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调研水污染防治,为治水支招献策 惠州将首次用互联网技术监管河道
冷水坑河、河桥水、莲塘布河整治点,工人忙碌着施工。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惠州市人大代表到冷水坑河、河桥水、莲塘布河整治点调研了解工程建设情况。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从"九龙治水"到"一龙治水",解决多部门之间协调联动的问题依然摆在重要位置”“河涌整治不能只追求一时的效果,还要定期回头看”……7月25日,惠州市举行“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市人大代表围绕水污染防治等工作分组到各个县区开展调研。在活动中,市人大代表走访水环境整治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为水污染攻坚建言献策、把脉支招。
记者从活动中了解到,惠州在治水过程中逐步采用新的技术手段。例如,“互联网+河道”智慧水务技术今年9月可在仲恺启用,将出现惠州第一条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监管的河道。
近年来,惠州陆续开展河涌整治项目和消除黑臭水体行动,但效果有好有差。活动中,有市人大代表建议,要有打通整治项目“肠梗阻”的魄力,也要有消除各整治项目之间“时间差”的智慧,要统筹推进水环境整治进度,早日还百姓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
“互联网+河道”智慧水务技术将落地
25日上午,市人大代表一行来到仲恺高新区金星河截污管网建设点察看,并向有关部门了解了该区水体整治情况。
仲恺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7月上旬,惠州市住建局委托第三方对该区11条黑臭水体进行了抽样检测,检测表明目前该区甲子河陈江段、梧村河、马过渡河、西坑河水质无黑臭,其余河涌均为轻度黑臭。
记者了解到,在这些黑臭水体中,陈江河正在使用一些新技术进行整治。近日,记者来到陈江街道走访,在陈江河岸边,工人们正组装“生态浮床”,它将投放在河道两侧的水面上,并种上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
上海某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负责陈江河的相关建设工程。接下来,整条河道将使用“互联网+河道”智慧水务技术,水下将安装90个探杆,河道沿线安装18个摄像头对准排污口。探杆、摄像头和指挥平台都是相连的。一旦有排污口偷排污水,作为感应设备的探杆将立即探测到,并将信息传递到指挥平台,发出报警信息。同时,探测到排污的探杆还会启动最近的摄像头,摄像头进行放大式的排查,以锁定排污源。
据介绍,这一技术今年9月即可启用,将成为惠州第一条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监管的河道。除了“生态浮床”和“互联网+河道”智慧水务技术,陈江河还将设置“生态坝”,并使用纳米技术做水体修复。
陈江街道党工委书记戴伟焕介绍,2019年以来,该街道计划投入约2.5亿元,主要用于市政污水管网普查、清淤和建设,以及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等工作。他表示,接下来陈江将大力推进各项整治工作,并实现常态化管理。
仲恺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按照计划,该区今年9月30日前要完成120公里截污管网建设目标。截至7月18日,已建成76.06公里,剩余部分正加快推进。同时,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也在加快实施。
而在大亚湾区,近年来通过治水取得了成效。
“大亚湾的水质改善很大,我第一次见到坪山河时,那河水跟酱油一样,难看又难闻,前几天我专门骑车去看,现在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惠阳区人大代表、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制造二部副部长陈宏礼说,建议继续加大工业企业排污口的在线监管,同时加强水质净化处理设施的应急管理。
惠州市人大代表林远忠提出做好污水管网错接混接整改的建议。他建议参考深圳等先进城市,在污水处理上制定长远计划。
惠州市人大代表邬文钧表示,大亚湾应成为水污染防治的标杆,在管网对接方面应进一步加大排查力度,解决错接混接的问题。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理解、参与防治水污染的良好氛围。
惠州市人大代表何汝玉表示,环境保护宣教很有必要,环保知识应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庄,提高每个家庭的素质,唤起每个人的“环保心”,唤起全社会保护环境的责任。
治水“肠梗阻”问题引代表关注
在惠城区南部片区,有3条河涌——莲塘布河、河桥水和冷水坑河,市人大代表们一行来到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现场查看进展。
惠州市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整治项目总投资约5.46亿元,包括防洪排涝工程整治河道总长15.56公里。将在9月底完成河桥水主体工程建设,12月底完成莲塘布河和冷水坑河主体工程建设。
在惠城区水口街道大湖溪片区的洛塘渠综合整治工程现场,惠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洛塘渠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已交地地段已全面动工建设。目前,截污管网已完成17.989km,完成率99.94%;清淤12.24万平方米;52座截流井已完成44座。
实地走访中,一些“肠梗阻”问题引起代表们的关注。例如,莲塘布河截污纳管做完以后,按照原先的工作任务划分,接下来的工作由惠州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承接,负责将截污纳管的污水接入就近的污水处理厂处理。但惠州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接到惠城区自然资源局通知,称因南部新城片区规划调整,管网建设规划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因此,目前调整后的规划正在报送、审批中,与莲塘布河整体整治完成可能存在“时间差”。
惠州市人大代表邓庆宁说,水环境整治重心已经从过去“桃红柳绿的景观工程”过渡到“生态整治的核心工程”,特别是黑臭水体整治形势很紧迫。“要统筹实施工程,特别是要一个系统推进、协同推动的机制。”邓庆宁表示,一个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涉及的工作环节多、负责部门多,“时间差”问题正反映了各环节、各部门缺乏协同推进。
市人大代表邓苑萍也表示,水环境整治是宏大的工程,要按照系统工程来考虑,而不是切割成条块,“统一管理、统筹推进,消除"时间差",也更利于把钱花在刀刃上”。
市人大代表王曙光希望相关职能部门紧盯整治中的“肠梗阻”问题,还群众一个满意的水环境,“希望治标不治本的问题能在代表任期内得到解决”。
“我们的水环境整治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市人大代表文小红说,水环境整治应有前瞻性。
惠城区副区长游京樊回应说,水环境整治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他将把代表们的建议应用到工作之中,下大力气整治,建立长效机制。“起步晚、力度大、有信心”,游京樊用9个字总结惠城区今年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目前,该区12条黑臭水体中,沙墩头沥、梅湖沥已消除黑臭。“有信心今年底完成12条黑臭水体消除黑臭工作。”游京樊说。
上半年淡水河紫溪断面水质有改善
“设施提标后可以处理多少污水?覆盖的范围有多大?能不能都收集过来?”在惠阳新圩黄沙河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升级工程建设现场,市人大代表黄水祥面对工程施工方连环提问。“按计划工程9月要建成,能不能保质保量赶出来?”
惠阳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申志军直言,历史欠账比较多,建设总量任务重,只能一步一步补上来。
惠阳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向坤金介绍,截至2018年底,惠阳已累计投入超过40亿元资金治水,2019年至2020年还将拟投入49亿元补齐短板,争取彻底消除劣V类断面,水质达地表水V类标准。
集中投入也带来了污水设施建设的进展,该区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3座(规模总计35.5万吨/日),配套污水管网84.57公里。此外,淡水污水厂也已全面通水调试,新圩长布扩建则将于8月底前完成,而7座提标升级改造工程已有4座通水调试,丁山河、屯梓河和黄沙河工程也均将于9月底前建设完成。
“全力保质保量建设好是第一步,还要切实完善机制运营好,用好这些设施设备提升水质。”惠阳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冶城介绍,从监测的动态数据来看,今年1—6月,淡水河紫溪断面各项指标同比都下降了,水质有了改善。随着建成设施的不断运行肯定还会进一步改善,但前提是要做好运营,使效能得到有效发挥。
“为进一步强化面源的监管,惠阳还将实行三大"清零"行动,对涉水"散乱污"企业、排污口和非法养殖进行清零。”惠阳区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惠阳将集合区、镇、村三级力量,部门间联防联控打赢这场环境违法行为歼灭战,用两个月的时间彻底歼灭“散乱污”企业,在9月底前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的治理工作。同时,还将奖励举报,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倒逼企业规范生产。
“去年的环保举报有没有获奖的案例?有没有人真正得到奖励?”市人大代表、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黄海日认为,强化举报奖励机制发动群众是个好方法,也是对政府执法监督的一个有力补充。
“当然是真的。去年有一例举报获得了5万元的奖励。”向坤金介绍,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新的举报奖励机制大幅提高了奖励额度,最高可达到30万元,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市民群众参与其中,倒逼企业依法达标排放。
代表建议加大环保宣传从源头控污
在龙门县,市人大代表通过现场走访及座谈方式了解当地水污染防治工作。
“龙门县已经构建起较为健全的"河长制"治水责任体系,实施了县领导分河包干、定期巡河制度,各乡镇、各部门有力落实治水责任。”龙门县副县长张建民介绍,目前,县内平陵河、铁岗河、三洞河、蓝田河等中小河流整治工程已经完工,鳌溪河治理工程正在实施中,明年计划开展增江河(地派镇段)、邓背河及路溪河整治工作。
龙门县还全力打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攻坚战。截至目前,龙门县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0座,污水处理规模达5.7万吨/日,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13座。
市人大代表一行实地走访了龙门县风景河。风景河位于龙门县县城内,全长约2.57公里,分东西两条河道,最终汇入西林河。由于存在河岸墙老旧破损、防洪不达标、水环境恶劣等问题,风景河影响了沿线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作为龙门县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之一,龙门县决定对风景河实施综合整治工作,分区域、分阶段进行治理。该项目估算总投资约3.19亿元,总工期27个月,第一期先建设风景河西段(约1.27公里),第二期建设风景河东段(约1.29公里)。项目内容包括截污治污及清淤疏浚综合整治、防洪排涝整治、水生态环境整治、景观美化提升及环卫公共设施建设。目前,风景河西段已经完成施工招投标及设置项目部,计划今年8月进场施工;风景河东段已经完成施工图设计,正在进行设计审图及预算编制工作。整个项目建设预计于2020年12月全面完工。
“龙门的风景河不仅看不到风景,还又脏又臭。多年来,这条河的整治可谓是牵动着我们人大代表的心。”在了解到风景河动工整治,将建成集防洪排涝、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景观河后,惠州市人大代表刘玲芳为这一工作点赞并提出建议。
刘玲芳表示,政府部门要认识到,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防和治同样重要。当前,很多水体污染就是由于群众环保意识淡薄,随手就把生活垃圾甚至是使用后的农药瓶丢到河里,完全没有想过这会对水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她希望政府部门在加大水污染整治力度的同时,也要想办法加大环保宣传力度,从源头扼制污染,确保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南方日报记者刘光明宝卢慧张峰林文通马发洲周欢
■聚焦
沙河水质攻坚:今年力争实现Ⅲ类水质
“虽然目前水质有所改善,但是基础不牢固,稍有松懈可能就回到劣Ⅴ类,任务艰巨。接下来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抓好整治,确保年底实现Ⅲ类水质的目标。”在25日举行的“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上,博罗县副县长李平向在场的市、县人大代表介绍说。
沙河是东江中下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增城、博罗、龙门三地交界处的独山,上段为横河,由北向南流经显岗水库与响水河汇合后,称为沙河。
沙河也是博罗的母亲河——全长89公里,流经博罗7个镇和罗浮山管委会,流域内人口约60万。近年来,由于沿岸城镇化的加快,人口和工业企业不断聚焦,这条原本清澈的河流,水质不断恶化,污染颇为严重。
这两年,各级政府部门全力整治后,沙河水质开始逐渐扭转恶化趋势。不过水质仍不稳定——据监测,今年上半年水质均值为Ⅳ类,其中1月为Ⅴ类,2月为Ⅲ类,3月为劣Ⅴ类,4月到6月为Ⅳ类。
接下来博罗如何攻坚改善沙河水质?博罗县将重拳出击,市、县人大代表也给出了建议。
计划?消除沙河流域13条劣V类排渠
湖镇,位于沙河的上游。沙河主要支流之一的陈村河流域,就位于该镇。
过去,这条看上去水量不多的小河,由于生活污水管网建设不健全,污水直排现象较为严重;养殖密度高,污染负荷集中。同时,部分工业废水未处理达标就排放等,造成陈村河水质呈劣Ⅴ类,部分河段甚至为黑臭水体,对沙河干流造成了污染。
为解决陈村河的污染,湖镇镇政府委托环保公司,采取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的解决举措。
“近期主要是截污、铺管,完善村庄周围的生活污水设施和配套管网,在管网健全之前对湖镇围排渠总口截污,在旁路处理后再生水回补;远期就是雨污分流全覆盖,严格推进工业企业入园。同时资金的养殖场污染控制、工业污水处理提标、环保清淤等都在做。”负责施工的坤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伟对记者解释说。
“这里的水是否已经达标?”惠州市人大代表黄文霞指着岸边一个小水池问。
“已经达标了。”李伟说,从附近居民收集的污水经过应急一体化处理设施处理后,达到了国家标准,可以直排陈村河。眼前的水池的水,已颇为清澈。他介绍,接下来等管网完善后,附近的生活污水将收集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将大大减缓陈村河的污染压力。
沙河流域有15条排渠,其中13条的水质都是劣Ⅴ类。“今年的目标,就是要打赢这13条排渠劣Ⅴ类水质的歼灭战。只有消除支流的污染,沙河水质才能有保证。”李平说。
记者了解到,当前这13条劣Ⅴ类排渠综合整治项目都已经动工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快完善,才能真正实现截污的效果。”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巫远斌说。
石湾镇和园洲镇位于沙河博罗段的最下游,这两个镇与东莞一江之隔,也是博罗相对发达的镇街。企业多、居民密集,污水排放量大,是过去这一段沙河污染的重要原因。
这意味着沙河水质能否变好,关键是沿岸的支流、水渠的污染能否控制住。对此,石湾投入了6.2亿元大力实施河涌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重点抓好沙河、中心排渠、铁场排渠等主要河涌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
石湾镇中心排渠(里波水排闸段),是该镇三个流入沙河的排渠入口之一。这里的水环境生态修复项目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进行收尾工作,争取今年10月30日前实现里波水排闸出水口水质达到Ⅴ类标准。
在水渠对岸的民房墙角下,铺设了一些白色管道。石湾镇党委委员周伟光对记者解释说,这些管道把居民的生活污水收集到附近的沉淀池,进而统一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
2017年之前,中心水渠还是黑臭水体,经过两年的整治,如今水质已经逐渐变清。就在7月24日的调试检测中,该水渠除了总磷超标外,其他指标已经达标。
记者看到岸边种植了柳树,水里鲤鱼成群,水质也没有异味。“目前水闸还是关闭的,达不到Ⅴ类标准就不开放。”周伟光说,等以后水质达标、水闸打开跟沙河贯通后,相信水渠的鱼会更多。
据博罗县住建局负责人介绍,今年沙河流域计划新建扩建3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9座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并完成106公里的污水管网建设。截至目前,已经建成了62公里污水管网。
建言?加强县级执法部门协作联动
“解决污染源是最关键的。”巫远斌说,这得到了在场的人大代表、政府部门负责人的一致认同。
工业污染企业整治以及禽畜养殖清理和水场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的整治是焦点。
李平介绍,截至7月21日,沙河流域共排查“散乱污”企业918家,累计完成整治914家;排查出来的268个排污口,也完成了239个整治,其中封堵了10个,截污纳管工程总数50个,深度处理总数34个,规范设置总数145个。
对于流域内的118家重污染企业,已注销排污许可证涉水重污染企业5家,申请注销、变更32家,并查封了重污染企业67家中的涉“长中厂”车间339个。
巫远斌表示,现在环保欠账太多,抓投入和抓源头要结合起来,既要继续加大水环境治理的力度,也要重点抓好源头,否则投入再多也治理不好。“同时也要加强监督。”巫远斌说,在实地走访中,虽然企业也有自我监督,但是还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到监督中来。
“乡镇一级治水任务重,除了需要高投入外,也需要更专业的技术支持。”市人大代表、石湾镇委书记李耀键表示,建议县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乡镇基层治水的技术支持,协调治水专业技术队伍到乡镇指导如何科学治水、快速治水、高效治水。
“消除污染源,也要拿起法律武器强力出击。”李耀键说,执法的关键是部门协作联动。由于乡镇一级没有执法权,对水环境污染行为没能及时执法处理,往往导致整治工作较为被动。他建议,加强县级执法部门协作联动,加强巡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保违法行为,第一时间对污染违法行为进行执法。
在惠州市人大代表田丽粉看来,水污染治理是一场需要持续“啃硬骨头”的硬仗,需要时间、需要投入,更需要精细、科学的举措。
“沙河污染严重,就像一个病人一样,眼下要用猛药,后续管控同样不能放松。要在系统治水上细化一个清晰的任务表,各部门各司其职,并保持高压态势压实责任,从重打击违法行为。”她说。
南方日报记者叶石界
本版统筹:周欢
新闻推荐
惠东大力发展高端滨海旅游业,图为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一角。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部的惠州,悄然迎来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