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港口英雄民兵连:传承红色精神 铸就南海长城
港口海上党员示范岗的党员在打捞水里的垃圾。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惠东县港口民兵连前指导员林煜(右)与现任连长李伟美(左)。
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1964年8月,港口民兵连被授予“英雄民兵连”荣誉称号。(资料图于蕾翻拍)
1964年,港口民兵连在小星山合影。(资料图于蕾翻拍)
8月底,暑期临近尾声,惠东港口的滨海旅游热逐渐散去。这里山海相连,海天一色,不仅是惠州旅游度假胜地,还是家喻户晓的红色革命圣地。
时间回溯到57年前,在1962年10月7日,港口民兵连连长张苞带领民兵飞舟渡海,直扑小星山岛,与偷袭的敌特部队进行浴血斗争,成功击退了敌人。1964年8月,原中共中央中南局和广州军区授予港口民兵连“英雄民兵连”荣誉称号。
海风阵阵,港口民兵连连部大楼与小星山岛隔海相望,小星山战斗精神不断滋养着后世。新时代新任务,民兵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巩固海防、抢险救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今,正值“英雄民兵连”授称55周年之际,港口要将民兵连连部大楼打造成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让红色革命精神薪火相传,与时俱进。
红色历史民兵连事迹被搬上银幕
在港口民兵连连部大楼外,“南海长城”纪念碑依海而立。1975年,以英雄民兵连为题材的电影《南海长城》被搬上银幕,港口因而得此名。
李伟美是惠东县港口民兵连第7任连长。他介绍,港口民兵连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工人纠察队,最初只有8名工人。直到1961年,队伍扩编为2个排,共有83人,正式改名为港口民兵连。
小星山的那场战斗让港口民兵连名垂青史。1962年10月7日拂晓,一股敌特部队在大亚湾海域小星山岛登陆。获此情报后,当时的民兵连连长张苞紧急集合各行各业的民兵,兵分三路展开作战。
在张苞的带领下,一排民兵登上机帆渔船,直抵小星山岛,沿海边和山崖展开搜索。在人民解放军炮艇的增援下,民兵连与敌人激战11小时,共歼灭敌军3人、俘虏9人,缴获一大批武器和物资。
那时,港口民兵连第12任指导员林煜只有12岁。他记得,父亲林树南也参加了那晚的作战。后来,林煜才知道,时任三排长的父亲负责外岛拦截,严防敌人登陆,拦获3名后撤敌特,荣立个人二等功。
不过,在激战中,张苞、徐景松、马德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小星山岛的郁郁葱葱中。1963年10月,小星山战斗烈士纪念碑在此建成。
“这是解放后民兵独立作战取得全胜的典范。”李伟美告诉记者,港口民兵连因小星山战斗闻名全国。1964年8月5日,原中共中央中南局和广州军区授予他们“英雄民兵连”的称号。自此,小星山精神与山海共存,代代相传。
薪火相承不少家庭三代都是民兵
林煜是港口民兵连第12任指导员。1971年,他从部队退伍后第4天,就在父亲介绍下加入了民兵连,一干就是38年。
港口三面环海,毗邻香港,战略地位重要。“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大环境还很紧张,民兵训练强度很高。”林煜一边在镇上的粮管所上班,一边从父亲手中接过民兵的担子。
那时候,每周一、三、五林煜都要进行民兵连训练。“从早上7时到9时30分,结束之后立马就要赶去上班。”他说。
到了晚上,民兵还要轮流巡逻放哨。每到晚上8时,民兵连一个班10个人准时上岗。“两个人一组,扛着冲锋枪,沿着海岸线巡逻。”在林煜的记忆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
2003年前后,广州军区在港口民兵连试点进行了60天全封闭海训。“有一次,一枚炮弹发射后落入水中未能引爆,我和惠东县武装部的一位同志承担起排弹引爆任务。”时至今日,林煜对当时的惊险仍记忆犹新。
几十年来,小星山红色精神在林煜家中代代相传。1994年7月,林煜的女儿林志芳毕业后也像父亲一样加入民兵连。作为一名女兵,林志芳巾帼不让须眉,参加泅渡训练长期在海水里浸泡,在省军区民兵海训试点射击考核中勇夺冠军……
其实,在港口,这样的故事不在少数。“加入民兵连,是港口人引以为豪的事情。”李伟美说,不少曾参加小星山战斗的功臣离队时,都将自己的孩子介绍到民兵连。据统计,全港口一家三代当民兵的有11户,两代是民兵的有27户。正是他们的坚守和传承,使民兵连的“红色基因”代代相承。
与时俱进助力滨海旅游区发展
俯瞰港口,这里的陆地海洋形成两轮半月形状海湾——大亚湾和红海湾,故称双月湾。每逢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滨海旅游发展的同时也对交通造成不少压力。这时候,民兵连成员往往放弃休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在路上疏导交通。
不同时代,民兵连有不同的任务。风雨变幻数十载,港口民兵连也不断与时俱进。“70年代反特,80年代反走私,90年代反毒品,2000年后加强海防,2010年后旅游区建设是重点。”李伟美说。
除了疏导交通,抗洪抢险是港口民兵连当下的重要任务。“港口位于惠东沿海,每年台风来临,这里都首当其冲。”
李伟美记得,去年超强台风山竹来临之际,民兵连46人全员出动。他们兵分四路,前去地势低洼的大园村和东海村,负责转移群众和守护海堤。“这种时候,最怕海水倒灌。有一年台风,大园村海堤被冲出漏洞,民兵连修堵了8个小时才排除险情。”
就这样,港口民兵连与群众同舟共济,不断弘扬英雄精神。有一年刮台风,白花镇洪涝严重,港口民兵连前去支援。“我们派出30人,出动2条冲锋舟,转移撤离上百户群众。”林煜说,他永远也忘不了,将被困群众转移到集中安置点后,一名老伯竖起的大拇指。
50多年来,民兵连发生不少变化:从没有统一着装到物资装备齐全,从简陋的一层瓦房搬到两层的水泥楼房……然而,港口民兵连的精神没有改变。“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民兵连永远听党指挥,对党忠诚;不论形势怎么改变,民兵连从不放松军事训练,永远能拉得出去冲得上去;不论人员怎样更迭,脚踏实地的作风没有改变,始终保持战斗力。”林煜说。
据港口滨海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组织委员孙蓉介绍,目前,港口借鉴惠东高潭镇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的经验,正在积极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让红色革命精神与时俱进,薪火相传。
■相关
海上党员示范岗
带头维护滨海旅游形象
8月底,酷暑难耐。在港口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堤岸边,当地渔民党员代表田志平身着“党员示范岗”救生衣,正在发动船只准备出海巡逻,捡拾海面垃圾。作为首批“海上党员示范岗”,田志平已经正式上岗两个多月了。
据介绍,“海上党员示范岗”首批共7名党员,已于6月26日正式上岗。党员示范岗是从普通渔民党员中筛选而出,旨在打造独具港口特色的党建品牌,弘扬传承英雄民兵连红色精神。
近年来,随着港口滨海旅游的发展,许多传统渔民纷纷停船上岸,兴办海钓、观光、民宿等旅游服务业。然而,乱丢垃圾、无序海捕、坑客宰客等不规范不文明现象却日渐严重,严重影响当地的旅游形象。为了更好地规范港口旅游业发展,“海上党员示范岗”走马上任。
田志平是港口的新渔民。他曾在广州一家国有企业上班,2010年前后入党,还担任过公司团支部书记。不过,为了照顾家人,酷爱垂钓的他选择返乡创业。2015年,田志平买下一艘渔船,做起海上钓鱼服务,载钓友出海。他每天至少有10个小时在海上,最近开到小星山,最远则去到50多公里外的大青针。
“我们一边出海,一边履行党员义务。”田志平说,他们要做好带头示范作用,遵纪守法,注意安全。“比如说,协助海上应急救援,劝阻海上违法违规作业,督促游客穿好救生衣,清理海面垃圾……”
这几年港口的发展变化,田志平都看在眼里。“以前,内海两侧只有零星的瓦房,海里也只有木渔船,现在,两岸建起了密密麻麻的楼房,全是民宿、餐馆,游船渔船也越来越多了。”他相信,“海上党员示范岗”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家乡滨海旅游的发展。
港口滨海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通过“海上党员示范岗”这个载体,着力解决全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激励广大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全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质。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港口将进一步提升滨海旅游服务水平,填补海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不足。
■延伸
传统渔村打造高端滨海旅游示范区
刚刚过去的暑期长假,港口到处人山人海,路面上充斥着从深圳、东莞、广州前来旅游的私家车。去海龟湾观看可爱的海龟、登山远眺美丽的双月湾、乘坐渔船出海兜风、品尝新鲜美味的海货佳肴……仅一两天的旅途便能让人流连忘返,港口滨海旅游散发着独特魅力。
稔平半岛最南端、三面环海、西毗大亚湾、东临红海湾、南接南海,地理位置特殊的港口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也拥有着绝佳的自然环境优势。港口资源丰富、风光旖旎,海洋渔业是港口传统发展的根基,但在这几年,渔民纷纷停船上岸,投身滨海旅游服务,成为了当地富民产业兴起的新气象。
在港口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苏河便是吃上旅游经济饭的渔民之一。十几年前,还依靠捕鱼为生的他,不曾预知到自己和家人将发生的角色变化。如今,撒网捕鱼已然成为了他经济收入的辅助技能,更重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前几年翻修的海边老房,其摇身一变,成为了拥有十几个房间的“网红”民宿。
“夫妻俩打理房间,平均每间房租大约600元/月,比打渔稳定多了。”苏河说,每当旅游旺季到来,生意更多,全家人都要“齐上阵”。
近年来,港口立足区位优势,把握环大亚湾新区建设发展机遇,不断优化“三一二”的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业,扶持渔业,优化临海新能源产业等,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趋势。
数据显示,港口2018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6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2.3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5.6亿元,同比增长7.4%;第三产业8.1亿元,同比增长10.6%。
在旅游产业快速增长的同时,港口也依然面临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保洁力度有待提升、旅游安全监管力度不足、滨海旅游配套管理滞后等问题。
“深化产业改革,力求在高端滨海旅游产业上实现新突破。”港口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继续支持滨海旅游项目的实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同时抓好旅游厕所、公共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并进一步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发展海钓、户外拓展等娱乐项目,增加旅客旅游体验和消费等,打造惠东高端滨海旅游示范区。
■他山之石
黄河口滨海旅游小镇:
渤海湾畔的一颗明珠
延绵几十公里的原生态海岸线、大面积滨海滩涂生态湿地、近10万亩生态盐池、20余万亩标准化海水循环养殖区……依托雄厚的渔业产业基础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滨海旅游小镇已崛起成为黄河三角洲乃至渤海湾畔的一颗“明珠”。
在打造渔港小镇、发展滨海休闲旅游服务业等方面,东营黄河口与惠东港口都具有相似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
近年来,黄河口滨海旅游小镇以海洋产业为基础,以休闲旅游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突出“红滩湿地、海韵蓝镇”的形象定位,立足海洋文化、黄河文化和渔业文化,重点发展海洋科技、滨海湿地旅游、温泉健康、体育运动和休闲渔业等五大特色,已然成长为辐射黄三角乃至京津冀的“美丽海岸、休闲港湾”,推动区域发展的“蓝色引擎”已马力全开。
在黄河口的发展经验中,充分发挥原生态海岸线资源优势是基础,建设红滩湿地、观海长廊、游船码头、赶海拾贝、星空公园、汽车营地等是配套,而开发“万亩盐田”旅游资源,探索出诸如盐田观光体验、盐养生保健、盐业科普、死海漂浮等“盐业+旅游”的发展思路,更是其滨海旅游业中的一大亮点。
休闲渔业也是黄河口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除了结合养殖基地、海洋牧场以及中心渔港建设,来发展生产、观光、垂钓、餐饮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外,黄河口更加注重打造“好客渔家乐”旅游品牌,如组织举办“赶海拾贝节”“祭海仪式”等传统特色活动,将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融合发展,打造出渔港风情小镇。
统筹:南方日报记者罗锐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于蕾乌天宇
新闻推荐
全市水库移民乡村振兴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 用机制激发移民村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
惠州日报讯(记者刘建威)昨日,全市水库移民乡村振兴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对第一批申报经审核审定符合条件的10个移民村民小组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