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三杰”之黄居仁 著名“潮汕七日红”的组织者
黄居仁(1904—1928年),广东龙川县石坑桥头人。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青年团广州地方委员会书记兼团广州地委组织部部长、中央广东(两广)区委青年运动委员会书记,并兼任青年团广东(两广)区委书记等职。“四·一五”事变后,调任汕头市委书记。1927年底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担任中共惠阳县委书记,组织农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春回广州坚持地下工作。1928年春夏间,在秘密恢复党团组织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英勇牺牲。
在龙川县铁场镇桥头村黄居仁故居门前,有一座身着西装、佩戴眼镜、目光如炬、外形高大的黄居仁雕像,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一个革命时期新青年的形象。
黄居仁是广东早期青年运动的领袖人物,与阮啸仙、刘尔崧一起被誉为“东江三杰”。黄居仁还曾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革命领袖同屋办公开展革命活动,组织接应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南撤到汕头,并组织了著名的“潮汕七日红”。在1928年8月,年仅24岁的黄居仁与妻子张雪英一同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3个月后双双英勇就义。
入读“甲工”投身运动
走进黄居仁故居,市委党史研究室党史科科长吴金良指着墙上的黄居仁照片,为观众讲述着英烈的革命事迹。
1921年春,17岁的黄居仁经人介绍来到佛山同乡黄梅森兄弟开办的染织厂当学徒工。黄梅森兄弟认为黄居仁有文化,因此决定支持他去报考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专科学校(下称甲工)染织科。黄居仁不负众望,顺利考入“甲工”。
当时,学校的进步青年教师杨匏安非常喜欢黄居仁,在课余时间,介绍黄居仁积极参加学校学生会组织的进步活动。在学生会组织的活动中,黄居仁结识了阮啸仙、刘尔崧等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他们一起参加中国海员罢工,加入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新学生社,对青年运动、工人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学说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
1922年1月12日,香港中华海员工人联合会为反抗香港英国资本家对中国海员的剥削压迫,几百名海员纷纷返回广州坚持斗争。为了支援海员罢工,黄居仁积极参加阮啸仙、刘尔崧等人组织的“甲工”师生捐款支援香港中华海员工人联合会活动,接待罢工回穗的海员。黄居仁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好评。
1922年2月下旬的一天,黄居仁第一次阅读到《青年周刊》,这是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18岁的黄居仁将《青年周刊》里的每一篇文章都认真读完,并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对照书中理论深入思考,收获颇丰,“这样的好书,一定要让更多同学知道,让他们一起投身到这场伟大的改造社会的运动中”!黄居仁将刊物借给同学阅读,并组织读书会,开展讨论。
化名租房坚持斗争
1923年6月17日,广东新学生社正式宣告成立,黄居仁与阮啸仙、刘尔崧等人成为该社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并与周文雍、蒋世明等同学一起,在甲工积极开展“争回教育权、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和本校不合理教育制度的斗争,深得拥护和支持。
走上革命道路的黄居仁,思想上迅速进步,并显示出了过人的胆识和才能。
现位于广州市文明路79号的一栋三层楼房,是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共广东区委旧址”。当中的第二、三层楼,分别是当时共青团广东区委、中共广东区委办公室。1924年至1927年初,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延年、邓中夏、苏兆征、彭湃等都曾聚集于此,商讨革命大计。
这栋楼房的主人正是黄居仁。经核查,当时的房主名叫“管东渠”,即广东话“广东区”的谐音。当时虽是国共合作时期,但中共党团组织机关仍不便正式公开。于是根据组织委派,黄居仁便化名“管东渠”,向广州警察局备案租房。
1924年11月13日,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召开委员会议,选举刘尔崧为书记,黄居仁负责组织工作。1925年,黄居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调任青年团广州地委书记兼组织部长。1925年2月15日,刘尔崧和黄居仁主持召开大会,宣布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春,黄居仁与阮啸仙、邓颖超、张太雷、刘尔崧、彭湃等人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
武装暴动“潮汕七日红”
1927年5月下旬,中共广东区委任命黄居仁为中共汕头市委书记,重建党组织,建立秘密工农武装。同年8月,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南撤,计划到广东东江地区与当地农民武装会合,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根据上级指示,黄居仁负责组织工农革命军发动武装暴动,策应起义军入汕事宜。同年9月,八一南昌起义部队顺利进入汕头,成立了“汕头市革命委员会”。
此时,汕头海面马屿口,12艘敌舰封锁海面并把炮口对准了市区。为保存力量,南昌起义军于9月30日撤出汕头。由于敌强我弱,红色政权“汕头市革命委员会”仅维持了7天,此段峥嵘岁月史称“潮汕七日红”。
之后,黄居仁回到广州继续开展武装暴动。广州起义失败后,黄居仁撤退到东江,任中共惠阳县委书记,组织农民武装开展革命斗争。1928年春,广州的党团组织受到严重破坏;5月,中共广东省委把黄居仁从惠州调回广州,从事恢复建立党团组织工作。
由于黄居仁在大革命时期领导过青年运动,经常公开露面,认识他的敌人非常多。所以,每次外出执行任务,黄居仁都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甚至一日数变,但依然没能逃过敌人的残害,1928年8月,外出工作的黄居仁刚回到家门口,就被埋伏在附近的敌特包围,与妻子张雪英一起被捕,当年11月,黄居仁夫妇在广州红花岗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4岁。
回声
维护好故居
传承好精神
1988年,为了纪念黄居仁烈士,龙川县对黄居仁故居进行了修缮,并在其故居设立“黄居仁纪念馆”。1996年,河源市将“黄居仁纪念馆”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将黄居仁家乡的桥头小学易名为“居仁学校”,成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市委党史研究室党史科科长吴金良认为,黄居仁烈士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对我党早期革命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以共产主义事业为己任,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积极投身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而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传承。
黄居仁的侄子黄桂安说,多年来,家人一直小心维护着黄居仁故居的一砖一瓦,向前来瞻仰的人们讲述黄居仁的英勇事迹,传递先烈精神。发扬敢于担当精神,在桥头村建设美丽乡村工作中,经常协助村党支部、村委会调解村民的民事纠纷,主动为村民排忧解难,处理双方的矛盾。在每年村里举办的赏灯等活动中,大家都是出钱出力,帮助村里做好活动,不贪图私人利益处理事情,而是与他人坦诚相见,以事实为依据,正确处理好每一件事。
总策划:曾淑梅
总统筹:杨建平
执行统筹:郭志军董福军
采写统筹:李天鸿赵锋
版面统筹:朱国良陈国新
本版组稿:曾俊霖
摄影:星海
新闻推荐
张凯和她的作品《献给新中国70华诞》。“这幅画的题目是《献给新中国70华诞》,56个民族56朵花,56朵牡丹献给妈妈,祝祖国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