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件提出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深惠未来将有5条轨道交通相连 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 CP城市惠州蓄势待飞
厦深高铁惠州南站全貌。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扫二维码看“湾区争先
深惠同城”更多精彩内容
陈鸿宇。
林江。
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惠州的近邻深圳迈向新阶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人认为,这份重磅“政策礼包”的意义不亚于当年经济特区的诞生。
值得关注的是,这份文件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这为深莞惠合作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深圳的“CP城市”,瞄准国内一流城市目标的惠州将迎来爆发期?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周欢策划:柯鸿海
临深惠州再被“点名”
深莞惠联动发展打开想象新空间
8月2日,在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深科达智能装备项目成功摘得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首批工业项目地块,标志着项目即将正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这个来自深圳的项目将在惠州规划建设智能装备研发销售中心及生产基地,发力显示、半导体、元器件三大领域。
这是惠州加快对接深圳、吸引创新资源集聚的缩影。今年初,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在惠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全市各部门各领域要以香港、深圳等先进地区为标杆,打造服务效率最高、综合成本最有竞争力、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开放新高地。
此次《意见》的出台为深惠合作提供了更多机遇,其中虽然没有提到很多有关惠州的内容,但点到了惠州。在“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节,《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
不仅如此,日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
中央、省的文件近期频频“点名”深莞惠,为三地合作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6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全国24个千万级人口的大都市圈中,深莞惠都市圈的发展潜力指数排名第三,仅次于上海大都市圈、北京都市圈。未来深莞惠合作的潜力不难想象。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深圳的近邻,惠州是大湾区中少有的土地及海域面积都非常广阔的城市,土地面积是深圳、广州、东莞3市之和。
“惠州紧邻深圳、香港,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和产业基础都不错,与深圳的产业互动密切。”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表示,深圳被赋予建设先行示范区之后,一方面会吸引集聚更多人才等要素,另一方面动能外溢也将更加强烈,更快地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土地空间广阔的惠州有望成为首选合作伙伴。
3条高铁2条城际相连
未来深惠“半小时生活圈”有望成常态
近日,省人大代表到惠州南站、惠城南站等地调研深汕高铁惠州境内道路情况。这条起于深圳、经过惠州、止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高速铁路的规划近年来备受关注。深惠两市多次就深汕高铁进行沟通对接。未来若获批建设,惠州与深圳之间将再添一条交通大动脉。
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惠两地加快谋划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深圳和惠州的合作有渊源、有基础,水到渠成。”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深港澳科技联盟顾问张克科表示,从深圳到深汕特别合作区,惠州是必由之路。连接深港的莲塘口岸开通后,将强化惠州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带动惠州成为投资热土。
实际上,现有的厦深高铁已经让深惠相邻区域率先尝鲜“半小时生活圈”。坐高铁从惠州南站到深圳坪山站只要10分钟,从惠州南站到深圳北站只要30分钟。
目前,赣深高铁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条连接深圳、东莞、惠州等地的高铁是大湾区内联外通的重要大动脉,在惠州境内设置博罗北站、惠州北站、仲恺站3个高铁站。预计到2021年建成后,从惠州中心区到深圳只要20多分钟,深惠跨城“半小时生活圈”有望成为常态。
已运营的厦深高铁、在建的赣深高铁,加上规划中的深汕高铁,深惠将有3条高铁相连。两地还在谋划研究2条城际轨道——深惠城际、深圳至大亚湾城际。未来若建成,深惠之间将有5条轨道交通。
目前,惠州正在高标准研究制定“大交通轴线”规划方案,抓紧对接莲塘口岸等骨干工程。除了加快与深圳的陆路交通对接,海上交通联系也在抓紧谋划之中,将推动开通深惠汕海上客运航线,探索开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游航线。
“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硬件要求;建设一流的营商环境是软件要求。”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建议,惠州对接深圳要重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轨道交通、港口、机场建设,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拓宽通道。同时,要强化园区等产业平台建设,并做好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配套,让人才能够在惠州安心创新创业。
产业协同演绎“双城记”
“深圳创新+惠州智造”正加速起航
8月28日,作为惠州创新主战场的仲恺高新区将在深圳举办招商推介会,重点推介中韩(惠州)产业园、357创新产业带、仲恺军民融合产业园等产业发展平台和创新创业环境。来自深惠两地的企业和行业协会也将进行对接交流。
这是时隔3个月仲恺又一次赴深圳推介。今年5月,在2019深圳(国际)高科技产业园区博览会,仲恺已经进行了一轮推介,向深圳企业家广发“英雄帖”。实际上,近年来,仲恺频频与深圳“牵手”,源源不断吸引深圳的项目、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落户。
交通利好不仅推动深惠同城化,也加速两地产业协同发展。近年来,深圳与惠州的合作越来越密切,特别是企业之间互动“热络”,形成紧密的上下游产业链。
比亚迪、TCL、华星光电、德赛集团、伯恩光学、赢合科技、欣旺达、光弘科技、杰普特光电……一大批企业同时布局深惠两地。研发在深圳,生产在惠州;总部在深圳,子公司在惠州;总部在惠州,子公司在深圳……类似的“双城记”组合正在不断演绎。
这是深惠两地产业优势互补、“深圳创新+惠州智造”加速发力的集中体现。今年年初,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吉在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面向深圳引进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促进科技成果在惠转化。
加快与深圳的对接合作,惠州临深县区先行先试。以惠阳区为例,近期该区与深圳的龙岗区、坪山区频频“牵手”探讨合作,如谋划共建“龙岗—惠阳产业园”等。
近日出台的《惠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近期重点工作及2019年工作要点》也明确提出,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学习借鉴广深港澳先进理念和做法,加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与广深莞在跨界地区开展产业合作、创新协同和同城化试点,探索建设协同发展试验区。
“如果只是停留在弄点项目过来、搞点科技创新,不进行更多制度创新,显然跟不上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步伐。”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会对惠州带来比较深远的影响。在对接深圳的过程中,惠州要在制度创新上多向深圳学习,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营商环境提升。
■对话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深圳“先行示范”外溢将更强要全方位对接推进深惠同城
深圳被赋予建设“先行示范区”,惠州如何抢抓机遇、顺势而为?8月19日,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深莞惠都市圈带来更多机会。深圳一方面会吸引集聚更多的人才等创新要素,另一方面外溢也将会更加强烈。
在陈鸿宇看来,多年来深圳、香港等城市的辐射带动,是惠州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圳承担新使命,惠州应当认真研究其中的机遇,精准做好交通、产业、项目、企业等方面的对接。不仅要深惠一体化,还要推进深惠同城,让深惠生活圈更加紧密。
深圳会吸引更多要素外溢也将更加强烈
南方日报:此次《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有网友称,惠州又要火了。对此,您怎么看?
陈鸿宇:深莞惠联动发展虽然不是新话题,但惠州是深莞惠联动发展的受益者。多年来惠州的发展,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受深圳、香港等城市的辐射带动影响。实践证明深莞惠经济圈建设是惠州发展的有利因素。
现在中央明确赋予深圳新的使命,要走在前列的最前列。这对深圳来说,有了新的发展目标,而新的发展理念也将率先在深圳实施贯彻。深圳会进入发展更迅速、发展要求更高、发展质量摆在更重要位置的一个时期。这也要求深圳所有方面都必须转型。这种转型的结果是深圳的产业、城市发展、人口集聚规模,都有上升的空间。
在广东以及我国南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深圳必须扮演重要角色,带动周边地区,如深港合作、粤东粤西粤北发展,要成为协调发展的典范,成为广东以及我国南方新动能集聚的平台、发展新引擎。
承担新使命,一方面深圳会吸引更多人才等要素,另一方面深圳的动能外溢也将会更加强烈,更快地带动周边发展,包括惠州特别是临深县区。
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惠州有望成首选合作伙伴
南方日报:作为深圳的近邻,惠州与深圳的产业联系较为紧密。惠州如何与深圳的优势互补?
陈鸿宇:惠州紧邻深圳、香港,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和产业基础都不错,与深圳的产业互动密切。香港和深圳向外发展,绕不过惠州。深圳被赋予建设先行示范区之后,土地空间广阔的惠州有望成为其首选合作伙伴。这是惠州的大机遇。
从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等国际湾区的经验来看,核心城市(区域)一般都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如“硅谷”、纽约、东京。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实体经济是基础,制造业等一般集中在核心城市行政边界之外的周边区域。
深圳发展新兴产业以及滨海产业圈的形成,将与惠州互补,为惠州带来极大的产业发展机会。《意见》中提到的深圳要发展的产业,实际上都不可能完全在深圳的范围以内自己完成,往往只能留下头部企业、总部经济和研发、金融等,生产等环节要往外走,如华为终端业务外迁东莞。这些年,惠州也吸引了很多深圳企业落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机遇。
随着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城市化的发展会吸引更多的人才,也会给周边城市提供一个强大的城市体系,深莞惠都市圈内部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并给惠州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会。
不单要深惠一体化还要深惠同城
南方日报:在您看来,惠州应当如何抓住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机遇?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好对接?
陈鸿宇:一是要认真研究文件精神,从中可以看得到有哪些机遇,做个清单列表。要知道深圳能够外溢什么,惠州才能够争取什么。
二是要做好交通对接。交通是极端重要的,惠州要全方位拥抱和对接深圳、香港等地,包括陆路交通,如高铁网络、城际轨道。不单要推进深惠一体化,还要敢于提出深惠同城的概念,让生活圈更加紧密。同时,还要做好海上交通、海上旅游等对接。
三是要争取深圳的引领性、示范性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惠州。目前已经在做,但效果还不是非常明显。
南方日报:此次《意见》提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惠州目前也正在建设两个大科学装置。惠州应当如何做好对接?
陈鸿宇:这是中央明确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惠州本身也有大科学装置,可以与深圳进行联动,作为大科学中心的组成部分,进行创新资源对接,共同做好科学研究。包括深圳未来发展的新产业,惠州也可以提前做好规划对接。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惠州要加快制度创新打造“类深圳”营商环境
深圳“再出发”,能否“带飞”周边的惠州等城市?8月19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深圳被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会给周边城市带来比较深远的影响。
林江表示,借助这个机遇,惠州对接深圳关键在于要抓住重点,不单单是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还要在制度创新上多向深圳学习,加快制度创新。深圳的土地空间有限,而惠州的空间广阔。惠州作为深圳的邻居,应当因应深圳新的地位,顺势而为,打造“类深圳”的营商环境。
惠州如不制度创新难以跟上深圳步伐
南方日报:在您看来,建设先行示范区对深圳来说意味着什么?对惠州有何影响?
林江:深圳被赋予建设先行示范区,在我看来,先行示范区不仅仅是一个名号,更重要的是,将来进行创新试验会得到更多的授权。在现有的广东自贸试验区中,前海蛇口片区也是走在前列。
深圳被赋予建设先行示范区,意味着在制度创新上会有更重要的作用。未来一段时间,深圳在制度创新上可能会走得更快。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一体两面。科技创新其他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有人才、有科研实力和资金就可以进行,但深圳的重要性在于体制机制上走得比较前。当然这也得益于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这种已有具备的优势,在作为先行示范区之后,会进一步扩大和提升。
深圳一方面紧邻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同时又靠近拥有众多民营企业的珠三角城市,创新环境会比其他城市要好。除了科技创新,深圳要进行更多的制度创新。例如,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把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对接,如何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这些其实都是制度创新,也是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需要发力的方向。
这对深圳的周边城市如惠州,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惠州如果配合不了制度创新,若只是在科技创新上做文章,并不会比广州、东莞等城市有优势。
对惠州来说,要把握重点。如果只是停留在招商引资,弄点项目过来、搞点科研创新,不进行更多制度创新,显然跟不上深圳这样的先行示范区的步伐。
要因应深圳新地位提前对接谋划
南方日报:被赋予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再次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惠州的发展如何借力深圳?
林江:作为深圳的一个邻居,惠州面对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有机遇,也有挑战,还是要顺势而为。深圳的土地空间有限,要么往东莞方向发展,要么往惠州方向发展。
惠州跟深圳对接的可能性会大一些。一方面是深汕特别合作区要经过惠州,所以惠州可以同时服务深圳、对接汕尾;另一方面,惠州的包容性比较强,与深圳的产业联系紧密。惠州如果放下心理包袱,对接深圳会更加得心应手。
惠州是最靠近深圳的城市之一,加上土地面积广阔,可操作的空间比较大。惠州关键是要作出选择,是选择停留在拿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做文章,还是更多通过制度创新来带动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确实很重要,但对惠州这样的城市来说,很可能的一个出路是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科技创新。反过来,科技创新又会助推制度创新。因应深圳新的地位,惠州要早做打算,提前谋划对策,在制度创新上多向深圳学习,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营商环境提升,打造“类深圳”的营商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
新闻推荐
去年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收入达15.07亿元,新政加大扶持力度 惠州新型研发机构 进入快速发展期
南方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内的工程师在调试自动化设备。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先进、机制灵活、市场性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