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家灿若星辰 红色魂薪火相传

惠州日报 2019-09-24 10:09

1987年2月7日,曾生(右一)和廖似光(左一)等出席原惠阳县新县城奠基仪式。

革命战争年代的曾生。

担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时的周恩来。

1939年3月,叶挺(右)与周恩来(中)、项英在皖南新四军军部合影。

叶挺。

惠州是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之一,曾聚集了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重要影响的民主志士和革命家:孙中山、廖仲恺、邓演达、叶挺、周恩来、廖承志……他们使得惠州的历史星光闪耀,也使得红色种子撒播东江大地,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中,三洲田起义和七女湖起义发生在惠州,他还亲自督军东征,登上飞鹅岭;民国“惠州三杰”廖仲恺、邓演达、叶挺为革命理想燃烧,惊天动地;周恩来在惠州指导建立党组织、开展工农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进行地方行政管理的实践者;曾生领导“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东江纵队,威震南粤;还有“岭南红棉”高恬波、“工运女杰”廖似光,等等,这些人物和一连串事件,充分说明了惠州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独特贡献。

而今,回望这些革命前辈的惠州足迹,探源他们的初心与使命,勾勒出一位位值得敬仰的人物和一段段弥足珍贵的故事,我们仿佛又和他们展开了震撼心灵的时空对话。

周恩来 开创中国共产党人主政地方先例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理政能力出色,曾担任国务院总理长达26年。

实际上,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主政东江,周恩来便显露出过人的行政才干。在这期间,周恩来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1925年11月,东征军进入汕头后,国民政府任命周恩来兼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负责惠、潮、梅、海陆丰等25个县的地方行政工作。这是周恩来,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地方行政工作的开端。

这一年,周恩来年仅27岁,意气风发。

整肃东江地区吏治

在周恩来的早期革命生涯,惠州革命足迹引人注目。他分别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参与了两次东征。最终,经国共两党将士浴血奋战,于1925年10月14日下午攻克惠州城,取得大捷。

1925年11月,东征军进入汕头后,国民政府出于对周恩来的影响力和在两次东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考虑,任命周恩来兼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负责惠、潮、梅、海陆丰等25个县的地方行政工作,管辖现时的惠州、汕头、梅州、汕尾、河源、潮州和揭阳7地市,涵盖了整个岭东地区。

周恩来领导东江行署,以国民革命的纲领、政策为准则,首先对东江地区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治。

东江历史上曾是军阀残民以逞、吏治腐败的地方,周恩来积极铲除苛政,澄清吏治,除旧布新。首先宣布解散贿选议会;其次,针对官场上钱权交易、论价卖官的风气,大张旗鼓地加以扫荡,彻查了卖官鬻爵、贪污有据的饶平县长陈无那、澄海县长林贤瓒、普宁县长方庭芝、惠来县长陈公任等。

从惠阳县长罗伟疆被撤事件,可以窥见周恩来整治吏治的决心。1926年2月23日《广州民国日报》以《周恩来请惩戒已撤县长》为题,报道了东江行政委员周恩来撤销贪赃枉法的惠阳县长罗伟疆职务一事。

周恩来铁腕整治东江吏治,引起了极大震动,汕头报刊发表《究办卖官》的短评,赞扬此举“给利令智昏的贪官们以巨大的惩戒”。

禁绝烟赌安顿地方

东江烟患极烈,赌风蔓延,烟馆、赌馆林立。周恩来主政东江地区时,禁绝烟赌,为民除害,安顿地方。

原载1925年11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第16号的一篇呈文,颇能反映周恩来禁绝烟赌的决心。该呈文称,“惠城久经逆敌盘踞,民风固塞,烟赌流毒,为祸尤烈。惟自我军克复以还,亟应扫清弊政,抚辑流亡,与民更始。乃近日以来,烟赌复渐开放,以致奸徒混迹,谣言四起,覆按东征诰诫,殊失民望……自后惠城不得驰禁烟赌,借维民信,以利戎机,实为至要。”

这是周恩来以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的名义与代主任熊雄一起联名呈政治训练部主任陈公博的呈文。陈公博在接到此呈文后,即转呈国民政府,国民政府于当年11月23日行文准予所请。

在禁绝烟赌的同时,周恩来还采取各种措施,安顿灾民,救济失业,恢复交通和生产等,使东江地区各行各业逐步走上正轨。相关资料记载,“1926年春,(周恩来)从汕头到博罗观音阁、派尾(今泰美)视察”,关心地方发展。

尤值得注意的是,周恩来还大力扶持工农运动。如1925年11月,惠阳县农民协会成立时,周恩来指示从抄得的逆产中,拨出千元作为活动经费,推动农民运动发展。

擘画东江地区美好蓝图

“按照周恩来的思想,革命者不能仅以铲除苛政为满足,而应当从事"积极的建设"。”广东省委党史办原主任、《周恩来与广东》主编曾庆榴介绍说,周恩来走马上任东江行政委员后,一方面致力于贯彻党纲及政策,一方面将如何扶助人民求得幸福作为己任,着手规划开发和建设东江地区,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关注民生”。

在周恩来就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的就职通电中,除对政治建设提出目标外,在经济建设方面也明确提出,“一以总理建国方略为依归,首重物质建设,疏河筑路,开港筑堤,先谋交通之方便,再期实业之发展。”

1926年2月22日至3月3日,周恩来在汕头主持召开东江各属行政会议,并作政治报告,讨论制定市政、县政计划及教育、实业、水利、交通等各项计划。

据记载,出席此次会议的有东江地区各县县长、教育局长、农工商学妇女等人民团体代表124人。这次会议收到提案及计划书297件,报告书及调查表254件,涉及各地户口、财政、教育、交通、实业、治安等具体问题。有93件议案得以通过。

有党史研究专家认为,“这是一场带有人民代表大会性质的会议,历史意义非常重大。”当时,毛泽东主持的《政治周报》曾载文称这次会议是“人民实行参与革命政治之第一步,即政府与人民合作之先声。”

然而,就在周恩来擘画东江地区美好蓝图的时候,3月16日,因种种原因,国民政府免去他东江各属行政委员的兼职。开创共产党员主政地方先例的周恩来,随后走向更加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

两次东征胜利和周恩来主政东江,让革命的种子在东江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觉醒后的东江人民自发组织起来,抗争意识高涨。1927年春,东江地区中共党员人数多达4000余人,占广东省党员人数的一半。

叶挺 “我党的第一个总司令”

他是人民军队的创始人之一;他组建的独立团,是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他曾遭国民党长期囚禁,却始终坚守革命气节……他就是叶挺。毛泽东曾当面称赞叶挺:“你是我党的第一个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北伐名将”东江抗日

叶挺(1896年-1946年),原名为询,字希夷,号西平,惠阳秋长周田村人。1918年从保定军校肄业后,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底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叶挺按照党的指示回到广东,组建了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并担任团长,史称“叶挺独立团”,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武装力量。为了将独立团锻造成一支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战斗的军纪严明的新型革命军队,叶挺从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对这支队伍进行锤炼。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叶挺率领独立团担任先遣队,北上讨伐军阀吴佩孚,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北伐过程中,叶挺独立团在汀泗桥、贺胜桥等重大战役中屡建战功,赢得“铁军”称号,叶挺也被誉为“北伐名将”。

1927年8月1日,叶挺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前敌总指挥,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革命的第一枪。1927年12月,叶挺参与领导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因受到党内“左”倾人士和共产国际的指责,叶挺前往欧洲。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时刻关心祖国安危和民族解放的叶挺,毅然回国参加抗日,出任新四军军长。在新四军各部组建和集结后,他指挥各支队挺进敌后,在大江南北广泛开展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入侵广东,华南重镇广州在9天内沦陷。东江的惠阳、宝安、东莞、增城、博罗等县俱已失陷。叶挺后被委以东江游击指挥,于当年12月间毅然进驻深圳,建立司令部和政治部,安定群众,并决定以曾生任总队长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为指挥部的警卫营。

叶挺在深圳期间,曾亲自带着四个人去过龙华,会见按职务要受他指挥的地方团队头目。叶挺设想,以曾生、王作尧(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大队长)所率游击队为核心,发动群众,争取并改造其他的抗日武装力量,可以在短期内建成一支拥有一万数千人、有较强战斗力的部队。中共粤东南特委也持这种看法。

叶挺回故里抗日期间的一举一动,都被媒体一一捕捉。1938年12月2日《申报》(香港版)报道:“东江惠州、博罗、增城、龙门、东莞、宝安及广九铁路沿线虽已失陷,但敌军因兵力不敷分配,只在各据点及交通线分驻少数敌军。现衔命回粤担任游击战之叶挺将军,已由某地赴惠,其部队则由闽南入潮梅,进攻惠属。”6天后,该报又报道,“叶挺过香港返东江,奉命统率东江各军及游击队,将在某地开军事会议谋反攻。叶挺奉命后,于二日(即12月2日)转返东江。”“叶总指挥将于日间在某地召开军事会议,策划肃清东江敌军。”

叶挺不负众望,在东江与日寇展开周旋,收复失地。当时关于战争的消息频出,其中一则指出,1938年12月,叶挺所部由博罗罗浮山包抄东莞石龙,当月28日深夜,便衣队进攻石龙,将日军节节遮断。中共粤东南特委在向中共广东省委和中共中央的报告中称,“叶挺组建的队伍,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叶挺任职,地方上太平了”。

“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约在1939年1月中下旬,叶挺将东江游击指挥部交由中共粤东南特委处理,离开深圳圩前,叶挺还将自己使用过的左轮手枪和两匹白马赠送给曾生,于同年2月回到了新四军位于皖南的军部。

叶挺此后的人生更为跌宕。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叶挺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八昼夜之久,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被扣押后,叶挺严词拒绝了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婉拒了好友陈诚劝其前往缅甸御敌的请求,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1941年,叶挺以“六面碰壁居士”的名字在重庆狱中作《囚歌》以明志: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多方面的努力,叶挺始获自由。叶挺出狱后第二天即电告中共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3月7日,中共中央、毛泽东电告叶挺批准其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亲爱的叶挺同志”相称。其后,叶挺参加了国共谈判三人军事会议。

同年4月8日,叶挺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附近失事,叶挺遇难身亡,同机遇难的还有王若飞、博古、邓发等中共重要领导人以及叶挺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儿扬眉和幼子阿九。

叶挺的死讯传出后,毛泽东在《解放日报》发表悼词说:“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朱德题词:“为中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周恩来写了《“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悼念文章。周恩来如是评价叶挺:“十年流亡,五年牢监,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

曾生 归侨学子成长为开国将军

曾生(1910年-1995年),原名曾振生,清宣统二年(1910年)生于惠阳县坪山乡石灰陂村(今属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一个华侨家庭,1934年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被推举为中山大学师生员工抗日救国会主席、广州市学生抗日联合会主席。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起,先后担任香港海员工会组织部部长,中共香港海员工委组织部部长、书记,广东省委候补委员。

1938年10月,日军进犯华南,中央决定派人到东江敌后建立根据地。10月24日,28岁的曾生与香港市委的周伯明等人,到坪山组织中共惠宝工委,组建抗日游击队。

同年11月23日,日军向坪山、龙岗进发。驻守龙岗大井村的国民党第一五一师温淑海旅原本答应和曾生一起抗敌,但日军来了,却马上逃向碧岭。曾生与周伯明、彭沃带领部队挺身而出,在碧岭山脚分几处伏击日军。日军没发现打“麻雀战”的曾生,却炮击向碧岭山上撤退的温淑海国军。曾生部队人少弹缺,被迫撤向沙头角,沿途捡获一些国民党部队弃下的枪支弹药,武装自己。

当年12月2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正式成立,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委。当月下旬,中共粤东南特委把叶挺东江游击指挥部警卫连70多人从深圳调拨坪山。至1939年春,曾生部队发展到200余人,成立了两个中队和特务队。同年4月,在保持部队独立的原则下,曾生部队取得了国民党的合法番号:第四战区第三游击纵队新编大队,曾生任大队长。借此,曾生发展部队,成立乡抗日民主政权,建立枪械修理、医疗和被服厂等,创建根据地,并指挥部队连续打了黄潭、杨西、百花洞等战斗,鼓舞了军民抗日斗志。

值得一提的是1941年6月10日的百花洞战斗,曾生率领三个中队及抗日自卫队1000人,与600余日伪军激战了两天,击毙日军大队长长濑等50余人。在广州的日军震怒:“这是进攻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这年,曾生部队发展至1500人。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25日香港沦陷。遵照党中央营救困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进步人士的指示,曾生部队历经6个多月,从敌人的重重封锁中,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乔冠华等文化界知名人士和其他人士共800余人。被抢救脱险的还有国民党一批官员及其家属和英、美、印、荷、俄等籍的国际友人103人。他们被安全转送大后方。

1942年,曾生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副总队长。1943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接连收复失地,威震南粤。东江纵队在14年抗战中,歼敌9000余人,部队发展到10000多人。1945年8月15日,朱德总司令指定曾生为华南抗日纵队接受在广东的日军投降的代表。

1946年6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和中共中央指示,曾生率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随后改编为两广纵队,列入华东野战军建制,参加了华东战场的豫东、济南和淮海等重大战役。1949年3月,两广纵队转隶“四野”,7月奉命渡江南下,9月进入广东,曾生和雷经天、尹林平一起,指挥由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和粤中纵队组成的南路军,为解放广东全境作出贡献。1955年,曾生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生从一位归侨学子成长为共和国开国将军。

新闻推荐

博罗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农村生活方式变革 活动场所从客厅到广场,曾经淡漠的邻里关系被热闹和睦的集体活动修复

“430学堂”为石坝镇的孩子提供了放学后自习的地方。三嘉村龙底文化广场实践点每天都聚集了上百名跳广场舞的村民。在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