的范围,向更广阔的领域伸展。而数量较多的纺轮发现,表明在距今2700多年的西周时期,惠州地区纺织作为家庭手工业已经存在,也说明了此时手工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又间接地证明惠州地区原始农业的兴旺,因为只有在粮食生产可以保障先民生活的情况下,才能有力量从事手工业生产。

惠州市博物馆藏这件西周陶纺轮,保存完整,见证了古代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制作工艺水平逐渐提高,表明至少在西周时期,惠州先民衣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以纺织物取代兽皮树皮等用来保暖遮羞,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文明曙光出现的标志之一。西周陶纺轮的出土,意义重大,具有较高的地方文物研究及历史收藏价值。

(钟雪平)

新闻推荐

做优做强 志攀新高 筑牢脑卒中防治阵地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打造高水平专科纪实

携手长海医院开展脑卒中介入联合培训基地。本组图片由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提供脑卒中中心建设情况。广西桂林患者术后康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