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湾”而兴 沿海经济带如何赋能惠州万亿产业

南方日报 2019-07-26 06:38

惠东大力发展高端滨海旅游业,图为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一角。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部的惠州,悄然迎来又一个重大产业平台。上周,惠东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指挥部揭牌成立,将瞄准建设环境友好的国内一流园区,力争3年打好基础、5年初见成效、10年实现成熟运营。

这个与大亚湾石化区最短直线距离还不到10公里的产业园,是惠州集中力量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万亿级产业集群的重大举措,也是坚持陆海统筹、加快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最新动作。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明确,惠州既属于“一核”,也属于“一带”。沿海经济带是新时代全省发展的主战场,这为惠州掘金“蓝色经济”打开了无限想象空间。

“山和海是惠州最大的资源和优势。”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近日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要以超前眼光和战略谋划做好“山海文章”。要通过交通轴线,把惠州的山和海连接起来,把城市框架和产业撑起来,串珠成链,提升价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吉在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表示,惠州的发展重心处于全省沿海经济带主战场上,有利于形成经济新增长极。惠州将继续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以沿海经济带为发展主战场,加快建设大交通、大产业、大平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处大湾区,南临大亚湾、东接红海湾,惠州可谓向“湾”而生,如何向“湾”而兴,因“湾”而富?“海上惠州”的面积比“陆上深圳+东莞”还大,能否成为拉动海洋经济、助推石化能源新材料万亿产业集群的新引擎?

千亿蓝海全市GDP逾三成来自海洋产业

走进惠东稔平半岛的铁涌、黄埠、平海三镇交界处,远远可见观音山一带,20多座白色“大风车”屹立山顶。这些高80米的“巨无霸”风力发电机组,3个长达46米的风机叶片随着呼呼海风转动,每转一圈便产生一度绿色电力。登上山顶眺望,盐洲岛、考洲洋、东山海等尽收眼底,海面上蒸腾起的浓雾翻飞飘扬,“大风车”与蓝天白云、碧海青山融为一体,构成一道如诗如画的风景线。

这个投产4年的广发惠东风电场,是惠州首个风力发电项目,也标志着惠州开启临海新能源产业的“蓝海”。

几十公里之外,惠东港口的南部海域,未来也将升起一座座“大风车”。

去年12月底,动态总投资逾82.5亿元的全市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惠州港口海上风电场陆上集控中心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上网电量接近1000GWh(吉瓦时)。这标志着,惠州风电开发步入“2.0时代”,由陆地转向更加广阔的海上。

这是惠州开拓海洋经济蓝海的缩影。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达1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占全市GDP的32.4%。这意味着,惠州的GDP逾三成来自海洋产业。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认为,惠州具有“区位+交通”的双重枢纽优势、“产业+企业”的双重引擎优势、“节点+平台”的双重聚合优势、“空间+资源”的双重要素优势,壮大海洋经济大有可为。

千亿级蓝色经济如何再启航?胡振宇建议,惠州可打造“453”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即优先发展4个优势产业(临海石化、海洋旅游、海洋交通运输业、现代海洋渔业),大力提升5个新兴产业(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海工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洋现代服务业、海洋文化),加快培育3个潜力产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态环保、深海矿产)。

串珠成链推动惠东惠阳大亚湾沿海地区联动发展

在大湾区城市中,论土地面积,肇庆无疑最大,但它不沿海;论海域面积,珠海高居榜首,但它土地面积太小;唯一兼具广阔土地空间和海域空间当属惠州。

作为广东的“海洋大市”,惠州281.4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不仅远超广深莞,还超过新加坡、三亚、厦门;4519.4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更是数倍于深圳。加上碧海蓝天、水清沙白的巽寮湾、双月湾,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让惠州成为粤港澳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今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探索开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游航线。

“惠州与香港的海上距离很近。从香港到大鹏湾、大亚湾一直延伸到红海湾,串起各海湾、海岛,这样的旅游航线将非常便捷。”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很看好这里的滨海旅游发展前景。“大亚湾这段海岸线也是广东省最美的海岸线之一,旅游市场潜力比较大。”

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看来,惠州海岸线很长,滨海旅游业发展有很多优势。下一步惠州要深化与香港的合作,建立海上直接联系的通道,如开通到香港的水上巴士。

滨海旅游正是惠州海洋经济的一个亮点,但提质发展也迫在眉睫。

“滨海旅游不能仅仅是看海。”惠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惠州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瑞卿认为,惠州拥有丰富的滨海资源,但滨海旅游产品比较单一、沿线配套项目不足,要更加重视新的旅游产品开发和景区整体品质提升。

实际上,惠州已有所考虑谋划。

今年1月,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抓好“大亚湾—稔平半岛”滨海旅游产业带建设,规划建设滨海旅游公路。同时提出,推动惠东、惠阳、大亚湾沿海地区联动发展,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全面对接“一带”。

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深港澳科技联盟顾问张克科认为,惠东惠阳大亚湾片区应该作为惠州对接大湾区和“一核一带一区”的核心竞争优势区域。特别是发展海洋经济,大亚湾片区是热点区域。随着厦深高铁等与深圳的轨道交通连接,处于深圳东进的重要节点上,惠阳大亚湾片区未来可能会成为惠州的一个新中心,惠州应该有序部署,向南向海发展。

平台再造稔平半岛有望从“旅游岛”变“科技岛”

南海之滨、大亚湾畔,大亚湾石化区碧海青山相依、蓝天白云常伴。在这里,临海石化产业蓬勃发展,已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化工相关巨子落户,炼化一体化规模位居全国首位。今年5月公布的2019中国化工园区30强榜单显示,惠州大亚湾排名第一。

随着多家国际化“巨无霸”项目相继落户,一个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呼之欲出。

近日,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中国海油惠州炼化三期等项目建设,推动湛江东海岛、茂名石化、揭阳大南海与惠州大亚湾串珠成链,打造成世界级沿海重化产业带。

除了大亚湾石化区,惠东稔平半岛也将是惠州“掘金”海洋经济的主战场。

胡振宇建议,应当把包括大亚湾石化区和惠州港在内的大亚湾临港产业片区、稔平半岛作为惠州发展现代海洋产业的“双核心”,向东延伸先进制造业和滨海旅游业的优势,推进深莞惠汕海洋产业协作。

胡瑞卿也有相似的看法。她认为,拥有大亚湾和稔平半岛两大板块,惠州的海洋经济发展有很好的基础,未来有较大的潜力。但目前惠州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涉海的研究院所。惠州应当结合海洋产业链发展需要,精准搭建更多有关海洋产业的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

这方面的短板未来有望得以填补。

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高水平推动能源科技岛建设,把稔平半岛建设成为大湾区能源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

随着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广东太平岭核电、港口海上风电、LNG接收站、天然气电厂、大湾区数据中心等一批大项目布局,稔平半岛有望从传统的“旅游岛”向宜居宜业宜游的“科技岛”蝶变。

●南方日报记者周欢

新闻推荐

惠州市规划建设大交通轴线格局谋划“4+1”交通轴线和“5横5纵”快速骨干路网扩大城市发展空间

谋划“4+1”交通轴线和“5横5纵”快速骨干路网扩大城市发展空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