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桥头一家四代悬壶济世传医道的故事 祖母行医树家训 医者仁心世代传
“做医生,就是做好事”——这一家训在桥头社卫中心医生莫剑良家里,已传承了四代人。
上世纪30年代开始,莫剑良的祖母邓衬婵把自家的床当作产检床,为村民接生,第一个给儿子种牛痘消除村民顾虑,莫剑良的父亲莫康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赤脚医生,莫剑良是东莞第一批全科医生,莫剑良的侄子莫浩聪刚刚被暨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未来也将披上白大褂……
近日,中央电视台《70年,我的家》专题节目组走进桥头,聚焦这个悬壶济世的医学世家薪火相传的故事,深入挖掘莫剑良一家扎根基层,为桥头百姓服务的故事。
祖母行医树立家训
“做医生,就是做好事”
近日,莫家传来喜讯,莫剑良的侄子莫浩聪今年高考以596分(理科),被暨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如愿进入医学院。至此,这个医学世家悬壶济世医道将延续四代近百年。
莫剑良的祖母邓衬禅上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事妇幼保健工作。
“她把自家的床当作产检床,为孕产妇进行检查,在桥头开创性地用碘酒消毒脐带,经她的手接生的产妇和新生儿没有一个人出现意外,这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村地区是非常了不起的。”说起祖母,莫剑良满是自豪。
在桥头镇石水口村找村民一问,很多都是邓衬禅接生的,甚至有的父子两代家里十个人,都是被她“带到”这个世界上的。
村里老一辈人至今还记得邓衬禅的故事——
1947年,东莞出现了天花疫情,由于无知,村民们拒绝接种牛痘。疫情紧急,邓衬禅看见从身边走过的儿子,便一把抓住儿子,当着所有村民的面,第一个给自己儿子进行接种,从而消除村民顾虑。
1961年,桥头有1000多人患上水肿病,邓衬禅义务照顾病人,料理死者。亲友们劝她,“自己都吃不饱,还管别人干吗!”她说:“做医生,就是做好事。”邓衬婵用自己的行动和简朴的语言诠释了医者之道。
自此,“做医生,就是做好事”成为家训,传承至今。
从新中国首批赤脚医生
到新时代首批全科医生
耳濡目染受“做医生,就是做好事”的家训影响,莫剑良的父亲莫康平也成为一名医生,行医50余载,由于医术精湛,有患者跑几十里路专门来找他看病,“康平卫生所”至今仍在接诊,前来求医问药的群众依然络绎不绝。
早在1966年,桥头开办农村合作医疗,莫康平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赤脚医生,后来被推荐到中山医学院学习。深知农村缺医少药的莫康平,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继续当赤脚医生,并在上世纪80年代转型为乡村医生。
莫康平行医50多年,从不给病人进行输液治疗,同行和病人都不理解,他笑笑说,简简单单地把病治好是医生的天职,如果遇到个别严重患者,可以把他送到上级医院去。这一坚持多年的淳朴观念,与现在国家严控输液、分级诊疗的医改政策不谋而合。
现在,因莫康平年岁渐大,“康平卫生所”的主诊医生换成了莫康平的大儿子莫剑光。
而莫康平的另一个儿子莫剑良,也继承了先辈的“衣钵”,目前是一名全科医生。
1994年开始,莫剑良在市、镇医院从事过药剂、儿科、内科、急诊、全科等专业工作,如今是桥头社卫中心副主任医师,“做医生,就是做好事”的医者仁心一直伴随他的职业生涯。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桥头仍有产妇在家里生孩子,莫剑良当时还是资历很浅的住院医师。他记得,因为消毒不到位,一名婴儿在家里出生没多久就感染了破伤风,被送到桥头医院。“小生命每天出现多次抽搐窒息,奄奄一息,其父母两天后便欠费失踪。”莫剑良觉得还有希望,便积极救治,对患儿予以镇静解痉、吸痰、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还买来奶粉,与同事一起照顾患儿。经过20多天的救治,患儿竟然闯过抽搐关、缺氧关、感染关、营养关,最后痊愈了。
随后,莫剑良开始寻找孩子的父母。根据入院填写的地址,在东莞与惠州惠阳交界处,“我挨家挨户地打听,最终找到患儿的父母。他们听到孩子治愈后,大吃一惊,最终把孩子抱回了家。”
“做医生,就是做好事,这是我的家训。”莫剑良牢记着这一家训,加入了桥头社卫中心,用耐心和细心服务周边群众,并在全市率先开展家庭医生服务。
薪火相传传医道
一脉相承承仁心
“我们给孩子接种疫苗时,更加理解了当年奶奶给村民们种牛痘时的迫切心情。现在,东莞推行取消门诊输液政策,其实,父辈已身体力行,坚持50多年了。”说起家里薪火相传的医道,莫剑良感慨良多。
在儿女的学校家长会上,班主任要求家长给子女写一封信,莫剑良曾写道:传承什么给下一代?相比财富,传承家训家风和本领技能这两样更为重要。家训不论深奥、浅显,本领不论高超、实用,都需要我们不忘初心,代代传承,并且一辈子去感悟、去践行。
莫剑良的侄子莫浩聪未来也将披上白大褂,传承父辈们的医者仁心。
而莫剑良的女儿莫睿盈现在虽然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但几年前已破格晋升为“莫院长”——她负责班级同学保健和药箱管理,老师和同学都笑称她为“莫院长”。从小受家庭熏陶,莫睿盈的梦想也是当一名医生。
新闻推荐
惠阳推出原创禁毒MV《感恩有你》 本土音乐人、歌曲创作者阎伟走进戒毒所3天3夜进行体验
惠州重视开展禁毒宣传。图为在某中学开展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宣传活动。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阎伟。张峰摄扫二维码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