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上将”邓仲元
在广州市黄花岗公园内七十二烈士墓东南侧,有一座民国陆军上将之墓巍然壮观,墓碑是孙中山先生亲题,这就是邓仲元墓。园内青松翠柏,相互辉映,蔚为壮观,庄严的墓碑前,堆放着人们敬献的鲜花。
在惠阳淡水首义
邓仲元,原名仕元,别名铿,1886年出生于今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因其父在广东惠阳淡水经商,从而落户淡水。邓仲元早年就读于惠阳,后肄业于崇雅学堂。1905年,他19岁时考入广州将弁学堂步兵科,毕业后留校,任步兵科教员兼公立政法学堂体操教习,不久任代区队长。1907年升任该校学兵营排长兼代左队队官。
辛亥革命爆发后,邓仲元与陈炯明等首先在淡水发动当地农民和手工业者百余人围攻淡水警署,缴枪三十余支,子弹千余发。随后参加起义的民众愈来愈多,两日之间发展到五百余人。当时,起义军共编成七个大队,邓铿兼司令部参谋长。在惠阳淡水首义后,邓仲元继而率兵进攻惠州,与敌作战,身先士卒,率众击溃敌军,迫使惠州守敌投降,光复惠州。
1914年,他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任军务部副部长,旋奉孙中山之命回国,密谋在广东举行起义,并任广东讨袁军总司令,与朱执信等人在香港、澳门设立指挥机关,与陈可玉策动陆军团长邓承昉在饶平起义,另命洪兆麟在惠州举事,均未成功。
1921年,邓仲元任广州军政府第一师师长兼总司令部参谋长。同年夏,击溃犯粤的沈鸿英、刘震寰部。接着,他积极支持孙中山北伐,担任后方筹饷械的任务。后来,人们一谈起孙中山的基本革命部队就说到粤军,一说起粤军就说到第一师,而粤军第一师是由邓铿创建的,邓铿在粤军第一师有着无比崇高的威望。
待人仁厚,律己廉洁
邓仲元待人仁厚,律己廉洁,治家节俭,常常以减衣缩食来勉励家人。在福建征战期间,他对自己的要求尤为严格,“月受俸仅百二十金,即平日轻慢公者,亦为赞叹而敬服”。他经常对下属和朋友说:“近来人心常以做官为黩货途径,及其已得,则消耗与嗜。即稍稍储积,其结果不过增加自身罪恶,而陷后人于有恃无恐,不克振拔之地而已。”闻者皆服为名论。难怪胡汉民称邓仲元为“武人之中,高节远瞩,惟公为能”。
1922年3月21日,邓仲元亲赴香港接其老师周善培来广州,傍晚抵达大沙头广九车站时突遭陈炯明派人暗杀,腹中两弹。3月23日凌晨5时,抢救无效的邓仲元逝世,年仅36岁。
邓仲元遇刺身亡,广东乃至全国为之震动,社会各界纷纷追悼。孙中山对邓仲元“忠于国事,勇于奋斗”的革命伟绩和高尚品格给予高度评价,追赠其为陆军上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初建于1912年,有规定不得附葬,但有感于邓仲元在辛亥革命建功甚巨,孙中山特准邓仲元墓设于陵园之内,并亲书“邓仲元先生之墓”墓碑。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邓仲元为革命烈士。邓仲元的故居、陵墓等,被当地政府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立碑保护,拨款修缮,并召开各种纪念会、座谈会,缅怀和学习邓仲元的英雄伟绩和革命精神,以告慰忠魂,策励后人。
惠州日报记者杨敬贺
(本系列报道结束)
新闻推荐
在惠阳秋长有这么一个说法:站在秋长的街道上,每隔50米就会有一家与吉他相关的产业。无论是琴弦、拨片、拾音器、调节杆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