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问七策”之 产业园区发展粗放,1.0版本升级到4.0还有多远叁

惠州日报 2019-09-17 08:26

这是惠阳区镇隆镇的万里工业区,由于园区没有门卫,大门完全敞开。

产业园区是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园规模大不大、管理是否规范、产业集聚度高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的工业发展质量水平。

惠阳区工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区共有9大产业园区,其中秋长、三和、新圩、镇隆四大园区去年实现产值超百亿元。但是,由于产业用地分布不集中、用地效益较低等原因,惠阳的产业园区打乱分散在全区9个镇(街),普遍存在规模不大、产业不集中、管理缺位、配套不完善等问题。

从发达地区经验来看,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是“科产城人”高度融合。对标发达地区,惠阳产业园区当务之急在于整合土地资源,完善管理和配套,摆脱粗放式发展的困局,实现1.0版本到4.0版本的跨越。

问▼▽

产业园区散乱小,“马路经济”特征明显

调研采访组发现,惠阳的产业园区以镇(街)为主体打造,即一个镇(街)就是一个产业园区。因此,这个广义概念上的产业园区实际上是由镇(街)辖区内的数个产业园组成的。

比如,淡水产业园区分为新桥与洋纳两大工业区,两个工业区相距约6公里,虽然都以智能硬件、新材料、供应链为主导产业,但在产业上并没有太多联动。镇隆产业园区则分为万里工业区和龙翔工业园,两个园区相距约8公里,两个园区的企业基本“各自为政”,没有在产业互补上形成优势。

此外,由于一些园区规划区内居民人口多、建设用地少,加上一些地块掌握在私人或企业手中,导致可使用的平整土地少,造成现有的产业园区规模大小不等,散落在各地,“马路经济”特征明显。

据惠阳区工信局统计,2017~2018年,该区供应工业用地51宗,未动工的有20多宗。今年4~6月,该局会同区自然资源局、区绩效办及各镇(街),推动10多个项目开工建设。如果再将时间追溯至2016年之前,该区供而未用的工业用地则超过100宗。

调研采访组了解到,位于三和街道的惠阳经济开发区已供地未动工的工业用地有16宗,面积达26万平方米。位于永湖镇的鸿海新材料产业园目前还有约30家企业未动工建设。

为何供出去的土地迟迟无法开工建设?调研采访组分析认为有4个原因:一是征地工作未完善,政府没有完全实现土地“三通一平”、“净地”出让;二是以前用地规模指标和城市规划脱节,土地“看得到用不着”;三是企业存在投机心理,以经济下行压力、产能下降、资金短缺等理由延迟报建施工;四是受高压线、道路、河道规划控制调整的影响,企业无法按照现行规划条件制定合适的设计方案。

与供而未用土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连片可用土地紧缺,随着大批项目落户发展,现有土地资源和新增用地指标难以满足发展需求,企业“排队等地”现象比较常见。

同时,由于毗邻深圳的区位因素,很多产业园区早期引进项目时对低端企业“来者不拒”,生产附加值低,导致园区内工业项目布局零散,规上工业企业少,未能形成集聚辐射效应。

比如,位于良井镇的银山工业区以早期引进的41家企业为主,其中规上企业仅9家。去年,良井片区内有只有11家规上企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0.2亿元,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4家。

管理缺位,工业园成“生态园”

日前,调研采访组来到镇隆镇万里工业区采访。刚走进园区,就看到十几头牛趴在工厂外面的道路边纳凉。园区的道路上,不时有当地村民赶着牛群悠闲地走过。

“牛粪拉得到处都是,一到下雨天,整个工业区都是臭烘烘的!”说起园区的牛,濠玮电子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兰美华颇为感慨。

为何工业园区里面会有牛?兰美华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园区没有门卫,大门完全敞开,牛狗羊等家畜自由出入,久而久之,这些家畜就把园区当作“家”。

据悉,万里工业区成立于2002年,建设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当初,整个工业园区由一家企业打包拿地,然后再分割出售给进驻企业。如今,地卖完了,企业也基本撒手不管了,整个工业园区陷入无人管理的尴尬处境。

调研采访组了解到,万里工业区有很多私人建的厂房出租,企业只要过来就能租到厂房。园区在产业分类上没有具体规划,政府在前期也没有在招商上进行充分引导。园区的道路维护和卫生保洁缺乏管理,入驻企业“自扫门前雪”,整个园区处于“自由松散”状态。

“园区管理好不好,关系到企业能否安心搞生产谋发展。”惠州信兴荣电业塑胶有限公司总务行政部经理杨主金说,现在园区连个管理机构都没有,没有门卫、没有保安、没有清洁工,企业怎能安下心来搞生产?

从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一是自由发展,主要特征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二是传统的工业园模式;三是“产城人”融合发展;四是“科产城人”融合发展。

调研采访组发现,万里工业区这种状况在惠阳并非个例。除了惠阳经济开发区等少数由政府主导、规模较大、发展相对集中的产业园区,惠阳大部分产业园区依然处于第一或第二阶段,即产业园区1.0或2.0版本。

园区配套不完善,工厂难留人

除了管理混乱,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也制约了产业园区发展。

以万里工业区为例,该工业园区位于镇隆镇与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交界处,因此园区内很多企业的员工是从陈江招聘过来的。

由于该园区周边是农村,缺少商场、酒店等娱乐消费设施,许多企业的员工选择在陈江居住和消费。惠州信兴荣电业塑胶有限公司就有100多名员工住在陈江街道,为了留住这些员工,公司每天安排大巴接送员工上下班,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负担。

据悉,当地曾开通一条万里工业区到镇隆镇的公交线路,但因乘客太少,几个月后就停止运营了。“工业园区的工人基本都往陈江走,但是到陈江的公交线路只有一条,稍晚一点就搭不上车。”兰美华说,正是因为公共交通配套不完善,导致园区企业招人很难,有的工人过来工作一两个月就走了,企业长期面临用工缺口。

作为全区两个正式挂牌的产业园区之一,位于三和街道的惠阳经济开发区,1997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开发区。尽管挂上了省字号招牌,但惠阳经济开发区在园区配套设施方面仍有许多不足。

广东圣源恒科技有限公司厂长于高潮说,园区内道路设计宽度不够,加上小车乱停放,导致企业的运货车辆难以进入厂区,不仅造成园区内交通拥堵,而且影响企业生产。此外,一些企业反映园区内垃圾随地丢弃,卫生状况不好,园区还普遍存在自来水水质不佳等问题。

今年3月,园区企业惠州市远超实业有限公司举办经销商大会,但是企业负责人在园区周边找了一圈,都找不到能够容纳2000多人居住消费的酒店。无奈之下,企业只好将会议地点改在惠东巽寮。

整合土地连片开发 开展产业集群招商

1

策▼▽

惠阳的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产业园区没有发展起来?调研采访组认为,正因为有着临深优势,以前都是企业和项目主动找上门,所以政府没有很好地主动做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没有形成高端的产业园区,靠项目来拼凑,产业不集聚,功能不配套,导致项目质量不高。

如今,惠阳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实现融合。调研采访组建议,惠阳当务之急是通过依法提前收回、解除合同、协议收购等多种方式,不断盘活闲置低效的国有建设用地,切实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政府要尽最大能力将能用、可用、应用的土地利用起来,结合现有S357和S358两条新兴产业带发展规划,布局建设一批高端产业园区,为工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9月,《惠阳区产业投资项目管理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实施意见,该区对新引进的项目制定经济指标。比如投资强度方面,精细化工业不低于4000元/平方米,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业不低于5500元/平方米,电子信息业及其他类型工业不低于5500元/平方米。对入驻园区的项目,政府与企业签订产业监管协议,约定项目的投资强度、单位产值、单位税贡。今年,位于三和街道的嘉民物流产业园就因为没有完成产业监管协议制定的税收目标,向政府补缴了3100万元税收。如今,该企业已经启动二期项目,决定不做物流,而是引进新工业项目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应该说,这是惠阳在提升产业园区发展质量方面积极探索,迈出的坚实一步。

调研采访组建议,惠阳产业园区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捡到篮子里的都是鸡蛋”,必须进行产业集群招商,大力引进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的优质大型企业,对产业园区实施“腾笼换鸟”,引进高端项目,淘汰落后产能。要进一步提高招商门槛,继续落实产业监管协议,提高项目落户门槛,对新进项目的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等关键指标提出明确要求,把有效的土地资源用在刀刃上。

市委改革办副主任、调研采访组专家罗显波建议,惠阳各大产业园区之间要加强互动,可以通过委托代管、合作共建、“一区多园”等模式,全面整合区域内可供利用的资源,将规模小、档次低的园区进行调整合并,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在各个园区之间形成利益连接机制,带动产业聚集发展,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促成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

“工业上楼”是推动产业发展和节约用地的一个重要措施。调研采访组建议,结合惠州市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惠阳要加快制定实施细则,强化专项用于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环境评估与监测、科技企业孵化器及无污染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的用地保障,着力改变城市面貌和天际线,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产出值。

2

政府引导成立园区

综合服务管理公司

目前,惠阳的产业园区在管理体制上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自主开发的园区,以万里工业区为代表,开发企业在卖地之后退出园区管理,整个产业园区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的局面;一类是政府主导开发的产业园区,以惠阳经济开发区为代表,具有完整的组织架构,园区管委会行使管理、服务等职能。

针对第一类产业园区,调研采访组建议,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健全产业园区管理机构。一是设立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承担行政性经济管理职能。二是成立园区投资公司(开发公司或建设公司),承担经营性服务职能,实现园区开发的市场化运作。三是成立园区综合服务管理公司,承担公益性服务职能,为园区企业提供咨询和协调服务,园区企业分担相关费用。

今年1月,天津滨海新区在5个开发区全面推行法定机构改革,面向全球招聘24位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不设行政级别,年薪50万元起,3年聘期能上能下、能进能退,薪酬严格与年度考核挂钩。针对第二类产业园区,调研采访组建议,可以借鉴天津滨海新区经验,相关部门实行企业化管理,开展全员竞聘,让能者上庸者下,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通过绩效薪酬改革,激励大家干事创业,特别是在一线的招商人员,除了制定引资目标,薪酬体系也向他们倾斜,通过将高水平的项目引入产业园区,使这类工作人员能够拿到更高的薪酬。

3

推进园区与城市功能

基础设施的无缝对接

要实现从1.0版本到4.0版本的跨越,惠阳产业园区首先要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

调研采访组建议,惠阳要加快完善产业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尽可能在大型产业园区周边配套建设学校(含幼儿园)、医院、商业街等生活设施,以解决园区企业和员工的后顾之忧。

在配套生活设施还没有建设好之前,建议政府出面协调园区周边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协助园区企业员工子女就近入托、入学等,使园区企业员工安心上班,企业全力发展。

调研采访组建议,如果园区不能完全解决企业员工住房的问题,那么就必须加开公交车的班次,扩大公交线路的范围,使得住在园区以外的员工能顺利出入,减轻企业的压力。同时,要加快推进园区道路、给排水管网、供电、网络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园区与城市功能基础设施的无缝对接,不断夯实园区发展基础。

惠阳区工信局:

高标准打造梅龙湖 智能制造产业新城

部门表态

惠阳将积极推进惠阳经济开发区申报省级产业工业转移园,如成功申请可享受更多更好的省产业扶持政策,建设标准和要求也相应提高。同时可加强与其他产业转移工业园已集聚的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信息产业的上下游互动,延伸产业链。

高标准打造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以及象岭创新产业园,力争尽快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分别在各镇(街)选取一个工业园区进行调研,研究提出园区提质工作清单和建议。其中,选取沙田镇、镇隆镇在S357新兴产业带规划的同一个园区内,分别盘活3宗符合产业定位规划的工业用地或升级改造现有旧厂房,引入优质亿元以上项目,促进企业提质提能,以试点带动面上突破。

他山之石▼▽

东莞黄江裕元工业区:

“腾笼换鸟”开启

动能转换新征程

曾经,位于东莞市黄江镇的裕元工业园是东莞制造的辉煌见证:汇聚了数十家外商投资企业,生产制造一片繁华,巅峰时期园区内工人高达10万,兴旺一时。但随着传统制造业的变迁、落后产能的淘汰,裕元工业区也经历了痛苦的转型和漫长的蛰伏。

2017年,黄江镇出台《黄江镇关于贯彻落实实施重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及推动园区倍增工作的行动方案》,通过整合园区内招商资源,大力引进高科技、高效益优质项目、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等。

为进一步盘活更多有效土地,黄江采用灵活宽松的政策处置闲置厂房和土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园区企业提高开发建设强度,放宽限制条件,简化审批程序;优先审批园区企业现有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审批事项;鼓励园区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盘活现有存量工业用地。

为招引更多优质企业,园区专门建立了招商引资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园区招商门槛,优化招商选资,鼓励以商引商。一方面,全面排查企业经营情况,针对效益较差的企业,加大服务力度促其提升产能效益;如企业在约定期限内无法提升产能效益,将主动引导其迁移出园,腾出招商资源重新引进高效益优质项目,实现园区“腾笼换鸟”。

如今,通过优质招商和产业转型,一大波深圳元素企业接连强势进驻裕元工业园,明星工业园区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曾兴华

调研专家 罗显波(市委改革办副主任) 黄忠平[市委党校科研部(市情研究中心)负责人、博士]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戴 建 严艺超 黄尉宏 李向英 冯丽均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新闻推荐

惠东县平山第一小学:营造立德树人环境 构建和谐教师队伍

平山一小让师德浸润人心,让教育充满温暖。平山一小开展教职工礼仪培训活动。胡雪琪。林小恒。戴丽纯。马石标。黄春琴。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