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全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 深化医改10年交出亮眼成绩单

惠州日报 2019-09-30 09:51

惠州空中救援基地。市卫生健康局供图

开展远程医疗服务。通讯员王运广 摄

村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 通讯员苏秉成 摄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标志着深化医改及新医改的正式起步,《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目标。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局了解到,在经过努力拼搏和砥砺奋进的10年之后,在深化医改已满10周年的今天,惠州的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快速进步,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

据悉,自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惠州市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医改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紧紧围绕“卫生强市、健康惠州”的建设大局,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建体系、夯基础、提能力、促发展,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薪酬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基层运行机制及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取得突破。这尤其体现在,政府医疗卫生财政投入逐年增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较大缓解,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就医获得感都有很大提高。

市卫生健康局负责人在受访时表示,过去10年来,惠州市充分结合惠州实际,积极建立和完善了相关医疗制度,有效保障了深化医改工作的顺利实施。其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高效运行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制度这五个制度,就尤为关键。

十年来,惠州市全力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主动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的内生动力,强化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看病有钱”向“防病省钱”转变。具体来看,惠州市在医保、医药改革,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大病保险二次补偿、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并轨运行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绩;同时,率先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大病保险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合并实施,医保待遇居全省前列。

建立科学合理分级诊疗制度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主要体现在加快了医联体建设,推进“十大工程”和县级医院升级建设,以及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加快医联体建设,惠州市印发了《惠州市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等方案,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各种形式医联体23个,其中胸痛中心联盟、创伤中心联盟、卒中中心联盟、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联盟、中医医疗联盟等联盟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补齐了薄弱学科短板。

同时,促进了医疗人才下沉和区域资源共享,制定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公立医院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起一卡通、双向转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远程医疗、远程医学教育与培训为一体的医疗服务协同平台。截至2018年底,惠州市医师多机构执业人数已达967人次。

高水平医院建设方面,2017年,市中心人民医院成功通过三甲复审,第一和第三人民医院均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目前全市三级甲等医院达到4间。今年7月,市中心人民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第三批“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医院。同时,按照三级医院标准,抓好县区医院“755”工程建设,截至2018年底,惠州市已完成市级529间、省级64间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任务。

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是一大亮点。据悉,惠州市印发了《惠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了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645个,签订服务协议314万余份,重点人群覆盖率74.12%、一般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35.19%,96.67%的贫困人口、全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截至2018年底,惠州市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为84.92%。

对医院进行更科学现代化管理激发医院发展动力

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有助于进一步理顺相关机制,提高管理效率。据介绍,十年来,惠州市全面推开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比如,全市公立医院均取消药品加成,补偿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取消药品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80%,财政专项补助补偿10%,医院自我消化10%。截至2018年底,惠州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到28.36%,耗材占比调整到12.34%。

十年来,惠州市积极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一是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和全行业管理,2016年,惠州市成立市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公立医院的发展规划、章程制定、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运行监管和绩效考核。二是建立法人治理模式,实行院长负责制,并落实公立医院内部人事管理、机构设置、年度预算执行等自主权。三是完善基层管理和运行机制。

同时,构建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坚持以质量为核心、公益性为导向,成立了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惠州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工作方案》,2018年起,评价工作覆盖全市所有二级、三级公立医院共有23家。2016-2017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在省参评的三级医院绩效评价中成绩突出,排名分别列第三和第六,惠州市多次在省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作经验介绍。

此外,建立了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编制人事和薪酬制度。一是扎实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继2017年在11家公立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后,截至2018年4月,惠州市所有公立医院已全部启动薪酬制度改革工作,实现改革全覆盖。二是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建立医疗卫生人才流动的快速通道。三是创新卫生人才使用机制。实施农村卫生人才订单定向培养项目,落实千名高校毕业生下基层计划及百名首席专家下基层计划,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特设岗位工作,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同岗同薪同待遇。

建立高效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为深化医改提供必要保障

建立高效运行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不仅为惠州市深化医改提供了有效保障,更为市民大大减轻了看病负担。据悉,通过十年医改,惠州市基本实现了人人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具体来看,随着“不分户籍、全面覆盖、保障终身”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不断扩大。长期以来,惠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截至2018年底,惠州市参保总人数达到415.8万人。

保障制度的高效,还体现在医保待遇保持在全省前列。据介绍,目前,惠州市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内报销比例达到75%-95%,最高支付限额达到50万元;职工医保政策内报销比例统一达到95%,不设年度最高支付限额。门诊特定病种项目从2009年的30项增加到2018年的34种,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最高为95%,最高限额达到7万元。2018年,惠州市城乡居民医保各级财政补助标准达到了490元。

同时,率先实现大病保险待遇统一。2009年,惠州市在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医保补助”(大病保险)制度,同步实现职工和城乡居民参保待遇统一;2013年,进一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和社会医疗救助及大病慈善救助,完全实现全体市民大病保险全覆盖。

此外,还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实施支付总额控制下,以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结合按项目付费、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和按服务单元付费相结合的复合式付费方式,目前全市按病种分值付费的病种数达到了4834个。

规范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使药品市场更加有序

医改十年来,惠州市建立了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首先,健全了短缺药品的供应保障和预警机制。据悉,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均在省第三方平台进行采购,推行“两票制”;同时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跨区域联合集中采购的改革,自2019年起全市公立医疗机构依托深圳GPO平台,以“价低者得”原则,实行集中带量采购;同时初步建立短缺、抢救等药品供应的保障机制。

其次是深化药品供应领域改革。推进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持续开展全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专项治理、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抗生素类等处方药专项整治等行动,规范药品流通环节疫苗、血液制品等冷链药品的经营使用行为。

此外,完善全链条的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由政府机关、全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共同构成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积极开展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

同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还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送实施方案》等方案,要求村卫生站必须全面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配备并动态监管,同时要求村卫生站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加强综合监管完善全市医疗市场服务秩序

而建立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制度,则是支撑深化医改工作顺利进行的又一个重要制度保障。据介绍,惠州市进行了有效的综合监管制度体系与长效机制建设,制定了综合监督工作协调制度,明确内部职责分工,并对每年综合监督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等进行细化明确,确保综合监督工作部署落实到位。

同时,深化医药卫生领域“放管服”改革。印发了行政处罚职能调整目录,由县(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实施属地执法,市负责规范管理、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组织开展跨区域执法和重大案件查处,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责任。

此外,大力强化全行业综合监管。一是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制定印发“双随机”抽查工作细则,组织开发双随机执法抽选系统,组织完成2018年度“双随机”监督抽检工作任务数982个,完成率100%,并联合市公安局、药监局、水务局组织完成首次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二是继续推进“以案促管”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按照省工作部署,2018年历时一年时间,以案件查办数、案件质量、执法基础设备等为重点,在全市推进以案促管专项行动。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查处各类案件1620宗。在2018年“以案促管”工作的基础上,2019年该局增强依法执法、依法办案的能力,促进执法质量提升。进一步加大卫生健康监督检查力度,对公共场所、抗抑菌制剂、传染病防控、近视眼防控等重点领域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案件质量管理,引导高质量执法。三是推进开展各类卫生健康专项整治工作。其中上半年已完成了全市抗(抑)菌制剂专项整治工作,对规范企业生产和医疗卫生使用抗抑菌制剂起到了良好的成效。

以发展康养产业、加快信息化等多措并举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除了成功推动五大制度的建立,为了深化医改的顺利实施,其他相关领域改革工作也得到了有效的统筹推进。比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惠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惠州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2009年的15元上升到2018年的58.36元。同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成绩显著,在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到了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为100%。

同时,惠州市积极鼓励发展社会办医。惠州市将社会办医纳入区域医疗资源规划,通过简化医疗机构设立审批、取消床位规模等前置条件,并通过拓宽社会办医的发展空间、优化用人环境、改善执业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四大方面20条措施促进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发展。2009年到2018年,惠州市民营医疗机构数从371间增长到1248间,床位数从1218张增长到4273张。

而在发展健康产业方面,惠州市以推动中医药发展为着力点,大力促进健康产业发展。2016年和2018年分别举办第三届、第五届中医科学大会,获得了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第一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等殊荣。

此外,惠州市还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医改的“智慧化”水平。据悉,惠州市大力推进了“互联网+医疗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有效完善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资源信息库,广泛实施预约诊疗、检查检验结果自助查询等便民利民惠民信息服务,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不断提高惠州市健康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惠州市构建急救专科联盟体系已推送 参加2019年广东医改十大创新案例

深化医改十年来,广东涌现出了哪些医改创新典型案例?日前,“持续推进医改 建设健康广东”2019年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案例推选活动已正式启动。据悉,由惠州市卫生健康局选送的“构建急救专科联盟体系,打造与时间赛跑的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已作为创新典型,代表惠州市报送参加2019年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案例评选活动。

据介绍,近年来,惠州市探索建立了急救专科联盟体系。该体系以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为依托,以推动“五大救治中心”建设为抓手,以病人为中心,突出院前院内高效优质救治的无缝对接,全面推进多学科诊疗模式发展,努力降低急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有效促进了全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据悉,该体系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即建立健全院前急救体系、推进临床重点专科与急救体系协同发展和推动“五大救治中心”建设。其中,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是院内实现高质量救治的重要保障。据悉,目前,惠州市已形成由1家市级120急救指挥中心、5家县(区)120急救指挥中心、40家急救网络医院、72家支持医院组成的院前急救网络。

同时,惠州市将做强临床重点专科作为形成院内多学科救治体系的重要基础。2018年,惠州市制定了《惠州市2018-2020年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方案》和《惠州市2018年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资金竞争性分配实施方案》,明确提出3年建设计划,重点推进一批三级甲等医院和三级医院龙头学科、亚专科和紧缺专科建设,并重点推动“创伤中心、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高危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区域性协同救治体系建设。

而“五大救治中心”建设则作为实现院内高效优质急救的关键。2018年,惠州市选定4家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方面具有领先水平的医疗机构为牵头医院,分别组建“五大救治中心”,并由市财政予以专项经费支持,同时成立了五大中心专科联盟,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100%启动五大中心建设。

据悉,通过构建完善的多学科协同急救体系,全市院前急救能力不断提高,居民在任何地方拨打120,均有就近的网络医院救护车前往急救,市区急救反应时间缩短为15分钟,农村急救反应时间缩短为30分钟;多学科协同的急救体系则促进了临床重点专科建设,“Ecmo体外肺膜氧合”核心技术的重症救治团队等项目填补惠州市技术空白。而“五大救治中心”建设,则有效推动了全市急救医疗水平显著提升。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刘炜炜通讯员苏秉成

新闻推荐

邱楚莲美术馆开馆

惠州日报讯(记者龚妍通讯员廖雪影)近日,邱楚莲美术馆开馆暨邱楚莲中国画展开幕式举行。邱楚莲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