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推进大湾区建设“施工图”出炉,加快建设能源科技创新中心 探索与广深莞在跨界地区试点同城化

南方日报 2019-09-06 06:22

制图:钟仁敏

8月底,广东启动建设第三批3家省实验室,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位列其中。这个“省字号”创新平台由惠州市承建核心实验室,将力争打造世界一流的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国际研究中心。加上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等多个“巨无霸”项目,惠州将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科技创新中心,助力大湾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这是惠州参与大湾区建设的缩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的“湾区雄心”思路越来越清晰、路径也更加明朗。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从惠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惠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近期重点工作及2019年工作要点》(下称《要点》)已印发。作为惠州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该文件涉及9个方面22个要点。其中提出,加快推进大湾区能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重大机遇下,惠州正加快与周边城市的交流与合作。《要点》还明确提出,积极探索与广深莞在跨界地区开展产业合作、创新协同和同城化试点,探索建设协同发展试验区;探索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科技创新园。

●南方日报记者周欢

交通互联

未来有望拥有5条高铁多条轨道连接广深

加快大湾区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先行。

作为广州、深圳、香港的近邻,惠州未来将在轨道交通、机场、高速公路等方面多点发力,构建融入大湾区交通网络。

未来,惠州将有多条轨道交通连接广深等地。《要点》强调,积极推进赣州至深圳、广州至汕尾铁路惠州段以及惠州北站、惠城南站等高铁枢纽站场建设。

作为大湾区内联外通的“大动脉”,南北走向的赣深高铁、东西走向的广汕高铁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分别在惠州设3个、4个高铁站,将通过连接线在惠州市区交会形成枢纽。

惠州市发改局负责人介绍,赣深高铁惠州北站正按计划进场施工,预计于2021年6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广汕高铁惠州段进入全面施工建设(含惠城南站、连接广汕高铁与赣深高铁的仲恺联络线),计划2022年底建成通车。

“大湾区的交通网络要向粤东粤北扩散,惠州是必经之地。”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此前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国际三大湾区的发展经验来看,“交通先行、产业为基”是普遍规律。赣深高铁、广汕高铁将给惠州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惠州要主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对接和互联互通。

除了在建的两条高铁,惠州与深圳的另外一条大通道——深惠城际也在抓紧谋划之中。而现已运营的莞惠城际未来或与赣深高铁实现“握手”,拟延长至赣深高铁惠州北站。

《要点》提出,扎实做好深惠城际、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前期工作,推动莞惠城际公交化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未来有望各添一条连接广州、深圳的高铁。

前不久,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争取国家支持,规划建设广州至河源、深圳至汕尾等高铁项目”。按照规划设想,这两条高铁都将经过惠州。加上已运营的厦深高铁、在建的赣深和广汕高铁,惠州未来有望拥有5条高铁线、超过10个高铁站。

不单轨道交通,惠州在机场、高速公路等方面也将有一系列动作。

作为广东省重点打造的五大干线机场之一,惠州机场近日正式启用T2航站楼,将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需求,未来还将朝着千万级目标迈进,助力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机场群。《要点》提出,研究推进千万级干线机场建设,加快推进机场联络道升级改造,加快完善机场对外交通接驳功能。

此外,惠州将加快互联互通工程规划建设。《要点》明确,高标准研究制定“大交通轴线”规划方案,抓紧做好对接莲塘口岸等骨干工程。将建成汕湛高速惠州至清远段,加快河惠莞高速惠州段建设,开工建设惠龙高速、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工程,推进惠河高速改扩建、惠城至深圳高速公路前期研究工作。

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深港澳科技联盟顾问张克科认为,莲塘口岸是惠州发展的大利好。深圳和香港将形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格局,莲塘口岸开通后将成为“东进东出”的大通道。“这对惠州的发展会有更大的作用,从香港过来很快就到惠州。惠州的交通地位就相当于现在的东莞。”

产业突围

建设能源科技岛,打造两大万亿产业集群

在大湾区东北端的惠东县稔平半岛,施工现场一片繁忙。中科院建设的两个“国之重器”——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加快推进。以“两大科学装置”、太平岭核电项目为依托的“能源科技岛”正紧锣密鼓建设。这是大湾区背景下,惠州布局“2+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要点》提出,推动能源科技岛建设。“编制实施稔平半岛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规划建设能源环保产业园,发展能源装备制造业。”

近日,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启动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惠州建设大湾区能源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底气。惠州还将全力推进能源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广东太平岭核电、港口海上风电等项目建设,扎实做好LNG接收站、天然气电厂、高潭中洞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

这背后是惠州加速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惠州将加快推进石化重大项目建设。《要点》提出,扎实做好埃克森美孚化工综合体一期、惠州石化三期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中海壳牌SMPO/POD、中海油惠州石化产业结构优化及质量升级等项目建设;谋划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石化技术研发中心。

7月16日,惠东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指挥部成立揭牌,将以建设环境友好的国内一流园区为目标,力争3年打好基础、5年初见成效、10年实现成熟运营。这是惠州集中力量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万亿级产业集群的重大举措。

《要点》提出,规划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区。加快编制园区发展规划,先行谋划起步区规划建设,启动专用通道、排洪排污管廊论证等前期工作。谋划储备一批优质项目,重点发展高端化学品、聚酯新材料和生物材料等产业。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表示,在大湾区中,惠州发展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的特色比较鲜明,但也有需要补齐的短板,比如产业链不够长,需要提升炼化一体化的集聚水平。建议通过对接广深港澳来更好发展开放型经济,利用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机遇,通过协同创新,更好地引进高端资源,弥补研发和人才的不足。

而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惠州将做强做优超高清视频、智能汽车电子、智能终端、新能源电池等产业集群。《要点》还提出,加快推进5G产业发展和应用,鼓励企业研发和制造消费类5G智能终端、5G网络与基站设备和5G核心零部件。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惠州除了做好产业规划,围绕电子、石化的产业转型升级也大有文章可做。惠州可以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抓手,拓宽上下游产业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区域协同

探索共建莞惠先进制造业合作示范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

就在前不久,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中央、省的文件频频“点名”,为深莞惠等地的区域合作带来更大的空间。

深化与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合作,惠州正在加快谋划。

《要点》提出,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学习借鉴广深港澳先进理念和做法,加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与广深莞在跨界地区开展产业合作、创新协同和同城化试点,探索建设协同发展试验区。探索大湾区政企合作开发新模式,联合广深港澳大型企业和资本推进惠港澳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创新发展。”

在平台建设上,惠州还将探索与东莞谢岗银瓶合作创新区合作共建莞惠先进制造业合作示范区。同时,将加快潼湖生态智慧区开发建设,推动在半导体、物联网、智能制造、科研服务等方面与港澳开展合作。

引人关注的是,《要点》还提出,探索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科技创新园,重点在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成果转化、技术转让等方面与香港开展深度合作。

陈鸿宇表示,深圳和汕尾合作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惠州也可以考虑与香港、深圳等地共建园区、平台,或者合作发展“飞地经济”,吸引香港、深圳的企业和项目入驻。特别是在香港“再工业化”过程中可以谋划加强重大举措的合作。

“大湾区很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要创新区域合作模式、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样才能提升湾区的竞争力。”毛艳华建议,惠州下一轮的发展,无论是共建平台,还是园区或者基地建设,要创新合作模式,与广深港澳等城市开展不同的产业合作、协同创新的探索,摸索政府协调、市场主导、资本推进的合作模式。

实际上,在大湾区背景下,合作与交流成为主轴。惠州将积极推进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落实大湾区个税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港澳青年来惠创新创业。

对于文化旅游体育交流合作,惠州将推进罗浮山粤港澳影视产业合作基地建设;参与开发“一程多站”旅游精品线路,充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联合宣传推广计划,筹办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博览会;推动开通深惠汕海上客运航线,探索开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游航线;推进足球试点城市建设,支持参与或举办粤港澳大湾区足球赛事。

■对话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

精准对接

广深港澳

引进高端资源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紧邻广深港的惠州如何参与大湾区建设?9月5日,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

毛艳华表示,围绕建设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的目标,惠州对自身在大湾区新一轮发展有所思考,有理念,有抓手,也有举措。一方面要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广深港澳加强合作,形成扩大开放格局;另一方面,要通过产业发展和园区规划,来推动高质量发展。此外,还要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优质生活圈的建设。

他表示,惠州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具有区位、空间的优势,将为惠州在大湾区建设中赢得很好的发展空间与机遇。

“惠州在大湾区11个城市中,特点还是比较鲜明。比如能源基地,是惠州的传统优势,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形势较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也有很好的基础。”毛艳华表示,围绕这两大产业,惠州有很明确的思路去构建产业基础和推动创新,比如提出建设能源科技创新中心。实现这一目标将会使惠州未来发展的特质更加鲜明,在大湾区中的城市功能更加清晰。

不过,毛艳华也认为,惠州还有很多需要补齐的短板,比如石化产业链的短板、研发和人才不足等。建议通过对接广深港澳来更好发展开放型经济,利用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机遇,通过协同创新,更好地引进高端资源。

他建议,在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惠州要结合大科学装置、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引进一批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创新能力。

在毛艳华看来,大湾区很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要创新区域合作模式、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发展的整体协同性,这个过程要加强区域的分工合作。惠州要从湾区整体的角度统筹考虑,以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去谋划在大湾区中的定位。

他建议,惠州在强化区域合作的过程中,要创新合作模式,与广深港澳这些中心城市开展不同的产业合作、协同创新的探索,摸索政府协调、市场主导、资本推进的合作模式,通过强强联合、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扩大湾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这是推动惠州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毛艳华说,围绕新一轮开放,惠州应当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周边城市在高铁、机场、水上通道等方面的对接,构建开放大格局。

深圳被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将为惠州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毛艳华表示,作为深莞惠都市圈的重要城市之一,惠州要抓住大湾区和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两大机遇,更好地对接学习、借鉴推广深圳的经验,如自贸区建设、营商环境打造、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等经验举措。

新闻推荐

27名大学生领到13.5万元助学金

惠州日报讯(记者谭琳)惠州市关工委受助大学生座谈会暨2019年助学金发放仪式日前举行。市关工委主任卢呈祥,常务副主任吴选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