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场景下的时代美学诠释李建毅评论集《多维度阅读》多重视角观照、评析惠州市文艺创作

惠州日报 2019-10-04 08:43

文学评论是艺术审美的专门学科,有一套系统的理论和解构作品的方法。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一书里说:“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去显现真实,简单地说,就是"美的理念的感性显现"”。那么何谓文学评论或者何谓艺术评论?我认为文学评论或者艺术评论就是呈现“艺术美的理想”。惠州市作家李建毅最近出版的文艺评论集《多维度阅读》,遵循以上评论思路,内容不仅与惠州本土作者的文本有关,而且还有许多闪光的亮点。概括起来,我认为《多维度阅读》这本文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根据部分诗人不同特点、不同诗观阐释其作品

一是评论不向世俗妥协,也不与某些跟风的评论随波逐流。如他的《诗人应该坚守诗歌的语言和伦理之美》,一开篇就直截了当地说:“我个人认为诗歌本身就代表着语言和伦理之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诗歌的语言和伦理之美,就不会有我们对诗歌的永恒追求。”直接亮明了自己的诗歌和美学主张。他在文中还直接批评了“诗歌完全口语化,使诗歌完全丧失了诗歌之美”、“诗歌语言的粗俗和哗众取宠,博取眼球和点击率,使诗歌沦落为社会垃圾场”和“诗歌审丑观产生让整个社会对诗歌的鄙夷,乃至使诗歌失去语言和伦理之美。”

二是特别注意自己美学涵养和美学胸怀。无论是对中国古典美学的研读,还是对国外先进美学的取经,或者现代的文艺评论思想的吸纳,都兼收并蓄。如他在写《惠州市的打工诗人作品及潜力》时,就针对惠州市大亚湾区和仲恺高新区部分诗人的作品、诗观等进行阐释和评论。这里面的诗人来自不同的阶层,同时又有不同风格,也属于不同流派。他从不机械地以一种诗观来评论他们的作品,而是根据诗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诗观来点评和阐释。

不仅站在文学立场,同时也站在思想、伦理、社会科学等多维度立场点评作家作品

三是他的评论不仅充满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不断地追求创新。他在《场景、命运和生活的写作方式》中,就直接用我国古代科学家墨子的“三表说”和汉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王充的《论衡》中的“疾虚妄”来论述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在《在铁路上看见一颗散文新星升起》用刘勰的“六义”(“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事信而不诞、义直而不回、体约而不芜、文丽而不淫”)来论述现代散文的特点。在传承中又延伸出新的创新思想。而对近现代西方先进美学思想也是充分吸收。我大致地统计了一下,整个评论集在引用或者阐释的西方美学文献达几十种之多。而且他在引用的时候,在立足与作者的原意之后都予以创新和做出新的阐释。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四是他的评论往往不是空洞的说辞,而是包含着对大量文本的洞见。如他对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熊育群的评论《重回诗歌圣域的心灵之歌》,指出熊育群先生的诗集《我的一生在我之外》中的诗歌“契合了伟大的哲学家庄子那种融入无我的澄明世界……重回了诗歌圣域的心灵之歌……构造自己的诗歌美学”。这种评价满足了许多读者对作者诗歌阅读的观感。再如他在《诗歌地发现、真相地挖掘和生活地重组》这篇针对大亚湾区部分诗人作品的评价,除了美学、诗歌学理论支撑,更多是对文本的精确阐释,和对作者文本的精炼概括。如认为木子红的诗歌“在对事物真相地挖掘的基础上更注重场景的变换、意境深远的构架、语言的陌生化”,认为桑塔诗歌“在豁达中不露声色,做到了生活与心境的交融”,等等。

此外,他的评论不仅站在文学立场,同时也站在了思想、伦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多维度的立场,这表明作者是有着社会使命的。当然,评论集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我们要以包容的态度来看他所取得的成绩。 (陈 雪)

新闻推荐

买好旅游险 假日出游更安心建议货比三家,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保障配置方案

在购买境外旅游意外伤害保险时,可附加投保合适额度的医疗保险。惠州日报记者周楠摄“十一”黄金周来了,随着国人旅游热情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