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连演两晚引爆全城 惠城:中心城区发力建设文化“高地”
《茶馆》名家观影讲堂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茶馆》的时代内涵和艺术特色。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一出《茶馆》,半部中国话剧发展史。
本月上旬,位于惠城区的西湖大剧院连续两晚座无虚席,3个多小时里,经典剧目用四川方言演绎给现场千余名观众观看,精湛的演出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甚至在演员谢幕时,现场观众集体起立为演职人员喝彩。
作为惠州中心城区,惠城区连续多年GDP在各县区排名首位。惠城区提出“奋力建设国内一流中心城区”,这里不仅要对标经济发展的“一流”,也要满足群众对“一流”文化产品的需求,西湖大剧院正是发力“一流”的重要平台之一。
不过,在近年来各地纷纷兴建大剧院的同时,建设容易运营难问题暴露出来,不少剧院陷入了票房不抵维护费、完全依赖政府补贴的尴尬境地。作为没有剧目专项补贴的西湖大剧院如何探路文化商演?《茶馆》的成功演出又将给大剧院发展带来怎样的启示?
南方日报记者卢慧
3个半小时演绎经典剧目
四川话版《茶馆》由北京人艺著名导演李六乙执导,汇集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老中青三代演员,该剧目既忠实原著,又具强烈川味儿特色,多种美学风格元素玩转舞台,使经典以更当代的方式重现,一经推出就广受各界好评。
该剧在西湖大剧院的首演同样爆棚。虽然演出开始时间是当晚7时30分,不过,6时30分就陆续有观众到场,并在《茶馆》巨幅海报前合影留念。
而在售票窗口前,提前在网上购票的观众正排队取票。据悉,四川话版《茶馆》惠州站演出4月下旬已开票,当时已有不少“茶馆粉”预约购票。陈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购买的是380元及以上票价,还享受6.8折优惠。笔者在开场前向售票窗工作人员咨询,当晚剧票已经售罄。
该剧虽然人物众多,但通过场景设置和对话独白等,凸显出各自鲜明的个性,刻画出栩栩如生的舞台群像,展开了激烈的矛盾冲突,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寓意。210分钟时长(不含15分钟中场休息)的演出中,观众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谢幕时,全场观众起立喝彩。
第二日的演出票同样售罄。“多年前看话剧《茶馆》,看到的是三教九流,众生百相,这次再看,舞台空间及表演又添魅力!”市民鲁先生说,但愿惠州的艺术土壤越来越厚实。在校大学生舒克更是连看两场,“看了两场《茶馆》,深感茶意,感谢西湖大剧院”。还有从外地赶来惠城的秦女士表达了遗憾的情绪,“特地从上海赶过来看,但是没票了,真是太可惜了!”
“对喜欢话剧的市民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四川话版《茶馆》也是3幕,但要演3个半小时,是真正的大手笔、大制作,舞台上有上百人,光是布景就要拉来7卡车。”国家一级演员、编导林波说,这部话剧不仅时间长,而且特别过瘾,没有跳戏。
一部经典剧目的引入,引爆了全城热度。3个半小时的演出让走进大剧院的观众意识到,当原本定位为惠城区会议中心的西湖大剧院被作为文化符号重新审视时,别具魅力。
多渠道推广最终“啃”下票房
来到西湖大剧院的后台办公区,醒目位置悬挂着一块巨大的白板,上面列满了近期要上演的剧目以及相关工作任务进度。
孔庆一是惠城区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也是西湖大剧院的负责人。除了日常工作外,他每天发微信,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既义务普及各类艺术剧目的相关知识,也释放着自己的工作热情,倡导着高雅的生活方式,感染着朋友们纷纷买票进大剧院来舒缓身心、陶冶情操。像孔庆一一样,西湖大剧院每个员工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都被“逼”出了最大潜力。接受挑战的不仅是每个员工,更是大剧院的经营团队。
“《茶馆》演出之前,我们压力很大,一直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孔庆一说。
通过一部分引进剧目的补贴来保证大剧院的运营,这不仅是国内剧院的“游戏规则”,也是世界剧院管理的“国际惯例”。西湖大剧院没有剧目专项补贴,而《茶馆》演出成本又非常之高,一旦运营不善,就将面临亏损。“《茶馆》的舞美布置非常复杂,演员众多,从搭舞台、彩排到最后演出、收尾,十几天的周期,成本超过50万元”,孔庆一说,因此,西湖大剧院团队既要保证上座率又要保障票房收入,“我们的初衷是尽最大努力争取达到成本与支出持平。”
为此,西湖大剧院团队没少下功夫作推广。此前,川话版《茶馆》已在成都、重庆、北京、上海等多地巡演,收获了很多好评。今年2月,西湖大剧院团队当机立断,拍板引进该剧目,成为该剧在广东省继广州、佛山后的第三站演出地,“下手”稍晚的深圳遗憾地与《茶馆》失之交臂。
成功引进后,西湖大剧院团队进入《茶馆》的密集推广期:一方面通过赞助,售出近半数团体票;另一方面,通过“早鸟票”、银行合作、商旅合作等渠道推出有折扣的零售票,吸引“散客”。“在西湖大剧院微信公众号上,我们连续推出《茶馆》赏析文案,一个月涨粉400多个”,西湖大剧院工作人员陈燕清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茶馆》惠州首演前两到三周时,西湖大剧院举行“惠州市文化惠民大讲堂系列活动之老舍话剧《茶馆》名家观影讲堂”活动,数百市民前来参加,进一步提高大家对话剧表演艺术的认识,引导观众更好地欣赏话剧,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茶馆》的时代内涵和艺术特色,特别对票房方面是一次有力的“助攻”。
“《茶馆》在广州、佛山和惠州的票价都是一样的,而各地消费水平存在不小差距”,孔庆一说,惠州观众对于买票看剧的意识还不够,购票的初始热情不高,因此,自引进第一天至演出最后一天,西湖大剧院团队绷紧每一根弦作推广,最终刷新了剧院商演项目的票房纪录。而在《茶馆》推广发展中心工作群中,来自全国各地的《茶馆》推广团队纷纷为这支来自惠州市惠城区的团队点赞:“学习西湖大剧院的敬业、走心和专业精神!他们让人震撼!”
背靠“中演院线”可享一流资源
2014年《小巷总理》、2015年《千年之约》、2016年《邓演达》、2017年《一缕阳光》……近年来,惠城区投入1700万元,先后推出了一批文化精品,“一年一部剧”的创作持续擦亮了惠城区文艺精品创作品牌。
这种前提下,西湖大剧院为何还要接文化商演这块“烫手山芋”,承担巨大的运营压力呢?
“风靡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典剧目不是轻易就能创作出来的,投入也相当大,文化商演恰恰是花更少的钱,享受到更经典艺术魅力的方式”,孔庆一说,本土文化挖掘和创作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条腿”,文化商演则是“另一条腿”,惠城要两条腿走路。
文化商演还是检验城市、区域文化需求的“晴雨表”。近年来,包括上演《茶馆》在内,西湖大剧院正陆续在文化商演上探索、突破。2016年8月,南非国宝级乐队、曾获格莱美大奖的雷村黑斧合唱团在西湖大剧院亮相;2017年,台湾爱情音乐剧《怀疑爱症候群》和音乐剧《酒干倘卖无》相继上演;2018年,商旅剧《千年之约》连续演出两个月……正是靠着这样一点点渗透和引导,欣赏经典剧目的观众逐步培养起来,西湖大剧院慢慢聚集起目标观众群。
“不能低估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要给观众接触一流剧院的机会”,孔庆一说。西湖大剧院是“中演院线”分布在27个省(市、自治区)的70家成员单位之一,与之共享各层面、多渠道的国内外演艺资源。“我国最具影响力三大国家级剧院之一的广州大剧院也是"中演院线"的成员单位,也就是说,理论上我们可以和广州大剧院上演同样的剧目”,孔庆一说。
但孔庆一也坦言,虽然西湖大剧院与广州大剧院同属“中演院线”,但广州大剧院不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演出剧目水平已经是国内一流甚至直逼国际一流。广东省内的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佛山大剧院作为“中演院线”直营剧院发展水平也很高,省内还有深圳大剧院、河源的桃花水母大剧院近年来发展也很快,作为“中演院线”的加盟剧院——西湖大剧院需要走的路还很长。“特别是对文化消费意识、习惯的培养要靠全社会力量,不是一个大剧院就能做到的”,孔庆一说,对于大剧院来说,就是提供更多机会让市民走进大剧院,零距离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只要进了大剧院,相信观众一定会喜欢,也愿意再消费”。
孔庆一还说,大剧院是服务市民文化需求的窗口,虽然西湖大剧院的定位不是纯粹的商业剧院,不能完全走市场化路子,但大剧院作为惠城文化惠民的重要平台,要努力满足市民的对更高水平文化产品的需求。
在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广东省演出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今年7月至9月,西湖大剧院开启“向祖国献礼”演出季,除了引入话剧《茶馆》,还开展“大美湾区踏歌前行——2019粤港澳大湾区艺术精品巡演”、“现代舞《须弥芥子》——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艺术精品巡演”和大型原创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惠城正努力让高雅艺术更频密地走入寻常百姓生活中。
■观察眼
西湖大剧院距离广州大剧院还有多远?
一提戛纳,我们想到的就是每年5月中旬举办的戛纳电影节,这个法国小镇因为电影节而闻名全球。一个城市能否成为一流的城市,是否具有面向整个世界的战略眼光和自信相当重要。
而大剧院能否完美上演经典剧目,表明剧院管理的水准和专业化程度,体现剧院对艺术的追求,从观众对经典剧目的欣赏和接受程度,又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可以说,大剧院在思想、生活方式等方面引领整个城市,为一座城市提供面向世界的空间和视野。
“奋力建设国内一流中心城区”的惠城拥有西湖大剧院,这个和广州大剧院同属“中演院线”的剧院,该向广州大剧院学习什么呢?
自从有了广州大剧院,广州没有演过世界级经典歌剧的历史被改写了。从《图兰朵》到《托卡斯》,从《蝴蝶夫人》到《唐璜》,这几年来,广州的夜空中时常回荡歌剧的曼妙乐响,歌剧商演长盛不衰,这表明了广州大剧院的艺术追求,同时也说明,走市场并不是与低俗化、商业化划等号,走市场也可以有艺术的高追求。《茶馆》在西湖大剧院的成功演出说明经典艺术不愁市场,只要预判准确,每一次演出都将成为做大惠城文化“蛋糕”的良机。
广州大剧院还擅长找到文化消费的“引爆点”。电影“贺岁档”的从小到大让广州大剧院看到这种市场潜力,也培育了演艺的“贺岁档”。别的剧院新年演出只有一两场,但广州大剧院却推出“圣元春”演出季,足足有12场跨年演出,形成一个新的业绩增长点。近期西湖大剧院的开启“向祖国献礼”演出季正是这种“引爆点”的探索,我们期望看到更多惠城实践得到总结,为文化消费带来新的增长。
顶级的经典剧目具有与生俱来的“引力”,希望惠城引进的高品质文化产品能推动惠城迈向文化“一流”,助力实现“国内一流中心城区”目标。
■他山之石
上海大剧院:
向市场要效益
作为“零补贴”的大剧院,上海大剧院明确提出,向市场要效益,就要经营有规矩,不能乱来、更不允许出现白条,严格堵塞财务漏洞。
首先,上海大剧院做到任何场次的每张演出票都要有人“买单”,上海市委领导倡导并支持制定制度,保证一以贯之。
其次,严格按制度操作,如对媒体工作票、赞助方赞助票的提票比例及出票方式都不许随意改变。遇有剩余票,即使作废也绝对不能白送票。若需对剩余票进行打折处理或公益处置,必须有正当理由并经过必要程序之后才能进行。
再者,对票务销售、票务处置做到公开透明。售票全部采用电脑联网,一查即明。按规定处置票时都要在作业流转单上填写,流转单要经过多个工作环节和部门,由多人经手。这种制度的建立本身就是一种监督,大大增加工作透明度。
新闻推荐
走私柴油3.5万吨 逃税8000余万元 一公司员工任法定代表人,被认定为从犯获刑10年领罚金60万
本报讯(记者张房耿见习生王蔚然通讯员刘颖清)7月8日,市中级法院通报一起走私普通货物罪的一审判决。珠海榴逸石油化工有...